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非:陈奇瑜蓄发案始末

陈奇瑜蓄发案始末

陈奇瑜于崇祯七年十一月因车箱峡招抚起义者失利被逮下狱,被削去五省总督、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等职,崇祯九年六月遣戍原籍保德州,革职为民。清初规定,凡系明朝乡绅,非经朝廷叙用者,俱与平民一体当差。陈奇瑜已革职为民,是普通平民的一员,自然应与平民一体当差,但很显然,这一点,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他自身,其实并未这样认为,毕竟他有过显赫的宦迹,甚至清初仍有着不小的地方和军队影响,这些都为他后来的祸患埋下了伏笔。从崇祯十年至十六年这七年间,史籍中没有了他的踪迹,但随着明亡清兴,朝代的更迭再次牵引着他的个人命运。

崇祯十七年,即李自成大顺永昌元年,也即清顺治元年。这一年的四月下旬,已降大顺的明朝将领唐通驻扎保德州。唐通是陈奇瑜旧部,驻保德期间,陈奇瑜因“家巨富,恐被祸”,曾召唐通以兵来护其家。这一年,李自成离京败走陕西,恐边塞有事,密教唐通将陈奇瑜等解赴西安,行三十里,唐通使人追还奇瑜。不久,唐通降清,继续驻扎保德州,封为定西侯。七月十九日,清吏部左侍郎沈惟炳奉旨指名荐贤以凭征用的揭帖到京,陈奇瑜在列。

顺治二年正月初五,唐通上疏清廷,为陈奇瑜请功,大意是:原任五省总督陈奇瑜等人在府谷战守中,首倡大义助饷,败贼保城,功不可冺;陈奇瑜与贼昼夜城头运筹决胜,功在第一,请乞从优叙擢。正月十三日,山西巡按黄徽胤荐举地方人才的揭帖到京,又将陈奇瑜列在首位。这些信号昭示着清廷想继续用他,而他也似乎有意复出,甚至还有一种急切的意味所在。但到了这一年的夏季,以上信号差不多中断了,情况有了新的变化,那就是陈奇瑜开始购买保德州古城村的钓鱼台地,其孙陈大德在《钓鱼台记》中称先祖“以避乱”,修筑三年始成。顺治二年也是南明隆武元年,七月始立,即遍求耆硕,陈奇瑜也被列名遥授为南明东阁大学士,未赴。

这种僻处一隅却时刻充满不安的人生就像一面密布裂痕的镜子,很快就要被彻底打破了。

顺治四年,一个名叫贺熊飞的人到任保德知州。他的出现加剧了陈奇瑜的死亡。

贺熊飞何许人也?陕西西安府蒲城县的一介生员,顺治四年二月授太原府保德州知州,四月十八日到任,时年三十四岁。此人到任后,每隔十数日,常与陈奇瑜宴饮并多次勒索银两。比如六月初四日,贺熊飞以太原府催解加增钱粮为由,写帖借到陈奇瑜之弟陈奇琏银一百两,又借张进银五两,借曹现、钱有库、严可奇每人银十两,累计借贷绅民有条据者二百多两银未还,有挟借之嫌。以此观之,此人绝非良善之辈。十二月初八日,贺熊飞从偏关返回保德,先拜陈奇瑜未见。初九日早晨,陈奇瑜回拜,用黄伞乘轿,头戴帽套,前至迎宾馆相见。在宾馆内,贺熊飞斥退左右,单与奇瑜说话,发现奇瑜蓄发,知其未剃,要看头发,奇瑜不从,贺熊飞随即拘执,并唤进吏目崔邦谊、署学正白养粹以及差役白进孝、康王鼎等人,将奇瑜原帽网巾从头上摘下,又将黄伞一把俱寄库内。

陈奇瑜当即让随行人员去告知本州原任蓟州知州王皋、明朝宾山县知县陈时务、教官郭本宁以及生员张起元、陈国鼐、马政、王鼎隆等亲友绅衿多人,前来哀恳保领。此时,州署已验得奇瑜未经剃头,欲要羁押,讲攘至二更时候,王皋等迫于情面,写具保状,将陈奇瑜保领到家。返家后,其妾王俊秀儿替陈奇瑜遮饰死罪,持剪刀将他所蓄头发剪剃。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顺治二年闰六月,清廷即要求地方奉文剃头,而直到顺治四年,奇瑜仍未执行剃发令,但陈奇瑜也绝非是公开以蓄发与清廷作对,而是因他自己年老剃头发脱,遂将两鬓及脑后头发未剃,一面遮护,既有作为汉人内心抗拒这一命令的成分,也有自恃豪绅、心存侥幸的可能。而且陈奇瑜将门悬牌匾并竖立旗杆,不行摘去。这些行为从清廷规定来看,均是违制的。贺熊飞常与他宴饮,在将近八个月的时间里却未行觉察,实属蹊跷,极有可能是之前视而不见。像贺熊飞这样一个贪吏,可能并非想致奇瑜于死地,而是不断地找麻烦勒索,得到现实的好处,而奇瑜虽内心厌恶此人却又默许这种行为,并极有可能也在利用这种行为实现自己的一些利益,比如人身安全、地方威望。直到顺治四年十二月,贺熊飞才把蓄发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筹码拿出来运用,而这极有可能是他受到了比他职位更高级别官员的某种暗示才采取的行动。

