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招胜有“谱”?血糖监测频率和方案的学问
图中的“d"是天的意思
5、每次就医时,别忘了带记录血糖、饮食和用药情况的记录本。
1、忙碌的上班族,平时很忙,那么可以选择在平时上班时间检验晚餐前后的血糖,再利用假日来检查早午餐的血糖。(6次/周,一个月约使用25片试纸)
2、观察睡前与隔天清晨的血糖,可以了解这段时间的血糖变化趋势,有助于口服药或者胰岛素剂量的调整,或是分析有没有必要加餐吃夜宵。(6次/周,一个月约使用25片试纸)
3、空腹血糖已经达标,但糖化血红蛋白却仍然偏高,怀疑餐后高血糖,但是却没有办法或者不方便测试餐后血糖的糖友;或者要搞清楚白天有没有低血糖的糖友,可以测量午晚餐前血糖来辨识。(6次/周,一个月约使用25片试纸)
4、平时忙碌时,也可以选择在假日连续检查一整天的血糖,优点是可以观察一整天的血糖变化情况,缺点是若平时的作息或饮食与假日不尽相同时,则无法了解平时的状况。(12次/周,一个月约使用50片试纸)
5、这是台湾的医生护士最常建议的方式,“跳岛”式配对检测,不需要每天测量血糖,但是可以涵盖三餐前后及平时、假日的血糖变化。(8次/周,一个月约使用32片试纸)
6、有时候也要看睡前至隔天清晨的血糖变化,确认半夜是否发生低血糖或出现凌晨高血糖的情况,这种检查方式对于鉴别早餐前高血糖的原因是很重要的。(8次/周,一个月约使用32片试纸)
7、连续检测两次同餐次的血糖,可以找出血糖的变化类型。联系两天检查同一餐次时,若选择相同的醣类食物,就可以有效的观察这一餐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并加以调整。(14次/周,一个月约使用56片试纸)
8、连续四个点的血糖监测可以更清楚了解血糖在不同时间的变化。(28次/周,一个月约使用120片试纸)
9、在生病日、生理期、高血糖、低血糖期间或更改治疗方式时,可以通过密集的监测,得到足够的血糖数据,以便进行药物、饮食和运动的调整。(接近或超过50次/周)
10、如果能够完全做到三餐配对及睡前检测,绝对有利于迅速达标如果没有办法提供餐后血糖的数据,退而求其次,可以观察间隔4-8小时左右的两个餐次,如早/午餐、午/晚餐等的血糖差距,提供饮食与药物调整参考。(10-14次/周)
以上告诉大家的各种轮换或交替的血糖监测方案,需要经过多日或多次,才能提供充分的数据,做出具体的结论。
病情明朗或稳定后,就算减少血糖检测的次数,也能重点收集到必要的血糖数据。
综上所述,其实血糖监测的频率和具体的方案十分灵活,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结合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灵活安排,这貌似又回到了“无招”的境界。
但是,对于大多数糖友来说,在没有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血糖监测”这门武功之前,还是需要先参考这些监测方案的套路,尤其是去医院看病时,医生建议的监测方案。
毕竟,“无招”也是建立在“有谱”的基础之上的。
最后,会长想做一个简单的小调查,请大家留言回复:
会长问:你是为什么具体的原因测血糖?每周测哪几个点?大概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