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深度好文)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123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晚君
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有这样一句台词:“有时候不争,比能争、会争之人有福多了。”

人生中的很多烦恼,皆来自于一个“争”字。

争得越多,反而失去得越多,也把自己困在纷争的泥潭里。

到了人生下半场,就该学会不与人争,做你自己。

如此,你的人生才会更加顺心顺意。

01

不争荣辱

汉代张衡《归田赋》中说:“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意思是,只要我置身世外,做到心中无物,哪里还管他什么光荣与耻辱呢?

有大智慧的人,内心安然,不争求一时的荣辱。

北宋名相富弼向来以才华出众,文采斐然著称。

一次有人把他堵在街上,甚是趾高气扬:“听说你才学渊博,能否答我一问?”

面对对方的挑衅,富弼面无愠色,反而温声答道:“可以,您请说。”

那人继续问道:“若有人公然辱骂你,你该如何应对?”

富弼故意思考了好一会,回道:“我会假装没有听见。”

那人嗤笑一声,将他大肆奚落了一番,然后转身离去。

富弼却不恼不怒,当真不理会秀才的辱骂。

富弼的仆人很生气:“这人如此无礼看不起您,您为何不开口反驳他呢?”

富弼平静地告诉他:

“此人轻狂,与他驳辩,定会愈演愈烈,最后不论结果如何,都势必有人不服。
他看得起我,瞧不起我,又当如何?
我本身的才能,并不会因为他的赞扬或质疑变得有所不同。”
不争荣辱,淡然面对别人无故的刁难,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高僧寒山曾经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回答说: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人活一世,难免会被误解、受质疑,有大格局的人,不争眼前的荣辱,不在意一时是非。

努力做好自己当下的每一件事,其他的交给时间。

02

不争对错

周国平曾说:

“人得的病只有两种,一种是不必治的,一种是治不好的。

人们争论的问题也只有两种,一种是用不着争的,一种是争不清楚的。”
很多人,遇到相左的观点,必定要同对方辩个明白,争个对错输赢。

然而其实很多事情其实没必要争个明白,很多人更是没必要去理会。

王蒙早期写的一篇小小说《雄辩症》,讲的是一位患了“雄辩症”的病人看医生的场景。

病人来到诊所看病,医生礼貌地请他入座,病人不乐意:“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能剥夺我站的权利吗?”

医生被他的回答弄得哑口无言,连忙转移话题道:“今天天气不错啊!”

病人不依不饶说:“你只能说我们这儿的天气还不错,南极和北极的天气就好不到哪儿去。”

医生忍无可忍,直接问他:“你有什么病?”

病人反而继续回怼道:“你只能说我身体的哪个器官有什么病,你不能说我这个人有什么病。”

无论医生说什么,病人都会找到借口怼回去。

这看似非常荒诞的一幕,在我们身边却并不鲜见。

就像李笑来说的,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信“地球是平的”,你指着地球仪跟他说“地球是圆的”,他会说这是假的,人造出来的。

你把宇航员在太空拍的照片拿给他看,他也会继续反驳:“对啊,照片上就是平的嘛!”

你如果非要跟他们辩个对错,他们甚至会一直喋喋不休,争论不止。

最后你不仅没能说服对方,反而因此伤了自己。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坚信你所坚信的,做好你本该做的,在自己的领域里,不断耕耘,就很好。

03

不争得失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邬先生给四爷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老爷子生了一大群儿子。

慢慢地,老爷子年纪大了,但这么大的家产,必须交给一个儿子来管。

可是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

这时,只有一个儿子,从来不去争这把钥匙,只是默默地跟着老爷子干事。

有一天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就把这钥匙交给这个不争的儿子。

面对得失,很多人争来争去,结果得不到好结果。

相反,那些不争的人,往往却能有意外收获。

古人云:“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

意思是说,不要和他人去争夺名利成败得失,只求自己能增强知识与能力。

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为了争夺眼前的得失而自毁前程,要放眼未来,对自己智慧和能力有追求,而不是一心去争一时的得失。

