《出师表》中被诸葛亮“点名”的那些忠臣良将,真实水平如何? 2024-05-07 05:57:07 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是在国人心中地位崇高,也成功感动了一海之隔的日本。有说法是: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 细读《出师表》,可以听到一些相对冷门的蜀国人物。这些人物都是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让后主刘禅倚重的股肱之臣。下面我们一一了解一下这些被诸葛亮“点名”的蜀汉忠臣良将,究竟真实水平如何。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郭攸之、费祎、董允三人,是诸葛亮最先推荐的三位大臣。郭攸之是蜀汉荆州南阳系的官员,虽然被刘备和诸葛亮赏识,但却非常低调,并没有在后三国时代激起多大浪花。 廖立蜀汉时期有一位恃才傲物的猥琐官员廖立,曾经将蜀中很多要员都骂了一遍,说到郭攸之的时候,不无嘲讽地取笑他是一个老好人,没有多大本事,还没有主见,很容易盲目随别人打转转。朝廷让他担任侍中,让他去做皇帝的参谋,共谋大事,实在是不妥当。事实上,也确如廖立所言。郭攸之,止于《出师表》,并没有像他们的下属费祎和董允那样成功“出圈”。 在蜀汉士民眼中,董允和费祎,是与诸葛亮、蒋琬并称为蜀中“四英”的人物,在蜀汉短暂的40年间,这四位都是有名的治国能臣,怀相国之才。费祎和董允,以前都是父辈跟着刘璋干的,刘备接手后,小字辈的他们被刘备和诸葛亮共同看好,成了太子舍人,陪着太子刘禅读书。等刘禅当了皇帝,费祎和董允也就迎来了春天。诸葛亮北伐之时,费祎成了中护军,干着保镖的工作,之前赵云干了很长时间。东吴的周瑜也曾担任过中护军,可以说能给领导当保镖,那要领导给予100%的信任。 费祎此后平步青云,升为司马,曾居间调和魏延与杨仪的矛盾。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官至大将军,封成乡侯。不过,他主政时,与姜维北伐的主张相左,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事实上,是背离了诸葛亮的遗愿,但却给蜀汉带来了短暂的发展。费祎人品绝对是好,待人真诚,但对人没有防备心理。尤其是面对归附后心未稳的魏降将郭循(一作郭脩),还烂醉如泥,最终被郭脩手刃身死。 一国之相,被人刺杀,令人大跌眼镜。这一匪夷所思的故事,上一个听说过的是国外的凯撒。当诸葛亮北伐,费祎在外领军的时候,董允在宫内担任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 董允在规劝皇帝德行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常常让刘禅看到他就害怕。刘禅虽然昏庸,但不残忍,是一个时常需要人劝诫的“乖宝宝”。一旦没有人管了,他就开始放飞自我。 董允在宫中之时,刘禅的宠宦黄皓,多次被其责备。黄皓也非常惧怕他,始终不敢为非作歹。当费祎接过蒋琬的班,成了蜀汉政权二号人物时,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书令一职,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得力助手。 可惜董允早费祎几年就病逝了,接替董允的侍中陈祗为人谄媚,与中常侍黄皓逐渐把持朝政,迷惑刘禅,终于导致蜀汉灭亡。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除了这三位皇帝身边的近臣,还有一位现在看来不起眼的人物也在《出师表》中重点提到。他就是将军向宠。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给他的评价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这位叫向宠的将军,在刘备时期担任过牙门将。他也参加了刘备“自杀式”的夷陵之战。一把大火,火烧连营八百里,蜀军溃败,唯有向宠那一营是保存最完整的,受到刘备的称赞。 向宠处败局之势,依然能率军安然突围,这颇有赵云的风范。因此,后主刘禅时期,向宠被任命为中都督,统率宿卫兵。宿卫兵指的是宫禁中的警卫部队,也就是说向宠率领警卫部队,时刻保护着皇宫的安全,保卫着后主刘禅的安全。可惜,向宠在后诸葛亮时代前期,就在一次平定汉嘉郡的少数民族叛乱中,不幸遇害,尸体都是部下拼死从乱军中夺回来安葬的。从这些被点名的人物作用可知,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犹如父亲般的期望和呵护。后人看《出师表》总能解读一些权臣弄权,权大欺主的意味。 