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钱币的书法艺术
流传今世的古钱币,
要数宋钱最多,
中国汉字书法艺术,
在宋朝钱币上得到充分发挥。
篆、隶、楷、行、草,
各宋朝历代皇帝一般都喜好书法,
这为钱文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御书体
宋太宗亲书“淳化元宝”真行草三体书钱文,始开御书体之端。
赵炅亲自书写钱文见于正史。
《宋史·食货志(食货二下)·钱币》载:“淳化改铸,又亲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
宋王应麟的《玉海》中也有如下记载:“淳化三年,五月乙未,改铸淳化元宝钱,上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
淳化元宝是宋太宗的钱文书法代表作。
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改铸淳化元宝钱,帝亲书其文,作真(相当于楷书)、行、草三体。自后每改元必更铸,以年号元宝为文”。
淳化元宝
当时对太宗的书法评价极高。
北宋著名文学家杨亿曾道:“太宗善草、隶、行、八分、篆、飞白六种书体,皆极其妙,而草书尤奇绝。”
五年后又亲书了“至道元宝”真行草三书体,
宋太宗的真书体参用隶意,
浑厚饱满,含蓄端庄;
行书结体得中、隽永流畅;
草书神采飞动、颇显功力。
瘦金体
御书钱最负盛名的是宋徽宗赵佶。
徽宗精通书画,
尤以“铁线体”最为得名,
又称“瘦金体”。
铁画银钩,
遒劲有力,
在中国书法史上自成一家。
瘦金体只适宜书写小字并且字数较少的作品,只有四个字的钱文无疑成了展示它最好的舞台,钱币表面金属或氧化层所特有的质感,钱文形成的立体效果,强化了瘦金书本身的峻利精致。
宋徽宗在钱币的方寸之间把他的书法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统治的20多年里曾亲自书写了崇宁、大观、政和等年号的钱文。
于是,全国老百姓花着手里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就能欣赏万岁爷的艺术了
——“下笔落落大方尖而重;行笔潇洒细而劲,横竖收笔顿而钩,撇捺出笔锋而利;运笔挺峻别致,细长而内敛,字体布局浑然天成”。
大观通宝
“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皆是他所书。
瘦金大观、崇宁钱风格独特、铸造工艺精湛、钱文精美以及版式之多达到了历代铸钱登峰造极之绝顶,成了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成为历代收藏界一道风景、虽铸量很大、但仍供不应求。
隶书体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铸的“元丰通宝”版别极多,书法水平也高。
其中元丰通宝隶书体钱文苍劲豪放,相传是苏轼笔迹,在钱币史上有“东坡元丰”之称。
元丰通宝
对钱
宋代钱币的美学文化还有另外一种表现的形式——对钱。
或一行一篆,或一隶一篆,成双成对,相映成趣。钱币除钱文书体不同,大小、薄厚、币材、边廓、穿孔完全一样,日本泉界称之为“符合泉”。
对称之美是中国书画文化和文学的一个基本要素。这种要素运用钱币的文字上,起初始于南唐,兴盛于宋代,直至徽宗之时发挥到了极致。
宋哲宗元祐年间(1085—1093年),司马光、苏轼都用篆、行两书体写过“元祐通宝”对文钱。
文字潇洒奔放、不拘一格,大有超世脱俗之感。
元祐通宝
皇宋通宝
自古以来,
钱币都在璀璨的人类文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各种书体皆被用于钱文之中,
几乎可称为中国书体的博览会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