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还有另一种内涵?《列子·汤问》:以道家视角看愚公

要说河南省哪个行政区域最特殊,那应该属济源市了。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和1个直辖县级市,这个县级市就是济源。济源市本由焦作市代管,于2005年才划归省直辖,这与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密不可分。而更值得称道的是王屋山,这里不但拥有“天下第一洞天”的王屋洞天,也是“古四渎”之一的古济水源头,更流传着脍炙人口的愚公移山传说。

《愚公移山》连环画

洞天所在 济水之源

王屋山为中条山的支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因“状如王者车盖”而得名,横跨河南济源、山西阳城、山西垣曲等地。主峰天坛山位于济源西北的王屋镇境内。天坛山高1711米,据说黄帝在绝顶设坛祭天。天坛山东有日精峰,西有月华峰,西崖下有太乙池,为沇水之源。沇水伏流地下60余公里,至龙潭和珍珠泉复出,为济水重源。

天坛山北的群峰之上,有王母洞、灵山洞、王屋汉洞、王屋唐洞等大小天然溶洞,据说是西王母修道之所,群仙朝会之地,统称为王屋洞。自唐代《天地宫府图》以来,王屋洞被确定为道教的“十大洞天”之首,号称“小有清虚之天”。天坛山南有华盖山,山腰有断山岭,断山岭有传说中的愚公移山处,今有愚公洞、愚公井等遗迹。

在《尚书·禹贡》中就有济水的记载:“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发源于王屋山的济水向东流入黄河,又从南边的荥泽流出,自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分为北济与南济,南济往东北与菏水汇合为菏泽,又往东北流出,与北济共入大野泽,又从大野泽北出汇合汶水,流入大海。

济水号称“穿黄不浊,三伏三见”,在古代长期是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的名水,济源、济南、济北、济阳、济阴等地名由此而生。不过,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决堤,由“夺淮入海”改为“夺济入海”,济水消失于历史版图中。今天济源市已无济水,而在市南有黄河流过。

不过,济源还保留了古四渎庙中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济渎庙,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济渎庙位于济源西北济水东源处庙街村,始建于隋朝开皇二年(582年),后在唐、宋、元、明不断扩建,至明天顺四年(1460年)有庙宇400余间,占地33万余平方米;今存古建筑72间,占地10万余平方米,为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除了王屋山外,济源境内另一名山是太行山。太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虽然太行山的主体为河北、山西二省分界线,但在最南端即延伸至济源,西与王屋山交汇。太行山在济源境内北部,近东西走向,最高峰百贼岭高1395米。

愚公移山的内涵

说到王屋山和太行山,就不得不说愚公移山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始见于《列子·汤问》。

据说太行、王屋二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在冀州之南,黄河之北。北山愚公苦于山北道路淤塞,与家人商量一起挖平大山,让道路直通豫州南部至汉水南岸。但他的妻子表示疑问,认为他连魁父这种小山都挖不平,又怎么动摇太行山与王屋山呢?何况挖下来的土又如何处理?愚公就找了子孙三人一起凿石挖土,并将土块运送到渤海边上、隐土北边。邻居京城氏寡妇的儿子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去帮他。

如此由冬到夏,半年才能往返一次。河曲的智叟嘲笑他说:“你太愚蠢了吧!凭你残余的年月,剩下的力气,连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愚公长叹说:“你太顽固了吧!连孤儿寡母都比不上。我死了有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如此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山却不会增大加高,何苦山不平呢?”智叟无言以对。手握蛇的山神听说这件事,怕他真的没完没了挖下去,禀告给了天帝。

天帝为愚公感动,让夸娥氏二子背负二山,一座放到朔方以东,一座放到雍州以南。从此,冀州南部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关于这个故事,今天更多是歌颂愚公不畏艰难、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也有人会觉得,愚公搬个家不就行了,何必花费时间精力做这种高成本、低收益的事情?其实这些解读,都与《列子》本身寄托的本义有差距。《列子》首先是一部道家著作,而不是儒家著作,儒家会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这并非道家推崇的理念。

其实通过《汤问》的上下文就能明白愚公移山的本义。上文记载商汤问,事物的大小、长短、同异是如何体现的呢?夏革举了三个例子回答,第一个是用龙伯国的巨人与僬侥、诤人的小人相比,第二个是用五百岁的冥灵、八千岁的大椿与朝生夕死的菌芝相比,第三个是用鲲和鹏互相变化对比。结论是万事万物有各自存在的状态,观察者无法完全确知。

而在晋人张湛注《列子》中,也提到愚公是“以天地为一朝,亿代为瞬息,忘怀以造事,无心而为功”的人,而智叟却是一个“期功于旦夕”的人。《列子》这部书不少学者怀疑是魏晋人托名列御寇的伪作,而张湛本人正是作者,所以他的注解可以算权威。在张湛的笔下,愚公时间世界如天地一般广袤长远,而智叟只定格在人生一世,两人的“道”高下立判。来源:北京晚报

(0)

相关推荐

  • 成语打卡⑭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

    成语打卡⑭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 ...

  • 【随笔】刘勇:读《愚公移山》的思考

    读<愚公移山>的思考 刘勇(高山流水)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十多岁的时候,高小毕业停课,回乡参加了两年的集体劳动.那时倡导学习<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 ...

  • 愚公移山 大禹治水

    . 济水之源   愚公移山  林屋公子 . 要说河南省哪个行政区域最特殊,那应该属济源市了.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和1个直辖县级市,这个县级市就是济源.济源市本由焦作市代管,于2005年才划归省直辖, ...

  • 列子 汤问

    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 ...

  • 《列子·汤问》十六

    魏黑卵以暱嫌杀丘邴章.丘邴章之子来丹谋报父之仇.丹气甚猛,形甚露,计粒而食,顺风而趋.虽怒,不能称兵以报之.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黑卵悍志绝众,力抗百夫,节骨皮肉,非人类也.延颈承刃,披胸受矢, ...

  • 《列子·汤问》十五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quo ...

  • 《列子·汤问》十四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甘蝇,是古代的神箭手,只要一张弓,弓声一响,野兽就吓得倒地,飞鸟吓得掉在地上.他的学生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而技艺超过了老师 ...

  • 《列子·汤问》十三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quo ...

  • 《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 ...

  • 《列子·汤问》十一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 ...

  • 《列子·汤问》十

    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均弦,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 ...

  • 《列子·汤问》九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者,固药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