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薛仁贵的职务变动,看大唐的官职升迁制度...

从薛仁贵的职务变动,看大唐的官职升迁制度,其实挺严谨的。

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募天下壮士从军。
于是,薛仁贵应募,属辽东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的营中。
由于薛仁贵武艺超群,张士贵很赏识他。

北宋后隋唐话本中、把张士贵说的很坏,并编造了许多迫害薛仁贵的故事,真是匪夷所思。宋代的酸秀才们坏的很。

唐军围攻安市城之战。张士贵部先行向敌军发起突击。其时,尚为普通骑士的薛仁贵,身披白袍,挎弓执戟,纵马在万军之中,所向披靡,勇不可挡。

唐军的袍服颜色,或红或黑或青。太宗为秦王时,亲卫骑兵皆黑甲,号称玄甲军。
而薛仁贵穿一身与众不同的白袍上阵,想必是在战前,就已下定决心,要凭自己的武艺,在此战中扬名了。

果然,机会总是留给有本事之人的!
薛仁贵的勇猛,令万人夺目。使得在高处督战的太宗皇帝,大感兴趣。

唐太宗年轻时,每临战斗,也向来是身先冲锋陷阵的。或许他从勇猛过人的薛仁贵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于是,立即就遣人去问:此白袍勇士为何人?
.........。
战后,太宗召见薛仁贵,大加赞赏。
赏赐”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并令其战后入京都,宿卫皇宫北门。由此,薛仁贵脱颖而出、踏入仕途。

辽东班师途中,薛仁贵便加入了皇帝的禁卫军队伍中,太宗帝看着薛仁贵,那叫”越看越喜爱”,对薛仁贵说:
“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这话说得,若是让十八年前、正逢壮猛之年的尉迟敬德听到了,可能就会当场给薛仁贵扑面一拳了!

大军回长安,太宗又迁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宿卫宫城北门。

右领军中郎将,这是个什么官?
初唐军制:
左右领军卫在十六卫大将军中,排名第九、十。左右领军卫,是有实属兵力、且开牙建府的实权单位,至少相当于现代的正军级。

左右领军卫设大将军一人,领军将军各二人。领军卫的兵力,由各折冲军府番上军士充入。左右领军卫的军士,又称“射声”,顾名思义皆为善射之士。

每逢大朝会时,左右领军卫士卒们,披青色铠甲,各执弓矢刀盾旗帜列队于左右厢。
平时则负责皇城之西巡逻警卫,并分兵守卫京城宫苑各门。

军府指挥机关编制:下设长史一人,录事参军一人,仓曹参军二人,兵曹参军二人,骑曹参军一人、胄曹参军一人。司阶二人,中侯二人,司戈五人,执戟5人,长上15~20人。

由以上可知,薛仁贵获授的这右领军中郎将,可不是虚职,职务应居右领军将军下,以今日类推,至少是个副师或正团的实职。

一年多时间,薛仁贵由一应募健儿,坐火箭式的变成了师团级军官。得皇帝如此厚爱,那将要平步青云,大展宏图了吧?

实际哪有那么容易!
官职升迁,在小说中,只是皇帝咳一声,换一个名称,似乎很简单随意。
而在实际古今现实生活中,绝不是小事情。

从士兵一步登上中郞将位置的薛仁贵,在皇宫守门,一守就守了九年,九年间职务再无任何变动。
说明,古人对官职升迁一事,也是很讲究的,一点儿也不会马虎。前期升得太快,那么就多熬一熬,否则,反而是害了人。

直至唐高宗显庆三年,营州都督程名振率军再次讨伐高句丽。
薛仁贵被任命为程名振的副将,从此再度踏上沙场。再接下去,那就一发而不可收了,东征西讨、三箭定天山等等的传奇军旅生涯开始了...。

注:自从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之后,大唐对高句丽的军事行动,小规模攻伐,就一直未停过。每次遣一将军率一路兵马,目的就是要不间断的消耗高句丽的国力军力,直至最后彻底灭亡了他。颇似小刀割肉,与零敲牛皮糖战术,又与“边境轮战”有神似之处。这是太宗制定的战略,比隋炀帝,明显高出一筹。
#微头条日签# #历史冷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