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挽回】惩罚型家庭”给孩子带来无法修复的创伤

生命本身就是一段长久的告白,

相守、相离、相爱,都是因缘种种,

也许我们阔别曾经,正是为了来日的重逢!

上学时候,常有人向我抱怨自身的不幸,好似自己生活在一个极其不堪的家庭当中,从头到尾听下来,不过是:我兴冲冲地告诉我爸我考了全班第一,他连句称赞都没有,还说你又不是考得全校第一。

这样的事情不是偶然,在他的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无外乎是责备、打压、惩罚,父母都是完美主义者,因此,在他犯错的时候,就是无休止的指责和管教,就好比,不小心在试卷上擦上了一道歪曲的墨渍,母亲看到了就会说他,不是个学习的样子。

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同时他也为此饱受煎熬,而父母却不以为意,他们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指出孩子身上的缺点,也能督促他改正,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

惩罚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到自卑

还有很大一部分父母认为,孩子是小树,看到他长歪了就拿个竹板把它扶正,看到它枝节横生,就拿把剪刀修修,这样小树才能挺拔,这都是为他们好。

可是孩子不是一棵树,也不是你把他栽下了,就有权利把他塑造成你想要的形状。

现在已经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年代了,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也不再适用了。

外甥小的时候就跟我说过:我不想学钢琴,妈妈强迫我上各种兴趣班,可我一个都不喜欢,我学不好了,妈妈还会责备我笨,说我浪费钱,几乎每天要被骂100遍,在妈妈眼里,我没有优点。

孩子的价值判断是单一的,他们会根据长辈的评价来定义自己,如果今天试卷考了99分,爸爸说,就差1分就可以100分啦,你真棒,他们会觉得自己很优秀,可是如果他们听到的是,就差1分,怎么就考不到100分啊?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就截然相反了。

长此以往,经常被父母批评的孩子,很难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会习惯性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而且对外界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缺乏坚强和自信。

这样的孩子会变成一个拿着长矛和护盾的士兵,他们往往思想偏激,耳朵里容不下半点质疑自己的声音,长期生活在打压式教育下的孩子,感情上的空白很难被弥补。

很多孩子选择放弃努力

没有鼓励声的教育是一把杀灭孩子自尊心的刀。

在一次次的努力之后,仍然得不到家长的肯定,孩子就会放弃努力,逐渐变得消极、散漫。

“随便”、“无所谓”是这类孩子最常说的话,他们对很多东西都提不起动力,更有甚者,对学习产生抵抗情绪,不爱学习,也无所谓获得高分,即使是长大以后,也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对处境也是听之任之,会形成一种“反正也做不好,那就这样吧”的心态。

更别提什么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了,在他们心中,对失败的恐惧要远大于对成功的渴望。

即使是有的孩子,还是会很努力地按照父母的计划行事,但是他们思维呆板,不知变通,甚至偏执。我们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你告诉他这样做是错的,但是下次他还是这样做,你有时候会怀疑,他是不是就是在跟你作对。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察觉不到他们的性格缺陷,可当走进亲密关系之后,他们会暴露的格外明显,他们接受不了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即便是做错了,也不会承认是自身的原因,会不断找借口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

∎总结∎

所以,父母在发现孩子做错了事情,适当的惩罚确有必要,但是也要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给孩子一些鼓励,告诉他们这阶段,你做的很好,可以继续努力,恰当的鼓励和表扬,才能够让孩子在成长中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jié shù

  点个“在看”真情不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