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葬品极尽奢华却有最狠的诅咒,隋朝最受宠小孩——李静训的故事
近日,三星堆考古工作取得新进展,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文物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多彩、源远流长。
其实不止三星堆,每一次考古挖掘,总能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其中的文物更是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多元化的审美。
今天我们也来谈一个通过文物认识的来自隋朝的9岁小女孩——李静训,也来认识一下那个时代的珠宝首饰。
图片来源于《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
陪葬品极尽奢华,堪比王侯将相
1957年8月中国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在西安玉祥门外发掘了一座隋代石棺墓,据墓志铭记载,这里是隋朝李静训的墓。李静训,字小孩,是隋朝公主杨丽华的外孙女,曾祖父是北周大将军李贤,身份珍贵显赫,从墓葬规格等级和大量精美的陪葬品就能窥见这位李氏家族千金的受宠程度。
李静训墓随葬品极其丰富,有金银器、铜器、玉器、瓷器等,多达235件,其中有几件珠宝首饰因为穷尽华丽,所以备受关注。
李静训项链(图源网络)
据介绍,这件李静训随葬项链是由28颗直径1厘米左右的链珠组成,链珠上各镶嵌10颗珍珠,链珠之间以多股金丝编成的金链连接,上端有扣钮,镶嵌有鹿纹的蓝色宝石,下端是由珠宝、金、玉组成的坠饰,周长23.4厘米。
但经过专家研究这件项链可能产自阿富汗或巴基斯坦地区。
李静训项链局部图(图源网络)
从工艺上来讲,焊接小金珠的“造粒技术”以及锁扣中使用的雕刻工艺均来自国外,研究专家也说:这种珠链在巴基斯坦、印度东部海岸及越南南部海岸均有发现,这种珠链上多用的焊珠工艺曾盛行于古代两河流域、埃及、希腊等地,约在西汉后期传入我国。(从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项链看中西文化交流)
李静训项链局部图(图源网络)
从材质上来讲,这件作品锁扣两侧镶嵌的宝石为青金石,青金石在当时也主要产自阿富汗地区。
李静训金手镯
这副金手镯也是李静训墓出土的首饰之一,手镯呈椭圆形,分成四节,上面镶嵌的彩色物质为玻璃,开口处颇为巧妙,一端为镶嵌6颗小珠子的花朵形扣环,另一端为活轴。
这种形制和玻璃制品在当时都是非常少见的,所以这件作品也极有可能是进口货。
金手镯示意图(左);阿旃陀1号窟壁画中的手镯(图源网络)
为此,专家对此研究发现,这种金手镯在古代印度及其周围地区十分盛行,图中阿旃陀1号窟壁画中的手镯与李静训金手镯型制相近,可以推测李静训金手镯的型制原出现于北印度。(隋李静训墓出土金项链、金手镯的产地问题)
李静训金冠(图源网络)
这件镶嵌珠宝金冠也是华丽至极,但是据文献记载,这顶金冠在出土时,因却已经变形散乱,上图是后经文物工作者修复后的样子,曾有幸见过这顶金冠的魏秋萍曾在文献中这样描述:“其(金冠)高11厘米,宽8厘米,厚5厘米。……金冠饰综合运用捶揲、拉丝、编织、剪切、錾刻、镶嵌等各种工艺,可谓巧夺天工之作”。
除了这些金饰之外,李静训墓还出土有许多玉器,包括有玉钗、金口玉盏、玉佩饰等等,研究价值极高。
李静训白玉钗(图源网络)
李静训白玉兔配饰(图源网络)
李静训金口玉盏(图源网络)
石棺上最狠的诅咒,却也是亲人对她的保护
当这座隋墓的完整样貌出现在考古工作人员面前,他们是既兴奋,但也被石椁、石棺上的“开棺即死”这四个字吓的冷汗连连。
相传,李静训的后事是其祖母杨丽华一手操办,这样的诅咒想必也是杨丽华想要用此吓退骚扰外孙女的盗墓者。其实,无论是从墓葬的规格形制、随葬品,还是墓葬位置、这样的诅咒,都可以看出李静训的亲人对她浓厚的爱意。
结语
穿越古今,窥见的不仅是一个朝代的文化,更能感受一份亲情。
参考文献:
熊存瑞.李静训墓出土金项链、金手镯的产地问题 [J].文物,1987(10)
吕树芝.李静训墓石棺[J].历史教学,1985(01)
唐金裕.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J].考古,1959(09)
史弘扬.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玉器研究【J】.考古,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