事实上,贺熊飞一到任,即收到时任总督申朝纪的密帖,要求他调查陈奇瑜招兵事迹。申朝纪,顺治二年十月任山西巡抚,四年七月升迁宣大山西总督,去了大同,祝世昌继任他为山西巡抚。十二月初,贺熊飞赴偏关就是找寻陈奇瑜招兵的蛛丝马迹,但却查无实证。返回保德后,立即发现蓄发问题并拘禁,显得就更像是一次预谋。但事件后来的发展肯定超出了他的料想,因为连他自己的前程也搭了进去。

贺熊飞将陈奇瑜违旨蓄发包网、恃明季绅士的缘由事实上报岢岚道,岢岚道又转呈钦差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太原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祝世昌定夺。祝随即责成山西按察司究报,并称因事干蓄发,要求速查,五日内详报勿迟,陈奇瑜亦令别卷发落。同时,陈奇瑜亦就贺熊飞赃迹弥天、借题骗吓无数、吸尽阖州膏血、倾尽万民身家等行径,让其次子陈升祚(一作绳祚)赴大同向宣大山西总督、兵部右侍郎申朝纪告状,申朝纪批示:陈奇瑜蓄发包网,已经会题请旨,但所诉之真伪,所告之有无,虽未可轻信,又不可不查,令宁武道即时就道,亲诣保德州,虚公研查,具由回报,事关重大,勿以近节之故迟滞,有误题奏。又让其孙陈大典也赴省向祝世昌告状,祝亦令山西按察司查报。

紧接着,祝世昌两次命令将陈奇瑜严拿监羁,先是指令按察司,命理刑厅立即会同中粮厅,将陈奇瑜严拿监羁,确审蓄发包网等项事迹,并查陈奇瑜的乡邻不行检举等事;后又以事关重大,令本道官吏,立即火速奔赴保德州,亲同王推官、张同知,速将前项事情,务破情面,确审明白具招,并将一干人犯押解赴省,立等施行。

综合此案揭帖,至少顺治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前陈奇瑜仍在保德,但最迟顺治五年一月初六日,陈奇瑜、贺熊飞等人已被押解至太原。分巡冀宁道副使王昌龄、宁武道副使刘汉祚并太原府推官王纪、中路管粮同知张国贤等,将陈奇瑜等犯人证人,提取到官,公同会审。

蓄发案的审讯,是从查验陈奇瑜头发开始的。经查验,陈奇瑜头顶原系年老发脱,止有肉皮,其两鬓及脑后皆系新发茬,这就坐实了陈奇瑜的蓄发罪。随即审问贺熊飞,其对“捉获蓄发之人,就该监候,缘何纵容保出,令其剃头”的指控伏首认罪。又审讯原取保陈奇瑜的乡官王皋、陈时务、郭本宁,生员张起元、陈国鼐、马政、王鼎隆等人,俱供称,原是陈奇瑜家人听得州官摘获网巾,央令众人恳恩去保,时有二更时候。取保时,见陈奇瑜包头的网巾已从头上摘下,两鬓与脑后发亦不多,乱纷纷的,后保出到家内才尽剃。审问吏目崔邦谊,亦供称取保时从陈奇瑜头上摘下了网巾。又问了差役白进孝、康王鼎有关陈与贺宾馆见面的情形。

