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大黄的经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大黄,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逐瘀通经。
《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凡血分无郁热,肠胃无积滞,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授乳期中,俱宜慎用。
利胆排石
肝胆湿热蕴结,胆汁滞留,每可形成胆石症与胆囊炎。大黄本为通腑攻积泄热之品,用大黄通利“奇恒之腑”以使其“中清”,亦属常理。
对于胆石症,经B超检查。凡胆囊、胆管结石未大于胆总管者。则宜利胆排石,用大柴胡汤加减。
制大黄(黄酒拌蒸)10g,柴胡、白芍、半夏各9g,黄芩、枳实各6g,疏通少阳湿热,驱结石出胆总管入十二指肠而下;金钱草15g、黄郁金、广木香、陈皮各8g,行气以排石;玄明粉8g(2次和服),软坚散结,消积导滞。
若大便日解2次以上,则减大黄至6g。煎服2剂后,症状缓解,服4剂后,粪便中可淘出结石较多。
治虚实便秘
大黄攻积通腑,治实热便秘、食积停滞是良药,惟不利于虚证。景岳济川煎温润通便,主治肾虚气弱,大便不通,或习惯性便秘,腰酸背冷。
然老人及阳虚便秘者服之,咸谓通便力缓,每致欲解不解,肛门坠胀。我用熟大黄6~9g,当归身、肉苁蓉、怀牛膝各10g,枳壳、泽泻各4g,升麻3g。
清水文火煎,空腹时服,大便易通而畅,名大黄济川煎,是寓通于补且又升清降浊之法。
若虚证偏重,减枳壳,加甜杏仁9g,熟大黄只用5g;若实证偏重,则用酒大黄8g后下,并加火麻仁10g,枳壳改为枳实。
经过配伍用途多
大黄合厚朴、枳实,则治胸腹满痛。
合黄连、黄芩,则治内热吐血,便秘及阳黄。
合水蛭、虻虫、蟅虫,则治瘀血。;
合栀子、黄柏,则治湿热疸。
合附子、细辛,则温经散寒,通便止痛。
合丹皮、桃仁等,则散结消肿治肠痈。
大黄 1g合甘草 0.7g,则治恶闻药气,服药即吐。
合香、连、芩、芍,则治实热痢疾(菌痢)。
合礞石、沉香,则治痰积癫痫。
合巴豆霜、干姜,则攻逐冷积,治脘腹卒痛欲厥。
大黄合芒硝,则软坚消积。
大黄1g入六君子汤,则苦味健胃,芳香悦脾而食香。
大黄性虽趋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热,既能入血,又能调气,应用范围较广。张景岳云:“欲速者生用,汤泡便吞;欲缓者熟用,和药煎服。”
气虚可以伍人参;血虚可以伍当归;伍甘草、桔梗,可缓其行;配芒硝、厚朴,益助其锐。对大黄用法,可谓要言不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