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尽人皆知,可“离离”又是什么意思?多数人不知晓

前言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童年启蒙诗句。但看似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诗句,其中的“离离”二字事实上却已经争论了很多年,甚至至今还没有明确答案。

“离离”的意思

如果看完整版的诗会发现白居易的这首诗被隐去了后面的四小句,所以这首诗原本送别的凄凉也就被冲淡了,反而更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而对于其中的“离离”两个字的释义则引起了众人的争执。

这里的“离离”到底要做何解呢?

这首送别的诗按说应该有种悲伤的氛围,而“离离”二字从历来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丰盛、茂盛的含义。草原上的小草充满生命力,这与送别的基调不是背道而驰吗?

其实要想理解白居易诗中的“离离”之意思,笔者认为就必须要了解白居易的一生。

或许你不知道的是,这首白居易年少时写的诗却几乎映射了他的爱情和事业。

而在看过他的一生之后,你会明白“离离”不仅仅是作为景物来烘托气氛,更多的是来歌颂生命的顽强和珍贵。不论发生怎么样的打击,第二年春天一来,小草又能破土而出长满草原。人也应该具备这种生命力。

白居易的仕途

一般刚步入仕途的文人都有一股骄傲和耿直,遇到看不过去的事情从不含糊,必须说出来,从不顾及权贵。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白居易可以说具备了所有文人的特点,甚至因为从小聪明,加上官员父亲的影响,白居易的报国之心尤为强烈。

这也导致了白居易在官场中得罪了许多人。再加上安史之乱后朝廷随时有分崩离析的危险,而白居易当上东兆府户曹参军后原本想着大展拳脚,没想到母亲突然离世,只能回家守孝三年。

守孝期满再次回到朝堂的白居易失去了之前的职位,只能当一个没有权利的虚职。在当时的官场来讲,僭[jiàn]越是一个特别严重的行为,恰恰白居易犯了这个大忌。

宰相被人暗杀明眼人都能知道凶手是谁,可大家都碍于权势不敢声张,只能眼睁睁看着皇权被挑衅。只有白居易以一人之力上奏皇上捉拿凶手。

这一举动果然赢得了皇帝的赞赏,可惜这一举动却触动了对手的底线,加上之前得罪的人也不在少数,众人联合之下就将白居易贬到江州做司马。

没想到被贬后的白居易真应了那句“春风吹又生”,在看透人情冷暖之下白居易不再醉心官场,反而每日过起了类似于退休的生活,也不再像少年那样张狂的写诗。

命运就是这么神奇,无心官场纷乱的白居易反而升官了,还被调到京城。只不过白居易铁了心不想当官,找个借口调到了洛阳。人在洛阳的白居易也躲过了宦官发动的那场政变,没有成为刀下之魂。

离离原上草的爱情

用现在的话来说,白居易的是典型的早恋,在11岁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年纪里,白居易就已经将7岁的湘灵放到了心里。可惜的是白居易的母亲一直不同意这门亲事,她想让儿子娶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孩,而不是普通的邻家姑娘。

越是受压迫,白居易的爱就越是强烈,像“离离”的小草一样的爱使得两个人开始偷偷约会。而为了拆散这对情侣,白母开始无所不用其极,搬家、以死相逼;为了与母亲对抗,白居易不断考功名、流连风月。

可惜这份爱情还是败给了白母的迂腐和固执,白居易娶了母亲喜欢的儿媳妇。虽然没过几年白母就去世了,可此时初恋也已嫁为人妇。这像小草一样顽强而又充溢的爱情最终成了遗憾。

总结

晚年的白居易喝茶、参禅,更重要的是保存自己的文学作品,只要是白居易写出来的诗都会给各个年龄段的人读一遍,只有大部分人都听懂了才会停止修改。换句话说白居易想让自己的诗更接地气,也能流传更远。

为了能让诗存下来,白居易会分成三份存在不同的地方。而这一举动也使得白居易的诗得以躲过战乱流传至今。而这也让他,让他的作品如“离离原上草”一般充满生机,又如离离的爱情一般深入人心。

现在的人称李白为“诗仙”,其实在当时的年代,白居易比李白更有名气。因为李白只是一个被唐朝权利高层排斥的闲散人员,而白居易却实实在在进去了权利中心。

历经浮沉的白居易不仅功名利禄双丰收,还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后世许多人所喜爱。小时候讨厌这些诗人,因为他们写的诗需要考试。可现在却无比喜爱这些诗人,因为有了他们的作品,我们才有了与古人“对话”的机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