一个人对于得失争的越多,束缚他的东西反而会越多。

相反他求得越少,困扰他的东西却越少。

人生一世,不是什么都要去争,不是什么都要去抢,很多东西即使你不去争,属于你的还是会属于你;而不属于你的,就算争了也没用。

往后余生,把心放宽一点,得失少争一点,你会发现,生活一切豁然开朗。

04

人活到一定年岁,终会发现,世事纷纷扰扰,学会不争,乃是一生的修行。

一时的荣辱,终会过去,低调修行,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世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三观,接纳不同,世界才会更辽阔。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得失随缘,以一种淡然随和的心态去过生活。

人生苦短,不争,是一种大智慧。

愿你我,余生都能不问对错,不争输赢,看淡得失,做好自己。

与朋友们共勉。

你说话的音量,暴露你的修养。

水深,波浪静;人贵,声音低。

点击洞见君视频,一起修炼自己。

记得关注 点赞哦!

(0)

相关推荐

  • 开心的人,是最幸福的

    开心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文:襄楚雁丽  诵 :竹子  摄影:米的妈麦的娘 来源:湘楚原创微文(ID:xcyl1208) 编辑:千千微刊(ID:YHFW6699) 开心的人,一般都有一颗荣辱不惊的心,有 ...

  • 共读国学 | 6713、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后汉书》

    6711.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荀子> 大意是:知道得很多而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学习得很广而没有个主攻方向,喜欢学得很多而没有个确定目标的人,君子不和他结交 ...

  • 喜时不诺,怒时不争,哀时不语,倦时有终(深度好文)

    喜时不诺,怒时不争, 来源:儒风大家丨画作:石家小鬼 古人云:"盛喜之中,勿许人物: 盛怒之中,勿答人书." 情绪波动时,容易做出冲动的选择. 喜时不诺,怒时不争,哀时不语,倦时有 ...

  • 忍辱不辩,寡言不争(深度好文)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一张利口,可以颠倒黑白,却不能改变真理:巧舌如簧,可以混淆是非,却无法扭曲真相. 巧言令色 ...

  • 不争,不理,不解释(深度好文)

    文/温书先生(ID:hjt099) 在<寒山拾得对问录>里有一段很经典的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 ...

  • 520:余生很贵,静而不争(深度好文!)

    而是心灵的终点 人生的终点不是物质的终点 让心灵跟上你的脚步 慢一点,再慢一点 余生很贵,不想活得太累,更不舍得浪费.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越发的平和,与时间的流逝一同安静下来. 余生有茶,更要有茶& ...

  • 余生很贵,静而不争(深度好文!)

    余生很贵,不想活得太累,更不舍得浪费.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越发的平和,与时间的流逝一同安静下来. 余生有茶,更要有茶"静而不争"的态度,不惊不扰,从容且共. - 1 - 三观不合 ...

  • 静而不争,是人到中年最好的修行(深度好文)

    道家 道法自然...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道德经>中讲:"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到中年,渐渐看淡,发现世事浮沉,尽是过眼云烟. 世上没有稳赚不赔的 ...

  • 聪明人,四不争(深度好文)

    林语堂在<风声鹤唳>中曾写道: "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 很多人都认为,不争是愚蠢的一种表现,但其实不争是一种大智慧,看似不争,但其实已经在争了,争是 ...

  • 【夜读】余生很贵,静而不争(深度好文!)

    来源:诗词天地(ID: shicitiandi) 余生很贵,不想活得太累,更不舍得浪费.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越发的平和,与时间的流逝一同安静下来. 余生有茶,更要有茶"静而不争" ...

  • 不争,是一种境界(深度好文)

    <道德经>最后一句说: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所谓天道既是人道,人道就是教会我们如何自处,如何跟世界相处. 人生在世,学会不争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

  • 人生最好的活法,叫不争不吵不炫耀(深度好文)

    我们的一生中,会遇见很多的人和事,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让我们满意,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让我们顺心.有时候,遇上不讲理的人,争论太多,不仅影响了心情,还有可能伤了自己:遇上不开心的事,想的太多,只会让自己难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