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解放区抽调4万干部随军南下,有人提出:我们为啥要去解放别人
编辑搜图
▲平津战役油画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国民党军在长江以北的最后一个重兵集团——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也彻底覆灭。下一步,就要组织部队渡江南下,解放付幅员辽阔、人口稠密的南方地区了,为了“有秩序地接管新解放区的广大地区”,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专门下发文件《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体干部的决议》,决定从华北、华东等老解放区抽调3万至4万干部随军南下。
编辑搜图
▲土地改革区域形势图
家庭负担确实影响干部抽调
当时各解放区抽调人员,按照“抽一半南下,留一半在原地”的原则,大家先是自愿报名,当时城市里的脱产干部还好说,家庭负担小,通知南下打起背包就走;但北方多数城市毕竟刚刚解放不久,北平、天津等大城市也需要大批干部工作,无法满足4万南下干部的庞大需求。农村地区虽然党员干部较多,但许多人面临着很重的家庭困难和负担。
由于土改工作刚刚进行没几年,不少农村干部家里尚未摆脱缺吃少穿的窘境;有的干部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一旦离开,家里就会失去主要依靠。河北鸡泽县南下干部共50余人,得到组织特殊照顾的就超过半数以上,但其能够得到的救济最多也就是80斤小米,其经济状况和农村干部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编辑搜图
▲土地改革场景
世俗观念、思想问题也是拦路虎
此外,当时还存在“老不征北,少不征南”的世俗地域观念,担心远离故土、无法再与亲人团聚;还有个别人认为“刚刚解放了,也搞完土改分了地,眼看就要过上好日子了”,提出了“我们有没有义务解放别个去”的问题。毕竟,“南下意味着刚刚结束了出生入死的游击生活又要奔赴战火纷飞的战场,意味着从此将远离养育呵护过自己的父老乡亲,意味着将割舍亲情和爱情,远离温馨幸福的家庭……”
一时间,为了躲避南下,朝自己大腿开枪制造自伤者有之;已经出发南下途中又开小差者有之;家属扣下仅有的换洗衣服,阻挠离家者亦有之。针对这种现象,各级党委积极组织动员,采取“想一想、比一比”的方式,用现在的生活比过去生活,深入干部家中开展启发教育。比如,利用拉家常的方式问道:“谁让你翻身?”“八路军。”再追问:“八路军从哪里来的?”“从南方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来的。”
编辑搜图
▲红军不远万里来到陕北
南方红军解救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去解放南方
接下来就开始义正辞严地问:“人家南方的人大老远来解放了你,你不再受压迫,不再受剥削,那你有没有义务解放别个去?别个还在那里受国民党糟蹋、欺凌、压迫,你有没有义务解放别个去?你讲不讲良心?”那些对是否南下一直态度不明确、不吭声的干部往往再也坐不住了,连说:“我去,我去。”
对于那些舍不得刚刚取得土改成果的人,往往就会先问:“你分得谁的土地?”“地主的。”“地主的后台是哪个?”“国民党、蒋介石。”“国民党、蒋介石是谁赶走的?”“解放军。”“如今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国民党、蒋介石还在南方剥削、压迫解放军的亲人,我们这个日子过得心安吗?我们不一鼓作气打倒国民党、蒋介石,如果他们缓过劲来了,会不会打回来?”话说到这个份上,这批人就会恍然大悟:“只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胜利果实才能确定保得住。”
编辑搜图
▲南下干部誓词
思想工作一旦做通,“军队打胜仗,干部紧跟上军队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的口号立即响彻北方大平原。年迈的父母送子,年幼的孩子别母,泪湿衣襟,一步三回头的场面再次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