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为群众办实事要把握好五种关系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作者:罗嗣海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检验学习教育效果的重要体现。高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四个服务”重要要求,立足高等教育“五大职能”,把握好“小”与“大”、“内”与“外”、“师”与“生”、“质”与“量”以及“成己”与“达人”五种关系,在干实事、解难事、谋大事、创新事、长本事中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
把握好“小”与“大”的关系。高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既要从小处着眼,也要立足长远,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办实事常态化。一方面,要聚焦餐饮质量、校园秩序、环境卫生等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他们的困难事、烦心事,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师生心坎上。另一方面,要胸怀“两个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聚焦事业可持续发展和师生长远利益,着力破解一批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谋大事、创新事、开新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要认真总结实践活动经验、做法,建立和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巩固实践活动成果。
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高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既要聚焦办好校园内部的师生事,也要放眼社会和行业,切实履行好服务社会的职责。一要聚焦党建思政、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解决一批师生的“急难愁盼”问题;要重视困难党员、退休职工以及长期生病职工的现实困难,开展走访慰问和关怀活动。二要聚焦“怕慢假庸散”突出问题,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简化办事流程,改进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为基层减负。三要主动对接区域和行业需求,建立校领导联系产业、企业制度,深化合作,多措并举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办实事。
把握好“师”与“生”的关系。高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统筹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一方面,高校要努力为学生办实事,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深化思政课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开展红色走读、行走课堂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铸牢理想信念之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着力打造“金课”、淘汰“水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获得感。积极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加大免费开放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举办丰富多彩的人文讲座、经典诵读等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培养劳动技能、增长才干、增进人民情怀。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为教师办实事,既要解决教师的现实困难和利益诉求,也要聚焦教师职业发展问题,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
把握好“质”与“量”的关系。高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面对征集的意见建议、诉求问题,要认真梳理,科学研判,把握主次,制订好办实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也量力而行,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一要把质量摆在首位,把实事办好。要树立精品意识,找准切入点,集中有限资源,精心办好几个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样板工程。二要增加投入,多办、快办实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时不我待的工作状态,创造条件,多办实事,快办实事,扩大工作成果,努力扩大群众受益的覆盖面。同时,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列入长期工作计划。
把握好“成己”与“达人”的关系。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既是检验每个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服务水平,也是磨砺党性修养、增进群众感情、增强工作本领的实践锻炼。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要发挥表率作用,同时,要在办实事中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广大党员要立足岗位,深化岗位建功和志愿服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扛起责任,广泛动员、精心谋划,主动亮出责任清单和成效清单。广大师生和群众是实践活动成效的最终评判者。要把师生和群众的满意作为评判实践活动成效的依据,同时,也要积极引导他们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多提建设性意见建议,共同推进办实事取得更大成效。
(作者系南昌航空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