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心解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心解
在我们祖国,从小就能接触到古诗。
我也不例外,到底好在哪?真的是懵懵懂懂的!
后来,理解为那么精炼的语言,就能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于是乎慢慢的喜欢诗人所创造的意境。
同时,伴随着诗人的思绪,我们可以去好多的地方,接触好多的人和事,甚至可以穿越时空,想象他们的生活状态。
在最近,正好是农历四月中旬,早晨出来修养身心,在日出时分,笼罩于霞光之中那种感觉,忽然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有了新的理解,写下来与大家共享。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6)别样:格外。
(7)接天:与天空相接。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9)同:相同。
(10)六月中:六月中旬。
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其实,“毕竟”一词,截止现在我们还用,也无需硬翻译的。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 截止现在,我还没有去过西湖,但是就是这二十八个字,能把我带到西湖,脑海里有那样一个情境!竟然觉得神清气爽!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毕竟”一词,在民间,让人感觉到的是亲切感,因为,他就是口语,截止现在,在日常口语也经常用到的词语。给人以如话家常的感觉!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
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
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祝福。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 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
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艺术的讲,就是如此了,难道就是这?
请你了解一下杨万里、林子方的角色,你就不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了——
林子方,即南宋名臣莆田人林枅(音jī),系莆田乌石山(即东岩山)下义门(今拱辰仪门)“孝子公”林攒之九世孙。(枅之父林孝泽,宋宣和间进士,历知南康军,提举广东市舶,除转运判官,知漳州,除直秘阁。)生于建炎庚戌年(公元1130年),卒于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少年时即勤勉好学,性情豪爽而胸怀壮志,慨然以大丈夫自期。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登进士第,授福州闽县主簿,后转福清县丞。因奏陈朝政切中时弊,宋孝宗嘉勉其“尽忠实”,除秘书省正字,参与编修《中兴会要》,迁校书郎。
作者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等职,南宋杰出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自成一家,创造了新奇幽默的“诚斋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
这首诗写诗人清晨步出净慈寺,送别友人林子方到福建去做转运判官,看见西湖的十里荷花,触景生情,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与希望!
转运判官,其实是皇帝在地方的“替身”,代天巡狩的角色,因此是“映日”——“日”,皇帝。此时的林子方圣眷正隆!当然就与别时不同!
“映日荷花别样红”,早晨的太阳光是红色的,荷花本身是粉红色,在晨光的照耀下,当然就格外红艳!
林子方本身就很优秀,在得到皇帝的重用,当然就前途无限了!
是不是这些意思?
我们有能力把杨万里叫起来问一问?
一笑。
看,从这个角度,我们又回到了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