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焉能比善学——《论语》悟读【372】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论语》第十五篇第三章:

【原文】

子曰:“赐(端木赐,子贡的名)也,女(汝)以予为多学而识(通“志'',记住)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悟读】

勤学不如乐学,乐学不如会学。

毋庸置疑,学习,是生活的组成,是持续的行动,是持久的习惯,是永恒的观念,是一生的事业。

一个人,一旦停止了学习,实际上就意味着生命意义的终结。

一般而言,学习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勤学,勤而学之。闻一知一,以勤补拙;其二,乐学,乐而学之。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三,会学,会而学之。从规律和本质出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以期事半功倍。

愚蠢的人好用蛮力,智慧之人善用巧劲。

“一以贯之”,《论语》中“孔子告曾子”章曾出现过。告曾子章中是“吾道一以贯之”的“之”指道,即以忠恕之道贯穿着它;本章夫子告子贡“多学一以贯之”的“之”指学,即以学习之道贯穿着它。

本章夫子阐述了“勤学乐学,不如会学”之道,只知勤学,不知善学,不是真正的学习之道。普遍的观点以为夫子本章谈论的是学习之法,其实夫子阐明的还是“学习之道”。

万事万物,时时在变,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便是“变”。于是,许多人也穷尽一生追寻着变化,试图总能出奇出新,以新制胜。殊不知,规律和道,亘古不变,永远影响着事物之运行。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真正的智者,往往善于把握事物运行之规律,即事物内在之道,依道而行,循道而为,对事物之发展演变有自己正确之预判,且能处变不惊,应对自如。

人与人的真正差距,或在思维,或在理念,或在格局。日常生活中,须有高度和格局,用联系发展以及辩证的方法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一知十,融会贯通,有效高效。

本章夫子所言学习之道,是希望弟子们明白学习之规律,提高学习效率。深层次说,是希望弟子们学会用规律指导学习与生活,成为生命的智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