然而,试想当年亚父诸葛亮即将远征,临别之时,念及幼主刘禅在皇宫大院内,没有自己的庇佑,会有宫内外涌动的暗流,危及陛下,因此让忠纯良实的近臣, 在宫里保护好刘禅。又让值得信赖的禁军首领向宠,宿卫禁宫。至于赵云、魏延、王平、廖化等人,都是要在北伐前线厮杀的人,对于诸葛亮来说,包括诸葛亮自己在内,这批上前线的人,都是九死一生。 假如这支北伐军在前线大败亏输,甚至于全军覆没。那么,诸葛亮钦点的离皇帝比较近的人物,可以及时给刘禅提出军事和政治上的方案,以迅速稳定局面。 所以说,诸葛亮与其说写的是一篇《出师表》,不如说是把每一次出征,都当做是与后主刘禅君臣一场的诀别书。 君臣之间,毫不设防,情真意切的情感,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如今,有知名教授认为诸葛亮的《出师表》宣扬的是封建社会愚忠思想,还带着不符合时宜的好战思维,容易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你们觉得呢? 赞 (0) 相关推荐 刘禅有两位女婿:一位是关羽之孙,另一位是诸葛亮之子 在三国时期,后主刘禅的在位时间达到40年,这自然可以说是三国在位最久的皇帝了.在此基础上,后主刘禅的子嗣也相对较多.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刘禅有7个儿子,2个女儿.一方面,就刘禅的七 ... 出师表中,诸葛亮不提赵云陈到,为何唯独提到向宠? 公元227年,为了实现全国统一,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诸葛亮策划北伐,第一步战略目标是夺取长安.在临行之前,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留下<出师表>这一千古名篇.然而在<出师表>中,诸 ... 小楷《前出师表》(诸葛亮) 诸葛亮出茅庐随刘备,毕生为刘备集团服务.陆游有诗赞:"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情挚意切,今日小楷录之与师友共飨. 《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本人写的吗?《后出师表》存在哪些谜题? 我们知道诸葛亮写过<出师表>,但是又分为前后两篇,而且每一篇都是学生时期的课文,都是需要背诵的.然而却有人怀疑,<后出师表>这篇文章的作者的真实身份,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其实并不 ... 书法艺术类拓本《前后出师表》(诸葛亮撰;岳飞书;樊登沄镌) 书法艺术类拓本《前后出师表》(诸葛亮撰;岳飞书;樊登沄镌) 古文观止:东汉《前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原文朗读·赏析 古文观止:东汉《前出师表》作者&#183;诸葛亮&#183;原文朗读&#183;赏析 古文观止:三国时期《后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原文朗读·赏析 古文观止:三国时期《后出师表》作者&#183;诸葛亮&#183;原文朗读&#183;赏析 从《出师表》看诸葛亮的战略思维 汉建兴元年(223年),称帝仅三年的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在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 ... 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的真实水平如何?能否胜得过马谡? 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的真实水平如何?能否胜得过马谡? 著名教授提议:教材中删除诸葛亮的《出师表》,理由成立吗? 语文教学的载体,教科书的编写尤为重要.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时常看到一些因为教材内容引发的"口水战".在之前因为删除<愚公移山>这篇课文,互联网上引起了很大的舆论,如今又 ...
