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一、危害程度分类 在卫生部公布的《人类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此类病毒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属能引起人类严重免疫缺陷的病原微生物。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规定,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可在BSL-2 实验室进行。
二、HIV 的生物学特性;
HIV 属于逆转录病毒的慢病毒科,为RNA 病毒。在电镜下,病毒体呈球形状,内核呈锥形,直径80~130nm。HIV 具有独特的三层结构。其核心为逆转录酶相关的基因组核衣壳蛋白复合物。该复合物外面为一层衣壳蛋白,由病毒结构蛋白组成。最外层是宿主细胞膜脂蛋白包绕的包膜,其中镶嵌着gp120 和gp41 两种病毒特异的糖蛋白。 HIV 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病毒的吸附和融合、脱壳及核衣壳的穿入、病毒RNA 的逆转录、 病毒基因组的整合、前病毒mRNA 的转录和翻译、病毒颗粒的装配包装和释放等过程。 HIV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容易被多种方式灭活,如560C,30min,0.5%的漂白粉、 75%的酒精、0.3%H2O2 或0.5%来苏处理5 分钟。HIV病毒在离开人体后,很快就是实活,正常情况下用普通的消毒用品就可以完成的,而且,离开身体以后,基本就丧失了传感染的能力 。
三、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逆转录病毒,该病毒在1984 年被认定是造成严重免疫缺陷广泛流行的原因,这种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HIV 相关条件范围内最严重的表现。几乎所有未经治疗的HIV 感染者最终都会发展为AIDS。HIV的传染需与含有感染细胞或血浆的体液接触。HIV 可存在于含血浆或淋巴细胞的液体或渗出液中,尤其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母乳,唾液或伤口渗出液中。在工作场所,学校或家里的偶然或密切的非性接触不会传播HIV。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共用注射器或性关系、以及怀孕、分娩和母乳喂养等体液的直接交流而传播的。
四、HIV分期:
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
2、潜伏期: 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3、艾滋病前期; 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
4、典型的艾滋病期: 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
五、艾滋病的治疗;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机会,性感染是造成几乎所有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性治疗的发展已经降低了肺孢子虫病,弓形虫病,非典型分枝杆菌病(MAC),新型隐球菌病和其他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 也进而影响了死亡率。对这些感染和卡波西肉瘤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最低程度已很好改善了它们的结果。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已显著地延长了AIDS患者的生存期2~3年,但生存期的长短多变,且尚不能完全得到解释。新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效的联合应用,并且有血浆病毒RNA 水平监测,可使所有HIV 感染阶段的患者延长生存期。治疗的有效性可如同早期用药的患者那样受病毒耐药的破坏,以及对药物的顺应性和用药时的感染阶段均对药效有影响 。
六、实验室实验活动及其危险性与预防措施
1、实验活动内容:本实验室主要从事临床标本的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工作。
2、实验涉及的菌毒种:临床检测标本血清或血浆中的HIV-1/HIV-2 抗体。
3、可造成不良后果的因素与预防措施:由于打开盛装标本容器瞬间和在水浴箱孵育可能使一些病毒产生气溶胶扩散进入空气而造成污染,要求接收标本和打开样本人员应当了解样品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接受如何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的培训,样品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在放水浴箱前要封好反应板。准备好消毒剂,样品接收与开启操作按照要求规范操作。
4、避免产生气溶胶及防范措施:
(1)、采用安全操作技术减少气溶胶的产生。
(2)、采用隔离技术,防止气溶胶扩散。
(3)、HIV实验室建筑时区域划分要明确,减少气溶胶的产生。
(4)、能产生气溶胶的大型分析仪器设备上应使用局部通风防护,通过防护设备过滤器排放,控制气溶胶产生。
(5)、实验室的污染区内各种台、架、设备相互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各种台、架结构尽可能简单,以方便清洗消毒,地面最好采用好擦拭的PVC(或大理石)地板,其不易产生尘埃,可有效减少粉尘性气溶胶的产生。以上措施也是防止气溶胶的办法。
七、评估结论: 艾滋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在进行实验活动应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操作,从事HIV 抗体检测的工作人员均需参加省级培训,取得检测资格证方可上岗。
夏邑县胡桥乡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