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的那些常见疣
皮肤科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本病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主要经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疣的发病、病程与机体免疫有重要的关系。
免疫功能低下者及外伤者易感,疣在相对健康人群长期不消退的机制目前尚未清楚,可能与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功能低下或产生免疫耐受有关。
临床比较常见的疣是下面几种:
寻常疣
俗称“刺瘊”、“瘊子”
部位: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手部为多,手外伤或水中浸泡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典型皮损:黄色大小或者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可呈乳头瘤状增生。
甲周疣:发生在指甲、趾甲周围的寻常疣。
甲下疣:发生在指甲、趾甲甲床下的寻常疣。
诊断:皮损典型则结合病史即可诊断,皮损不典型则需要结合皮肤镜、组织病理学检测辅助诊断。
跖疣
发生在足底的寻常疣
典型皮损:初起为细小发亮的丘疹,渐增至黄豆大小或更大,因受压形成淡黄色或褐黄色胼胝样斑块或扁平丘疹,表面粗糙,界限清楚,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去除角质层后,其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可见毛细血管破裂而形成的小黑点。
若含有多个角质软芯,称为镶嵌疣。
患者可自觉疼痛,也可无任何症状。
诊断:皮损典型则结合病史即可诊断,皮损不典型则需要结合皮肤镜、组织病理学检测辅助诊断,需要和鸡眼、胼胝等常见足部疾病鉴别诊断。
扁平疣
部位: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
典型皮损: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硬,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多骤然出现,数目较多且密集。
搔抓之后皮损可呈串珠状排列,即自体接种反应。因此应尽量避免搔抓和局部受伤。
诊断:皮损典型则结合病史即可诊断,皮损不典型则需要结合皮肤镜、组织病理学检测辅助诊断。需要和脂溢性角化(老年斑)等常见面部疾病相鉴别。
丝状疣
俗称“线瘊”
部位:好发于眼周、腋下、颈部。
典型表现:底部比较细,如丝线一般连接着疣体和皮肤似小钉倒立在皮面上。
一般多发于30岁以上女性患者。
诊断:皮损典型则结合病史即可诊断,皮损不典型则需要结合皮肤镜、组织病理学检测辅助诊断。
尖锐湿疣
属于性传播疾病
好发部位: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皮肤湿润区
典型皮损:初起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淡红色小丘疹,质地柔软,顶端尖锐,后逐渐增多增大,依疣体形态可分为无柄型和有柄型。
无柄型:即丘疹样(隆起于皮肤)皮损。
有柄型:可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及蕈样状。
疣体常呈白色、粉红色或污灰色,表面易发生糜烂,有渗液、浸渍及破溃,尚可合并出血及感染。
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可有异物感、灼热、刺痒或性交不适。
常与HPV-6型感染有关,部分可发生恶变。
诊断:
1、皮损典型:根据病史(性接触史、配偶感染病史或间接接触史等)和典型临床表现可以诊断本病。
2、皮损不典型:可依据醋酸白实验、HPV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
治疗
无论哪一种疣,治疗原则皆以局部祛除疣体为主,并尽可能消除疣体周围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期感染,以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