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题材影片创作的形态演变及精神特质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决定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自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后,电影创作领域涌现出一批反映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历程及时代精神的影片,这些影片可以被广泛地归类为“改革题材影片”。
在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反映在电影创作领域中,最先出现的改革题材影片大多正面表现改革事件、塑造改革者形象,直接表现身居要职的党员干部在实施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过程中所经历的具体事件、遭遇的阻力与面对的困境。代表性影片有《钟声》(1981)、《当代人》(1982)、《血,总是热的》(1983)、《在被告的后面》(1983)、《最后的选择》(1983)、《他在特区》(1984)、《二十年后再相会》(1984)、《T省的84/85年》(1986)等。这些影片通过表现某个具体的国营厂、城市、村庄的改革历程,塑造了一批站在时代前列的改革者形象。这些改革者大多是市长、厂长、村支书等共产党员干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勇于改革、敢为人先的精神气魄,给当时正在进行社会改革的党员干部以一定的激励和力量。其中,尤以影片《血,总是热的》所表现出的改革者一往无前、坚定不移的精神力量令人振奋,片中所塑造的厂长罗心刚也最为鲜明有力,是这一时期改革者形象的代表。
随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指导下,个体经济兴起,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改革题材影片的创作逐渐将镜头对准这一时期平凡普通的民众,表现他们在党的领导帮助下自谋职业、开展自主经营活动,从而反映他们变化了的生活与心态。代表性影片有《雅马哈鱼档》(1984)、《大桥下面》(1984)、《野山》(1986)、《乡民》(1986)、《二子开店》(1987)、《女人街》(1989)、《特区打工妹》(1990)等影片。在这些影片中打工者、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这些原先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没有的人物身份出现在大银幕上。1984年出品的《雅马哈鱼档》是我国第一部以个体户为主角的影片,反映了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号召下我国个体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特征,被誉为“广东改革开放的第一张名片”。影片用纪实性的影像语言表现了城市无业青年创办“鱼档”的过程,反映了普通劳动者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与鼓舞下开展经营活动,提高了个人及家庭的收入,收获富足生活的奋斗经过。在这些反映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繁荣发展的影片中,虽然其主人公都是普通的民众,但在这些普通民众的身边都有着一位或几位基层党员干部,他们传达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引导和帮助人们创业经营。如《雅马哈鱼档》中个体经营协会负责人葵妹、拘留所王所长,《二子开店》中居委会工作人员,《特区打工妹》中协助特区企业在乡村组织集体招工的农村干部,《女人街》中为个体商户老板和港商合作牵线搭桥的工商所工作人员。
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之后,我国加大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社会经济生活持续繁荣,市场经济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元。在电影创作领域出现了《都市情话》(1993)、《一家两制》(1994)、《沧海雄风》(1994)、《南中国》(1994)、《奥菲斯小姐》(1994)、《股疯》(1994)、《广州故事》(1995)等影片。这些影片将表现生活的触角伸向了各行各业,深入表现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影片《沧海雄风》表现了中外石油公司在南海合作开采石油,外方投资开发了钻井平台并负责技术管理的中外合作经营新形式,其中涉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奥菲斯小姐》中则表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在大型企业办公室上班的普通白领的生活。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有力的改革步伐,推动国家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人民群众面临的转变不再是生活、身份等狭义的转变,开始更多地转到对人生意义、民族身份、国家地位等层面的追求上。此期出现了《生活秀》(2002)、《首席执行官》(2002)、《所有梦想都开花》(2007)、《天堂凹》(2009)等改革开放题材影片。其中,《首席执行官》反映了我国民营企业海尔集团引入国外先进生产线,培养产业工人民族品牌意识,最终在国际上树立了我国的民族品牌的发展历程。在影片《中国合伙人》中,表现了三位青年顺应时代潮流创办民营企业,在获得国内市场的成功之后,又带领企业于国际金融市场上市并在残酷的国际经济竞争环境中取得了领先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表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在各行各业继续深化改革。改革题材影片的创作进一步从多个层面挖掘现实生活,出现了以更多领域、更多行业深化改革为背景的影片。如表现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的影片《天河》(2014)、《天渠》(2018)等,展现扶贫工作成果的《幸福快车》(2016)、《十八洞村》(2017)、《秀美人生》(2020)等,以及同时获得市场与口碑的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2019)、《我和我的家乡》(2020)。
无论是直接表现改革开放新时期具体改革者及改革事件的影片,还是通过表现普通人在变革时代大潮中个人命运变迁的影片,都没有限于故事表面,而是深入到了我国社会文化意识的深层,揭示出改革开放并不仅仅需要追求在社会建设层面的现代化,更需要追求精神文明建设层面上的现代化;不仅要变革落后的生产制度、经济制度,更要挣脱因循守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和封闭落后的社会意识,完成国人从封闭的社会心理结构到开放现代的心理结构的转变。
改革题材影片的创作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勇于自我革新、敢于担当,把握住了历史发展大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题材影片的创作将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为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电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