细读《出师表》,可以听到一些相对冷门的蜀国人物。这些人物都是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让后主刘禅倚重的股肱之臣。下面我们一一了解一下这些被诸葛亮“点名”的蜀汉忠臣良将,究竟真实水平如何。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郭攸之、费祎、董允三人,是诸葛亮最先推荐的三位大臣。郭攸之是蜀汉荆州南阳系的官员,虽然被刘备和诸葛亮赏识,但却非常低调,并没有在后三国时代激起多大浪花。 廖立蜀汉时期有一位恃才傲物的猥琐官员廖立,曾经将蜀中很多要员都骂了一遍,说到郭攸之的时候,不无嘲讽地取笑他是一个老好人,没有多大本事,还没有主见,很容易盲目随别人打转转。朝廷让他担任侍中,让他去做皇帝的参谋,共谋大事,实在是不妥当。事实上,也确如廖立所言。郭攸之,止于《出师表》,并没有像他们的下属费祎和董允那样成功“出圈”。 在蜀汉士民眼中,董允和费祎,是与诸葛亮、蒋琬并称为蜀中“四英”的人物,在蜀汉短暂的40年间,这四位都是有名的治国能臣,怀相国之才。费祎和董允,以前都是父辈跟着刘璋干的,刘备接手后,小字辈的他们被刘备和诸葛亮共同看好,成了太子舍人,陪着太子刘禅读书。等刘禅当了皇帝,费祎和董允也就迎来了春天。诸葛亮北伐之时,费祎成了中护军,干着保镖的工作,之前赵云干了很长时间。东吴的周瑜也曾担任过中护军,可以说能给领导当保镖,那要领导给予100%的信任。 费祎此后平步青云,升为司马,曾居间调和魏延与杨仪的矛盾。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官至大将军,封成乡侯。不过,他主政时,与姜维北伐的主张相左,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事实上,是背离了诸葛亮的遗愿,但却给蜀汉带来了短暂的发展。费祎人品绝对是好,待人真诚,但对人没有防备心理。尤其是面对归附后心未稳的魏降将郭循(一作郭脩),还烂醉如泥,最终被郭脩手刃身死。 一国之相,被人刺杀,令人大跌眼镜。这一匪夷所思的故事,上一个听说过的是国外的凯撒。当诸葛亮北伐,费祎在外领军的时候,董允在宫内担任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 董允在规劝皇帝德行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常常让刘禅看到他就害怕。刘禅虽然昏庸,但不残忍,是一个时常需要人劝诫的“乖宝宝”。一旦没有人管了,他就开始放飞自我。 董允在宫中之时,刘禅的宠宦黄皓,多次被其责备。黄皓也非常惧怕他,始终不敢为非作歹。当费祎接过蒋琬的班,成了蜀汉政权二号人物时,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书令一职,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得力助手。 可惜董允早费祎几年就病逝了,接替董允的侍中陈祗为人谄媚,与中常侍黄皓逐渐把持朝政,迷惑刘禅,终于导致蜀汉灭亡。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除了这三位皇帝身边的近臣,还有一位现在看来不起眼的人物也在《出师表》中重点提到。他就是将军向宠。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给他的评价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这位叫向宠的将军,在刘备时期担任过牙门将。他也参加了刘备“自杀式”的夷陵之战。一把大火,火烧连营八百里,蜀军溃败,唯有向宠那一营是保存最完整的,受到刘备的称赞。 向宠处败局之势,依然能率军安然突围,这颇有赵云的风范。因此,后主刘禅时期,向宠被任命为中都督,统率宿卫兵。宿卫兵指的是宫禁中的警卫部队,也就是说向宠率领警卫部队,时刻保护着皇宫的安全,保卫着后主刘禅的安全。可惜,向宠在后诸葛亮时代前期,就在一次平定汉嘉郡的少数民族叛乱中,不幸遇害,尸体都是部下拼死从乱军中夺回来安葬的。从这些被点名的人物作用可知,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犹如父亲般的期望和呵护。后人看《出师表》总能解读一些权臣弄权,权大欺主的意味。 然而,试想当年亚父诸葛亮即将远征,临别之时,念及幼主刘禅在皇宫大院内,没有自己的庇佑,会有宫内外涌动的暗流,危及陛下,因此让忠纯良实的近臣, 在宫里保护好刘禅。又让值得信赖的禁军首领向宠,宿卫禁宫。至于赵云、魏延、王平、廖化等人,都是要在北伐前线厮杀的人,对于诸葛亮来说,包括诸葛亮自己在内,这批上前线的人,都是九死一生。 假如这支北伐军在前线大败亏输,甚至于全军覆没。那么,诸葛亮钦点的离皇帝比较近的人物,可以及时给刘禅提出军事和政治上的方案,以迅速稳定局面。 所以说,诸葛亮与其说写的是一篇《出师表》,不如说是把每一次出征,都当做是与后主刘禅君臣一场的诀别书。 君臣之间,毫不设防,情真意切的情感,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如今,有知名教授认为诸葛亮的《出师表》宣扬的是封建社会愚忠思想,还带着不符合时宜的好战思维,容易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