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只能凑30个农民打仗,中世纪欧洲真那么穷吗?

最近在家看电视剧,偶然看到了英国人拍的《孤国春秋》,被其中的某些情节深深震撼到了。

《孤国春秋》剧照

故事发生在公元9世纪后期,维京人入侵不列颠,占领了大片领土。男主尤特雷德原先是撒克逊贵族后代,但是父亲被维京人杀死,他自己也被维京人绑架,抚养长大。长大之后的尤特雷德,开启了夺祖业的复仇之旅……

如果你看过这部剧,一定会记住这样的情节: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想要留住男主,于是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把某已故郡长的女儿嫁给了他——你看这多美,财色双收了吧。其实这就是个大坑,当了郡长是不错,而且还有了自己的领地,但是——已故郡长欠了教会的钱,男主要帮忙还清才行。另外,这算个什么破领地啊,男主自己说手下一共就20个农民和他们的老婆孩子……

本以为这是编剧的套路,就为了给男主制造困难。结果,穷疯了的男主带人假扮维京人外出抢劫,遇到了另一位国王求助。这位国王说了,只要男主帮忙抢回自己被占领的堡垒,就愿意支付多少多少钱……

这位国王表示:你们有20个人,我能凑30名战士,咱们一准儿能赢。

后面的结果是,男主看到攻占堡垒的是强大的维京人,果断阵前倒戈,和维京人联合把国王与他的“战士们”灭掉了。在剧中,这30名战士明显就是农民,还有不少人是举着粪叉子上战场的……

看到这里,我脑海中立马蹦出了曾经看过的《楚汉传奇》,当年刘邦还是个小亭长的时候,就能带着乌央乌央一群人打群架了。不会的,太夸张了,《孤国春秋》也许是预算不足,也许是故意憋大场面呢。

但是,以我看英剧的经验,这事儿没这么简单。

于是,翻看了书架上《企鹅欧洲史2》,找一找那个时代的不列颠诸岛,看看真实的情况到底怎么样。

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国家分布

剧中的男主是萨克逊贵族遗孤,历史上,盎格鲁-撒克逊人大概公元3世纪的时候开始入侵不列颠,但目前的考古证据显示,他们大概公元6世纪中期才建立永久定居点。最初,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定居点非常分散,并且一直保持了数百年之久——这就形成了日后的很多小“王国”。

公元6世纪以后,现在的英格兰东部地区,有史料记载的王国至少有9个,还有一些根本没有记录下来。而这些有记载的王国,所统治的领地都非常小,充其量也就是现在英国一两个郡的大小。而且,这些王国本身还被分割成更小的“单元”,有些可以称之为“地区”,有些沼泽地不为人知的聚居点,也许还自称“王国”呢。

《企鹅欧洲史2》中有一组数据:“这些小单元的面积各不相同,但通常在100平方千米左右,相当于怀特岛郡的四分之一,肯特郡的四十分之一……”

而同时期的爱尔兰地区,也是各种分裂,在中世纪早期至少存在100个以上的国王。但是,有些国王非常寒酸,领地内的臣民少得可怜。很多小王国的全部居民,也许只有几个家族而已,国王全靠这些人种地交租过日子。

这么看的话,《孤国春秋》里展现的情况,还真的比较符合史实。至少男主的领地内,只有那孤零零的几座破房子,20个农民家庭,不算太夸张。至于说那位国王,王宫就是一座高大一些木房子,里面的布置就跟山大王的大厅一样,也难怪他只能凑30个农民上战场。

如果这么一比较的话,威塞克斯王国的阿尔弗雷德真的很强大了。

那么,他们为啥这么穷呢?

《孤国春秋》剧照

《孤国春秋》中所表现的时代,不仅是不列颠诸岛,包括欧洲大陆在内,日子都不富裕。中世纪的欧洲人,直到公元11世纪,才慢慢解决了粮食危机,能吃饱饭了。

穷,首先就是没粮食。11世纪之后,欧洲人才终于摸索出了三圃制的耕作方法(把土地分为面积大概相等的休耕地、春播地和秋(冬)播地三部分),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土地和牲畜。而在剧中的时代,欧洲人根本不懂得利用土地,在17世纪之前,“甚至在不错的年成,收成也可能低到只有种子的四五倍,他们没有用于收获、打谷或晾干的机械设备,通常也不具备防水的仓储条件。”(节选自《企鹅欧洲史6》)

