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增光片的特性及不良状况分析!
增光膜简称 B E F,是在透明性非常好的PET表面,使用丙烯酸树脂,精密成型一层均一的棱镜图案的光学薄膜。增光膜亦称棱镜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M增光片产品的不良状况有以下总结:
一、酒涡(Dimple)
可接受的不良状况:浅而不易发现的酒涡状(无明显的环状围绕在酒涡旁)。
拒绝不良状况:
1、中心点为白色,外观黑色再为白色环状,最外为黑色环(漩涡状)。
2、 中心点凹下,另二侧为三角形之反白形状。
二、 黑点或其他颜色的点(Black/Color spot)
直径大于或等于0.2mm 时需判为不良品。
产生原因:异物附着﹑生产转制时造成。
三、白点或异常亮点(White/Bright spot)
直径大于或等于0.2mm时需判为不良品。
产生原因:模具不良﹑异物附着﹑材料本身出厂即有。
四、搬运不良(Handling)
指甲痕或弯折等。
产生原因:搬运时把持不良造成。
五、 刮伤(Scratch)
分为与棱角纹路平行或不平行两种刮伤。
可接受的不良状况: 细微或不亮的刮伤。
拒绝的不良状况: 较粗或亮的刮痕,依限度见本判定。
六、 污(Stain)
不透明或呈雾状的点(或其他未被明确的污斑)。
产生原因:保护膜或模具造成。
七、 异物(Contamination)
若异物位于增光片与保护膜间,发现时可用空气吹枪,或使用#467/468胶棒黏除,不可用其他方式; 如无法排除时, 则依二、三条标准判定是否为不良品。
产生原因:加工制程或材料本身附着造成。
八、损伤(Damage)
成串或成群的凹痕。
产生原因:异物挤压或PET硬条造成。
九、橘皮(Orange peel)
成串或成群的凹痕。
产生原因:异物挤压或PET硬条造成。
十、不平整(Unevenness)
阴影或长形凹痕, 通常位于离边缘4-6 英寸处。
产生原因:常发生于产品末端内层,因应力较大造成弯折。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综合,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