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让不少家长感到担心,他们认为朱自清这里的描绘过于成人,并不适合高中生学习
荷塘月色这4个字,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既是十年前凤凰传奇那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流行歌,也是朱自清于1927年写的散文。这篇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散文,后来还被收录进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所以才在我国有了如此之高的国民度。
一直以来,《荷塘月色》都是教材里的优秀课文之一。借助清华园里那眼小小的荷塘,朱自清抒发了自己不满现实、渴望自由的情感。也给后人展现了那个年代,像朱自清这样的进步知识分子在苦难中迂回前进的路径。
如此一篇立意极好,辞藻优美的散文,却在近些年引起了不少争论。很多家长甚至联名要求课本里删除《荷塘月色》,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跟课文里的8个字有关,熟悉课文内容的读者应该记得,原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一看这句话并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还将荷塘的荷叶和花苞描绘地入木三分。但也是最后一句“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让不少家长感到担心,他们认为朱自清这里的描绘过于成人,并不适合高中生学习。
其实,这并不是《荷塘月色》第一次被人诟病,早在上个世纪末,著名诗人余光中就曾在《论朱自清的散文》一书中提到《荷塘月色》里的比喻太多,且太不精致,丝毫没有美感。尚且不知道他这句话是不是影射“刚出浴的美人”,但如今大部分家长的担心确实来源于此。
在家长们看来,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对比荷花,显然有些“少儿不宜”,不仅会让学生早熟,更会促进早恋的思想。而且,荷花和出浴美人对比本来就不合乎常理,不管如何联想,也很难将这两个意象联系到一起。
而当年叶圣陶先生第一次将《荷塘月色》收录进课本时,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在他看来这并不是少儿不宜,只是比喻不恰当而已。随后,叶圣陶删去了这8个字,留下了一个阉割版的《荷塘月色》。
多年后,经由文学界和教育学界多番讨论,学者们一致认为这8个字乃是《荷塘月色》全文中的神来之笔,其无不体现了朱自清想象力的天马行空。如果贸然删去,影响文章的原汁原味不说,更是对朱自清本人的不尊重。于是,专家后来决定,将这句话又加了上去。
然而,老调重弹,直到今日,这句话又被当今的家长提起,成了洪水猛兽。那么问题来了,《荷塘月色》到底该不该删呢?
笔者认为是不该的,出浴的美人这种比喻,虽然看起来有些露骨,但绝不能成为《荷塘月色》被删的理由。文学作品不是道德经,它不是说教,只是呈现。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出浴美人的比喻在龌龊之人的想法里自然龌龊,但心明如镜的人眼里,它仅仅只是一个比喻而已。
况且,朱自清那个年代,都敢以“出浴的美人”比喻,为何到如今更加开放的当今,人们却谈之色变呢?这岂不是文化倒退吗?另外,如今的中学生早已有了充足的自我分辨能力,单凭一句“出浴的美人”就能将其“带坏”,显然是太荒唐。所以,无论如何,《荷塘月色》都不应该以这种奇葩理由被踢出语文课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