接下来,正面审讯陈奇瑜。陈奇瑜痛述贺熊飞到任后数次借银、贪饕未厌的经历,亦不承认“网巾”事件,而是讲述了贺熊飞从十二月初九日从早到晚勒要银子,从袖内取出网巾一顶诬赖自己,并当场有借约可证。审讯人员随验得贺熊飞于顺治四年六月初四日原借陈奇瑜处银一百两,有朱笔手押。据贺熊飞供称,此是借取奇瑜之弟奇琏之银。及问奇瑜,供称贺熊飞先借到银三百两,问贺要借据,贺称:“军门差我查你招兵事迹,与你回护了,只当谢礼罢。”至初九日保出,贺于三更时候差人又向奇瑜索要银子,奇瑜未曾给与。分析陈奇瑜的供词,均是直指贺熊飞,但有些是事实,如勒索贪银,虽然数量有待商榷;有些则很难令人信服,如他拒不承认蓄发而指控贺熊飞诬陷,极有可能是出于保命所编,除非所有在案证人包括奇瑜的亲人受到某种威胁,全说了不利于奇瑜的谎,但这是不大可能的。

会审认为,经面验陈奇瑜头顶的前面与中间,系年老发脱,而脑后与两鬓有新剃之形,此其保领在外而从新之另剃,不问可知。况陈奇瑜竖旗悬扁,乘轿张盖,又与旗民一体之旨大相违背,供证既确,斩首何辞。又称:“看得蓄发之禁,凛若日星,陈奇瑜恃明季豪绅,违悖清朝新法,犹敢蓄发包网,乘轿张盖,昂然公行,似谓三尺三不能加于若辈也。审看情真,拟斩不枉。”这次会审对于贺熊飞贪银指控并未展开深究,其理由是除审讯清楚的款项外,其余皆系钱粮,如果一一稽查恐延迟时日,而此案又急于上奏。又称贺熊飞系职官犯罪,未经题请,难以定罪。一个“急于上奏”,透露出当时急于给陈奇瑜这位明末废绅定罪的心态。会审结果呈报祝世昌后,祝即上奏废绅违旨蓄发特疏纠参恳乞立赐正法疏,很快圣旨批示:“陈奇瑜着就彼正法,乡邻人等该督抚按提究拟罪。”

顺治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山西按察使董天机会同巡宁道副使王昌龄、左营游击李好贤,督同太原府知府朱永旺、阳曲县知县刘光汉监刑,将陈奇瑜处斩于太原,时年五十五岁。二十九日,处斩结果上报祝世昌。二月二日,祝世昌会同督臣申朝纪、刘漪将结果上报朝廷。

受蓄发案牵连,还有多人获罪。知州贺熊飞因挟借银两、迟延申报蓄发案以及违规放任外保等因被革职究办。顺治四年曾驻偏关的参将刘邦弼也着重议处,顺治五年革职。对贺熊飞的前任、顺治二年任保德知州的钱维新,也追究蓄发不察的过失,着重议处。对诸多认保陈奇瑜的乡绅,则从重究责,但因牵涉人众,不可尽诛,而将为首的王皋、郭本宁、陈时务三位乡绅并张起元、陈国鼐、马政、王鼎隆四位生员杖黜。其间,王鼎隆在押,因心疼病故,免于追究。陈奇瑜之孙陈大典,未能谏祖以削发,尚狂辩以饰罪,亦当杖革。乡约梁友荣、地方李凤鸣、左邻李凤光、右邻乔泽等人,因未行检举,予以鞭笞。

处斩的背后另有传言。一是复仇说。清佚名《研堂见闻杂录》记载,清既抚有中原,陈奇瑜慨然有复仇之意,知事不可为,遂乃于顺治四年十二月,张黄盖,衣蟒玉,头顶进贤冠,发鬖鬖满顶,扬扬乘轿,竟诣州馆,与州守贺熊飞相谒。州守诧骇,即将其违制衣服褫去,质之库中,而姑听乡绅暂保出外。即飞报督臣,督臣即飞报于朝,而竟于本处正法。综合史料,复仇说不大可信。二是献金说。康熙间有名的戴名世,喜好收集明代逸事且文辞激烈,保留了一些正史难得一见的资料。像陈奇瑜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物,自然也进入了他的笔墨:“陈奇瑜纵贼出车箱峡也,死不足赎罪。是时纲纪纵弛,进士尤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奇瑜下狱,未几即归,穷极奢侈,置买园林田宅,其金钱大抵皆所受贿也。清兵既定山西,巡抚某知奇瑜富,逼其献金免死,奇瑜已许之万金矣。会某调宣大总督,去太原已远,奇瑜吝而不与。某大怒,遂上疏言奇瑜故明大臣,恐为乱。一面上书,一面使人执奇瑜,斩之于太原。呜呼!奇瑜滔天之罪,漏网不死,至是代明行罚,未为苛也。奇瑜死在戊子年。”献金说恐非空穴来风,但已无法证实。这里所说的“某”,即为申朝纪,顺治四年四月曾以“疏纵故明藩王”之罪,奏判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娄惺伯弃市之刑(即斩首后暴尸街头),酿成无妄冤案。陈奇瑜被斩的当年即顺治五年,申朝纪病死,两年后的顺治七年祝世昌亦卒。

