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肌瘤并腺肌病,最大肌瘤为2.3cm×2.3cm×1.7cm;②子宫内膜增厚;
,女,37岁,已婚。初诊日期:2010年10月19日。因发现子宫肌瘤4年就诊。4年前体检时B超检查有子宫小肌瘤,因无特殊不适,当时未治疗。今年以来月经量增多,每天约用10片卫生巾,于10月15日复查B超提示:子宫多发性肌瘤及右侧卵巢囊肿。月经史:7~8/27~28天,末次月经2010年9月27日,量多,色暗,有血块,白带量多,色黄。生育史:1-0-2-1。2010年10月15日
B型超声检查:①子宫肌瘤并腺肌病,最大肌瘤为2.3cm×2.3cm×1.7cm;②子宫内膜增厚;③右侧卵巢内囊性结构性质待诊,大小为3.6cm×3.1cm。
诊断:子宫肌瘤,月经过多。患者舌质黯红,舌边有瘀点,苔黄,脉滑数。辨证属湿热瘀阻。治疗平时宜化瘀消癥,清热除湿,给
经验方消瘤Ⅰ号加减:
枳壳10g,川芎10g,桃仁12g,赤芍12g,三棱10g,荔枝核12g,白术12g,茯苓15g,苡仁20g,黄柏10g,败酱草12g,甘草6g,5剂。
月经期健脾益气摄血,佐以清热化瘀,方用止崩Ⅰ号加减:
炙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2g,白芍15g,阿胶10g,益母草12g,丹皮10g,芡实12g,炙升麻4g,甘草6g,4剂。煎服方法:水煎服,每日服2次,1剂服2日,饭后1小时服。
二诊:2010年11月19日。治疗后月经量减少,每天约用7~8片卫生巾,带下量减少,色白。舌质黯红,舌边有瘀点,苔白,脉滑数。末次月经:2010年11 月22日。消瘤Ⅰ号方中去苡仁、败酱草,黄柏减量为6g,止崩Ⅰ号守方。
三诊:2010年12月20日。月经量渐减少,带下量已正常,末次月经2010年12月19日。消瘤Ⅰ号方中去黄柏、茯苓,加夏枯草12g,当归10g。共服10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2011年1月28日。月经量减少,经期6~7天,余无特殊。末次月经:2011年1月18日。当日复查B型超声检查示:①子宫多发肌瘤(最大1.5cm×1.3cm)②右侧卵巢内小囊声像(大小为2.2cm×1.8cm)。用消瘤Ⅰ号继续治疗。
按: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是妇科多发病,其病机主要是气、血、津液失调,导致气血凝滞、湿热交阻、痰湿互结、痰瘀交着,聚于盆腔内或子宫内而形成癥瘕。本病病机为瘀血阻滞,加之湿热之邪相搏,久则结为癥瘕;邪热内扰,血失统摄则经行量多;湿热下注,损伤带脉则带下量多,色黄。治疗以消瘤Ⅰ号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因有湿热,故去除滋腻之当归;患者子宫肌瘤与卵巢囊肿并存,故应减少软坚散结的夏枯草,加茯苓、苡仁、黄柏、败酱草以清热健脾除湿,淡渗利水,以利于囊肿的消除。因经行时经量多,故灵活运用止崩Ⅰ号,减去原方补肾滋腻药物,主要治以健脾益气摄血,少佐清热化瘀之品。在治疗中因湿热渐除,故逐渐减去方中清热除湿药物,加强消瘤固本的治疗,选用夏枯草与当归,攻邪而不伤正。整个治疗过程中,张良英教授辨病与辨证结合,并随证加减。
——本篇摘自: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