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切皆有原因——《水浒传》里为何并存着两个梁山泊(之四)
上回,我们分析了宋江离开梁山的时间。
那么,宋江又是何时到家的呢?
小说第四十二回写道:“且说宋江过了渡,到朱贵酒店里上岸,出大路投郓城县来。路上少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一日奔宋家村,晚了,到不得,且投客店歇了。次日趱行到宋家村时,却早,且在林子里伏了,等待到晚,却投庄上来敲后门。”
“路上少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这是元明清小说中常用的叙事手法,除了表明路途的艰辛之外,更写出了路途的遥远。
比如,《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员外同几个社友,离了家中,逶迤前去。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则一日,到得东岳,就客店歇了。”
比如,《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是日,(贾琏)一早出城,就奔平安州大道,晓行夜住,渴饮饥餐。方走了三日。”
比如,《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且说那安老爷同了家眷,自普济堂长行,当日住了常新店,沿途无非是晓行夜住,渴饮饥餐。不则一日,到了王家营子。”
小说第二回讲王进母子去延安府的情景,也是这样说的:“且说王教头母子二人,自离了东京,在路免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在路上一月有余。”
所以,从小说的这段描写来看,宋江回家绝非是只用了一天的时间。这梁山泊与郓城县的距离,应该不止一天的路程,也就是说肯定是在百十里之上。
可见,这梁山泊与郓城县的距离,在小说中显然是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的。
宋江
下面,我们再来举个呼延灼兵器的例子。
各位看官应该知道,这呼延灼的当家武器就是两条铜鞭,呼延灼的绰号就叫做“双鞭呼延灼”。
小说第五十四回呼延灼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小说是这样介绍呼延灼的:“开国功臣后裔,先朝良将玄孙。家传鞭法最通神,英武熟经战阵。”
所以,我们在战场上所见的呼延灼,就是一员骑着踢雪乌骓马,舞着双鞭,在阵前奋勇冲杀的猛将。
可是,令人纳闷的是,在小说第六十四回,呼延灼月夜赚关胜的时候,呼延灼手中那两条标志性的双鞭忽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杆枪。
小说写道:“呼延灼纵马先行,关胜乘马在后。又转过一层山嘴,只见呼延灼把枪尖一指,远远地一碗红灯。关胜勒住马问道:'有红灯处是哪里?’呼延灼道:'那里便是宋公明中军。’”
明明白天在阵前,呼延灼刚挥鞭将黄信打下了马。这才一转眼的功夫,到了晚上,呼延灼手中的双鞭怎么就换成了一杆枪了呢?这不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吗?
呼延灼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董平绰号的故事。
小说第六十九回,董平第一次出场时,宋江说董平善使双枪,人皆称他为“双枪将”。董平的箭壶内插着一面小旗,上面写着一联字,叫做“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
但是,到了小说第七十八回,董平再次出场的时候,虽然双手仍然高举着那两杆钢枪,但是,他的弓袋箭壶内却插着两面黄旗,旗上分别写着“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这两行字。而且,小说还写道:“此将乃是梁山泊第一个惯冲头阵的勇将董平,因此人称为'董一撞’。”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是不是感到很奇怪,这董平的绰号怎么会前后不一呢?这“董一撞”的绰号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如果我们翻看一下宋人龚开所写的《宋江三十六赞》,就会发现这董平的绰号原来叫做“一直撞”。
而到了成书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这董平的绰号就变成是“一撞直”了。
但是,不管是“一直撞”还是“一撞直”,这两个绰号的基本意思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都说董平是个勇猛无比的战将。
由此,我们就可以大致作如下的推断,小说第七十八回董平那个“董一撞”的绰号,应该就是从宋元之际水浒故事中“一直撞”或“一撞直”的绰号蜕化而来的,可以说是早期水浒故事的遗存。而小说第六十九回董平第一次出场时“双枪将”绰号的交待,则是《水浒传》小说编写者给董平新取的绰号。
董平
于是,这董平就有了两个不一样的绰号,尽管在书中“董一撞”的绰号只出现过一次。
可以互为印证的,就是《水浒传》小说中“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这两句话,竟然重复出现了两次。而且,每次出现的场景也不一样。
在小说第六十九回第一次出现时,这两句话是作为一联写在一面旗子上的。而在小说第七十八回第二次出现时,这两句话却是分别写在两面旗子上的。
所以,这样看来,在《水浒传》小说中出现忽大忽小、形态不同的两个梁山泊,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