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史话丨“铁瓮城”为何筑在江河交汇处
镇江北固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部家喻户晓的“三国”,让“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也同样名垂千古。想要寻觅这位东吴一代霸主的历史痕迹,镇江“铁瓮城”无疑是一个关键字眼。这座铁瓮城与大运河又有何关系?
“实际上,江东孙氏的'铁瓮’京城就筑造在早期江南运河的入江口。”这是大运河研究院镇江分院专家高逸凡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发现。站在北固山脚下的凤凰池畔,高逸凡告诉记者,眼前这一湾看起来并不显眼的池水,就是早期江南运河入江口“京口”的遗迹,也是镇江市区建城史的源起所在。
高逸凡说,镇江这座城市另外一个名字“京口”的由来,是因为孙权在其旁边的北固山前峰上修筑了一座“京城”,即高丘上的城池之意,民间俗称为“铁瓮城”。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移镇于此,其城前的入江浦口由此称为京口。
虽然目前从文献记载来看,铁瓮城确切的始筑年代还有不同记载,其中,关于铁瓮城一种较早的确切记载,是南朝顾野王在《舆地志》中所叙述:“吴大帝孙权所筑,周回六百三十步,开南、西二门,内外皆固以砖壁。”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组成,从凤凰池出发朝南走,向北固山前峰出发,大约十几分钟后就能到达铁瓮城西门遗址考古现场。铁瓮城遗址考古已经进行了30年,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考古发掘之后,不同年代的地层已经显露出来,从六朝、宋元一直到明清时期层层积压,最深处埋藏在地下六七米深。在泥土深处,六朝时期的青砖与夯土层清晰显现。尤其让人惊讶的是,历经1800年深埋地下的时光,重现人间的青砖还是如此致密结实,让人惊讶于古人的智慧与技艺。
根据专家介绍,中国历史上用砖砌城墙出现得比较晚,与铁瓮城几乎同时期的东汉首都洛阳的城墙仍然只是用土夯筑,而铁瓮城是较早出现的整体包砌青砖的城池。
为何割据江东的孙氏政权,要在镇江筑建铁瓮城呢?他选择的这个地理位置,又有何特殊之处呢?
登上镇江北固山顶,眼前一片苍茫壮阔,脚下就是滚滚长江水,而在不远处就是古运河的入江口“平政桥”。苍茫江水对面就是扬州,正所谓“京口瓜洲一水间”。向北则依靠浩瀚的长江天险,向南雄视横亘的宁镇山脉,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可见北固山这一带地理位置的重要。
而北固山脚下这一条江南古运河,更为这里增加了交通便捷性。“凤凰池这一带,就是镇江市区当时一条通江水道的入江口,也就是史料上所记载的'西浦’的入江口。”高逸凡告诉记者,自隋大业六年(611年)大运河沟通以来,早期江南运河曾经在镇江有五个入江口,自东向西分别是谏壁口、丹徒口、甘露口、大京口、小京口,这五处入江口共同构成了大运河镇江段交汇文化遗产群。直到今天,镇江城里尚存的江河“十”字交汇点,还有谏壁口、小京口、丹徒口三处。北固山下的凤凰池,就是当年甘露口的前身古京口的遗迹。
大运河和长江交汇,这是镇江独特的地理禀赋。高逸凡告诉记者,铁瓮城这座孙氏家族的据点,实际上就是一座军事城堡。因为这里水路发达,可以停泊军舰、商船,便于运输军队和物资,这样就牢牢地把握住了从北方进入江南腹地的门户。
筑造铁瓮城,转移政治中心,这被认为孙权在三国争霸过程中一件最具战略意义的事件。此举标志着孙氏集团告别相对富庶的吴地,正式北上西进,竞逐天下。就在孙权迁到镇江后不久,就发生了著名的赤壁之战。选择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也无疑是孙权战略野心的体现。
此后不久,孙权又营造了南京的石头城,同样坐落于长江边的山上,山下秦淮河直通长江。可以说,京口的铁瓮城也是后来的南京石头城的“蓝本”。
运河与长江的碰撞,注定了这里地理位置的险要,也让它的历史多了几分硝烟之味。铁瓮城所在的北固山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演义与传说。比如“刘备招亲甘露寺”,就发生在北固山上;而北固山下的“试剑石”、鲁肃墓、太史慈墓等,也让这座山与三国故事勾连起千丝万缕的关系。北固山下,一块文天祥京口脱险遗址纪事碑,记录下当时这里的烽火硝烟。而“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写下的爱国主义名句,也同样激荡着金戈铁马的历史回声。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历史的硝烟早已在不知不觉间散去。而如今,镇江这座处于长江和运河相交汇的黄金十字水道之上的城市,船舶通行密集,南北往来频繁。同时,这里的香醋、肴肉、锅盖面闻名遐迩,让这座城市洋溢着幸福美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