刊于《忻州文化旅游周刊》

晏非,男,后口语诗人,新诗典诗人。在《诗选刊》《青年文学》《山西文学》《黄河》等刊物发表诗作。2018年8月起,矢志创作口语诗,诗作《喷子》《口头生死状》入选《新世纪诗典(第八季)》《2019年中国口语诗年鉴》等权威选本。出版有《诗赋撷萃——历代咏忻诗文选》《保德史料补遗》(上、下),自编有诗集《喷子》《刀片》和《保德史料补遗续编》(上、下)。

(0)

相关推荐

  • 梳理明末农民起义的时间线,就懂了崇祯的无奈,也懂了大明的结局

    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崇祯元年),信王崇祯从木匠皇帝哥哥那里继承了帝位,成了大明掌舵人. 几乎就在他继位同时,正在致力于铲除魏忠贤的他,却不曾想有一场民变,就在他筹谋励精图治的时刻爆发,进而直接引 ...

  • 李自成打明朝,上演“不死的小强”,却为何扛不住满清一波爆锤?

    对于明朝来说,李自成那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斩不尽又杀不绝.今天这里扑灭了,明天那边又如火如荼,十几年来没完没了,最终三百年大明江山还真被李自成给终结了. 在推翻明朝这件 ...

  • 晏非:陈奇瑜生年考

    陈奇瑜生年考 陈奇瑜,保德州人,曾任明末五省总督,他的生年成了一个谜.一般来说,<明代进士登科录>中肯定有记载,因为这是一个惯例,但可惜的是,恰恰是他中进士的万历丙辰科<登科录> ...

  • 晏非旧诗第1首:《老人》

    老人 诗/晏非 她就坐在我身旁那么安祥 她闭上眼睛暂时睡着 我没想到短短几分钟 她会像一枝离弦的箭 飞奔出去那么远 仿佛在作最后的冲刺 她双膝跪地额头 也伏在铁板上渗出了血 身上沾满灰尘 像一个虔诚的 ...

  • 晏非旧诗第2首:《瓦胡同》

    瓦胡同 诗/晏非 一个破旧的城中村.那么脏, 当你再一次经过它, 你害怕碰见油条和豆浆, 它们喂养了你的清晨,你蹬自行车的力气. 你害怕小饭馆血红的牌子: 老孙家泡馍,山西刀削面,岐山臊子面,川菜, ...

  • 晏非旧诗第3首:《晚冬时分》

    <晚冬时分> 诗/晏非 晚冬时分我走进院子, 楼梯幽深,我咳嗽出灯光. 在三层拐弯处我看见女友 她的长发和雪白的背影. 水池那里她洗菜,就着凉水, 铝锅在一旁把洗干净的接住. 我停下脚步, ...

  • 晏非旧诗第4首:《我活下去的勇气》

    <我活下去的勇气> 诗/晏非 我活下去的勇气, 看在一块小石子的眼里. 它的不规则弄疼了我. 一块小石子惹怒我的勇气, 就是让我来踢它, 于是我把它踢到前面, 它获得了奔跑的体验, 又心满 ...

  • 晏非旧诗第5首:《食指、芒克还有》

    <食指.芒克还有> 诗/晏非 食指.芒克还有多多 像三位老父亲,但不闷. 他们乘火车.坐飞机来, 不是为了谁 ,也不是为了 诗.主要是出来转转. 食指带着自己的老伴. 芒克带着自己的孙子, ...

  • 晏非旧诗第6首:《凌晨五点的旗》

    <凌晨五点的旗> 诗/晏非 这是凌晨五点的旗, 我来到窗前看见它 耷拉着耳朵, 在发蓝的星空下倾听. 也许它还是睡梦中, 我看到的只是它的孤独, 包括过了几分钟, 它在风中伸出的手: 包括 ...

  • 晏非旧诗第7首:《我仔细数着房间里的钉子》

    <我仔细数着房间里的钉子> 诗/晏非 一根.两根.三根.-- 我仔细数着房间里的钉子. 大的,小的,墙上,天花 足有三十根之多,还不含 已藏于柜子.门扇.玻璃中的. 数着数着,我突然紧张起 ...

  • 晏非旧诗第8首:《大林的最后时光》

    大林的最后时光 诗/晏非 他的妻子变成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经常出现在传教信徒的行列. 他的父亲,一个已经歇手的小老头, 又背起挎包,干起了泥瓦匠的老本行. 运煤的卡车仍行驶在外省, 但驾驶员已不是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