因为土地基本没有肥力,欧洲人又不会选种耕作,粮食产量低。那时候他们手头的铁制工具又很少,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困难重重——大家能保证不饿死,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种情况下,就算拥有很大地盘的领主,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像男主这种领地内只有20个农民家庭的,应该非常之多。

没有粮食,就无法供养多余的军队。面对敌人只能临时征召农民,训练不足、兵器不够是很常见的。

在真实的历史中,能很轻易找到例子。美国学者拉尔斯·布朗沃斯所著的《维京传奇》中,记载了一件事情。公元868年(和本剧算是同一时代了),维京人控制了约克城。威塞克斯王国和麦西亚王国联合起来,组建大军杀向了约克城。维京人领袖伊瓦尔意识到自己兵力不足,要避免正面决战,于是决定据守不出。

虽然维京人也缺少粮食,但盎格鲁-萨克逊人的联军,更撑不下去。除了粮草不足,联军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农民组成的。随着围城时间越来越长,农民开始担心他们的农活——马上就要收割庄稼了。

威塞克斯王国的士兵们,士气低落,抱怨连连,他们有些人都开始打包回家了……最终,联军只好和维京人讲和,回家了。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吧,指挥官拦住一个准备逃跑的士兵,要惩罚他,士兵抱怨说:不打了,要回家收粮食了,不然今年指定饿死,领主也别想吃饱饭了。

再看看《孤国春秋》里,那位可怜的国王带着一群农民打仗,确实不是瞎编的。

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他们要是真这么穷,维京人到底来抢啥啊?

维京人入侵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真要是当时的不列颠诸岛都穷的叮当响,维京人也没有必要杀过来抢劫了。这说明,他们还是有存货的。

还是那个可怜的国王,他告诉男主自己有钱,最后还真有,就在他的“王座”下的木板夹层里,藏得很严实。结果,男主被维京人耍了,没拿到。幸好,他们又找到了国王藏起来的另一箱财宝——就埋在王宫前面的垃圾堆里。

当然,我们的关注点不在这里,而是男主拿了里面的一个银制十字架,送给了自己领地的主教。记住,男主虽然得到了这片领地,但是欠着教会一大笔钱呢!

于是,一个十分讽刺的情节出现了:对男主恨的咬牙切齿的主教,一看到那十字架,眼睛都直了!好,看你这么懂事儿,欠的债全免了。

不得不说,男主好手段。

讲真的,当时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还真有些金银珠宝。但是,就像剧中所表现的,大多数都被教会弄走了。而维京人来抢劫,一方面针对的是大城市和国王,更重要的就是针对教会。

公元9世纪的时候,维京人开始从爱尔兰大举入侵。在此之前,他们一直抢劫欧洲大陆的法兰克王国,根据他们的经验,修道院非常富有。比如法国的圣丹尼斯修道院,曾经为了赎回被维京人绑架的修道院院长,支付了686磅黄金和3000磅白银——这可不是一般的富有。

把法兰克王国抢的差不多了,维京人才转头来不列颠群岛,他们知道,就算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太富裕,他们的修道院中,也有很多金银珠宝。所以最初,维京人都是直奔修道院。

从公元793年开始,维京人就开始了对修道院的大规模抢劫,而且他们几乎每次都满载而归。不列颠岛上的各个修道院,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不仅如此,修道院还成了各种进口货物的销售场所。虔诚的教徒会捐献自己的财富,因为修道院的神圣地位以及相对安全的环境,地方的贵族甚至把财富“储存”在这里。

修道院里都是财富,也没有什么防备能力,只能任由维京人大肆抢劫杀戮。但是,因为人们虔诚的信仰,就算是遭遇了重大损失,修道院还是能很快缓过来。

你看在《孤国春秋》这部剧中,男主专门给主教送去了银制的十字架,借此免除了自己的债务。想象一下,肯定还有别人送来财宝,让教会再度富有起来。与此同时,就算维京人杀害了很多修士修女,也不用太担心,因为会有很多人加入进来——就像男主的妻子一样,成了修女。

农民穷,领主也穷,教会聚拢着财富,然后维京人来抢,这就是那个时代。一个小国王凑30个农民打仗,凄惨但是很真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