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人生几度秋,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中颠颠簸簸地做过好几任太守,他那光华夺目的诗文有相当一部分产生于州府的庭院里。

网络图片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徐州、杭州做过太守,政绩和文名都令人仰慕。杭州有山水,有诗歌,有美人,他尽情的享受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灵性去拥抱和体验生活中的诗情。人在诗中,诗在胸中。停靠一处雨奇轩,自然想起他写的那首赞美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绝句后来成了抒写杭州和西湖的代表性诗篇。

中国古代的诗人似乎与和尚和妓女有某种不解之缘,苏东坡在杭州也少不了和这两种人打交道。和尚往往是哲人兼俗人,妓女中则不乏灵气和悟性好的奇女子。对诗人来说,和他们交往是灵性生活与感官生活的统一,诗情与哲理的升华。

网络图片

有时,他会独自一人走进某座寺院,脱下纱帽和官服,躺在竹林里,清风徐来,竹影婆娑,独自欣赏,真正消魂。据说有一次泛舟西湖,曾和一个妓女互斗禅机。问:何谓湖中景?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问:何谓景中人?答:裙拖潇湘六幅水,髻耸巫山一朵云。相劝人家回正道,怎奈何处是归期?

无论是绮丽的山光水色,还是诗情与哲理,都回避不了冷酷的人生现实。

湖上夜归图景

作济苍生,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们终生为之魂牵梦萦的。苏东坡在杭州不仅仅是优游山水,也是有相当建树的行政官员,留下几桩称得上福泽后代的创举,特别是为杭州城建立了良好的供水系统,此举因与西湖有关而被传得十分风雅。“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切都美不胜收。

余光中说过,如果要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不要找李白,他太狂傲,不负责任;也不要找杜甫,他一生太苦,会很丧;要找就找苏东坡,他是一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

苏轼不仅仅是游山玩水,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在他的词里体现。即便到了不惑之年,报国立功的信念依然炽烈。酒后提笔,挥毫泼墨,一气呵成那首传世名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一生起起落落,21岁出仕,22岁丧母,30岁丧妻,31岁丧父,42岁逢冤,49岁丧子,50岁又被召回京师,60岁又被贬谪,终于在66岁,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网络图片

但他以一颗坦然的心看待一切,被贬蛮荒之地又如何?此心安处是吾乡,跌落政坛为人不知又如何?自喜渐不为人识,深夜归家无人开门又如何?倚杖听江声也是一夜。

古代绝大多数文人士大夫们的兼济天下的使命感常常消磨在壮士难酬的扼腕之中,他们的一生总是在“忧”字上做文章,从屈原到后来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士大夫,几乎概莫能外。徘徊复徘徊,凝聚着的正是“政治失恋”的巨大痛苦。生死以之的忧患意识,构成了中国文人普遍而独特的精神图谱。

苏东坡可以说是五千年以来最懂得生活的人,遭受了这么大磨难和屈辱还整天诗情画意,乐此不彼,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苏东坡是股清风,从黄州吹到儋州,再悠悠的吹到了今天,荡开世间的浮沉,拂进了古今文人的心。

(0)

相关推荐

  • 苏轼:看文化巨人是如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贬谪一生事,烟雨任平生 认识苏轼,应该算很早了,孩提之时便能背他的<念奴娇>及<水调歌头>等等,但懵懂之时,并不识得其好. 真正开始认识他,也是拜下乡室友带的那几本其母亲 ...

  • 【觅画记】苏 轼:笔力跌宕于风烟无人之境(下)

    对于宗白华解读的常理,亦可由苏轼在<戴嵩画牛>中之所讲为证:"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

  • 西湖秀色甲天下

    世界上美丽的东西很多,衡量美丽的标准也很多.杭州西湖是美丽的.她的美是一种女性的美,一种柔情似水的美.这种美到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笔下,竟然被表达的淋漓尽致,原来西湖一泓秀水掩映的是西施姑娘的芳容. ...

  • 与苏轼有关的4篇高端满分作文

    佚名 [导读:苏轼,一个永远不会被忘记的名字,如璀璨的明星般高挂于历史的天空,让人不住追寻,苏轼也成为后世文人书写的对象,分享几篇以苏轼为写作素材的高考满分作文,举一反三,拓展写作思路--] 与苏轼相 ...

  • 求仁而得仁有何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的轶事

    提到苏东坡,吃货们第一反应就是,东坡肘子,那种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让吃货百吃不厌.想起来都会流着口水的哈喇子.回想起东坡写的自嘲吃猪肉的佳作.<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 ...

  •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咋就这么洒脱?

    东坡赏梅 资料图 苏东坡是世界级的大名人.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上一个千年影响世界的12位人物,他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苏东坡为何能入选?概而言之,涉及品性.人格.精神.才华等多方面 ...

  • 细品苏东坡:波澜曲折读炎凉“一蓑烟雨任平生”

    文/莫军炜 历史上庚子年和辛丑年,自然灾害变多,突发事件频频,世界动荡不安--似乎成了不争的事实.就个人而言,也是波澜曲折,惊喜与痛苦相伴,没有被新冠疫情肆虐而吓到,也没有被生活苦累折磨而退缩,依然抱 ...

  •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

  •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名诗300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名诗300句

  • 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

  • 做人当学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坦然吟笑向前行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而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市治所在地),在谪居黄州期间,苏东坡虽然在仕途上处于人生的谷底,在文学创作上却一举登上北宋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的高峰,在人生处世上成为后世文 ...

  • 一蓑烟雨任平生:且看苏东坡《定风波》中的禅意|苏东坡|禅意|定风波

    [陕西]程龙 喜欢苏东坡,不只因为他的词,更是缘于他乐观豁达的个性.即便屡次被贬,且越来越偏远,他也没有沮丧灰心,更没有沉沦.相反的,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依旧能够寻找到乐趣.他号"东坡居士&qu ...

  • 一蓑烟雨任平生:乐天派苏东坡记事

    星期五言:苏东坡一生跌宕起伏,三次被贬偏远之地,他的人生理想几乎都被奸佞小人所摧毁,可是苏东坡依然能乐观,豁达.这其中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起追忆这位千年之前"乐天派"的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