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关于西瓜的记忆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儿时关于西瓜的记忆

作者:梁之洋

(一)
我们家里一直没有种过西瓜,主要是工序繁琐,特别是到逮瓜的时候要整日的守在瓜田,父母没有精力,所以我从没有经历过放眼处家中满是西瓜的境遇。
村子外面的瓜田,每到夏季却连成一片,每当入伏时节,滚圆的西瓜连着瓜藤,躺在瓜田里。村子里面有很多顽劣的孩子,晚上时趁着别人不在瓜地,就去田里抱一个西瓜,解馋一番,但往往西瓜都还没有成熟,半红半白的瓜瓤吃了一半就扔在了路边,让人看到感觉很可惜。这样的事情,我只参与过一次,还是在他人怂恿之下做的,毕竟不是很光彩的事情,也很少提及,既然是关于儿时西瓜的记忆,这件事情就一并写下来吧。
那天夜里的月光很亮,已经很晚了,瓜地里白晃晃的是水浇灌后的湿地,远远望去泛着一种光泽。瓜棚处也没有人,我和同龄的几个孩子走进去,猫着腰一人抱了一个西瓜就躲了起来,当时心如乱麻。出来后我们几个就蹲在石桥之下放肆的啃着,也不管瓜籽,草屑,狼吞虎咽的吞着略带点白色的瓜瓤,甚至一些会顺势进入鼻孔。地下是滴下的汁液,没有啃干净的瓜皮。若恬不知耻的说这样的场合也算是饕餮大餐了。当时也未曾感觉到偷窃,这是一种耻辱,就在澄澈明月的清风之下,几个贼头贼脑的孩子享受着甘甜的西瓜,感受着夏季夜色的清凉。后来我再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时光荏苒,一起玩的那几个伙伴现在都已为人父,为生活而奔波着。初夏,在月明星稀的那个夜里,几个儿时伙伴,那种窃喜的行径,是否也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淡漠,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随后我离开家去外地求学,夏季的时候每次回家,父母总是给我准备很多的西瓜,黝黑或花色的瓜,个个滚圆。黑色的那种一般是沙瓤,比较细腻绵软,花色的是脆瓤,则倾向于爽脆甘冽,我看到心里就一种欣喜,再后来东奔西顾吃过很多品种的西瓜,也有很多繁琐的关于西瓜的记忆。
喜欢西瓜,这是一种从小就形成的嗜好,每次记起总是会想起关于儿时喝西瓜的那些人和事,我会明白是那种芬芳让我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觉得是件幸福的事。
(二)
记得小时候有几年,我家和本家的大爷是没有往来的,原因是父亲和大爷不知什么原因而发生了口角,大爷拿起刀子将爸爸捅了。当时我很小,只记得那天母亲满头大汗的跑回家抱被子,说要去医院,然后晚上就没有回家……。再后来我看到父亲黑色毛衣的胸肋处有一个破了的洞。
那个时候,家里的老屋还没有翻盖,我们姊妹三个还要上学,所以父母很勤劳,也很节俭,每天朝五晚九的赶集,还有外面繁琐的农活。虽然我们家里不给大爷有来往,但有时候我和妹妹还回去找本家的哥玩,顺便就去了他家里。那个哥哥,一直来感情就很好,记忆中大爷是个表情严肃,脾气暴戾而又不失生活情趣的一个人,比较喜欢小孩子,平时喜欢小酌一杯,有时他会扛着枪和哥哥去打鸟,一前一后让哥瞄准,他在后面扣动扳机,还是很有情趣的人。
那年的夏天,大爷家种了一块地的西瓜,特意留了一些,就窖在楼梯下面。每次我和妹妹去的时候,大爷就会让哥哥去楼梯处抱出一个西瓜,那种瓜不大,滚圆,花皮,由于长时间的放置,里面的糖分很多。把瓜洗净、切开,殷红的瓜瓤一块块透着汁水,我们就端来吃,没有了大人们的隔阂,更多是孩童那种对食物的迷恋。埋头啃着略带些温热的西瓜,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终于变成渐渐的腹胀,我一次次的跑去撒尿,再趋之若鹜的回来吃,衣服上流着的西瓜的汁液,嘴角处沾着瓜籽,后来终于撑得蹲不下了。
我不清楚家里知不知道我和妹妹去大爷家,但是一直来,那种对西瓜的向往,驱使着我还会去他家。直到后来,蒹葭苍苍、渐入秋凉,楼梯底下再也没有了西瓜。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毕竟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再后来,我们两家慢慢有了来往,关于那些不愉快的记忆也慢慢的趋向于遗忘。我一直不清楚的是,为什么亲兄弟会反目成仇,手刃相见。但沁在内心深处的那种怨念,从小恨之极的愤怒在甜丝丝的西瓜面前都变得很轻很轻。
(三)
关于西瓜的记忆又与老屋有着不可割裂的印迹,因为那时老家的房子还没有翻新。老屋是爸妈结婚时的房子,北方很普通的石脊房子,共三间,用青石垒砌而成,堂屋中间是开通的后门,门上仅就挂着一个纱布的隔帘,穿过去就是家道;那时的屋子虽然简陋、低矮,但夏天的时候比较凉爽,因为通风较好,风由后门穿堂而过。
我当时在东屋里面睡觉,屋子的地面是突兀不平的土地,夏日时赤脚站在上面可以感觉到一种透彻心扉的凉意。记忆中在东屋的窗台上,有一双母亲衲的棉鞋,黑绒面,千层底,棉鞋里面有姐姐平时积攒的硬币,垫起脚尖,用手伸进去乱抓,可以听到哗哗的响声。窗子是那种一格格的窗棂,外面用纸糊的,屋子里面的光线有些暗。靠近窗子是一个表面划满了痕迹的桌子,在桌子下面是摆放的蜂窝煤,有一些属于我的东西,会藏在桌子下的犄角处,记得有一个很精巧的石龟,还有有弹壳做成的甩鞭。屋子里面不甚明亮的光线,显得一切都斑斑驳驳,关于老屋的整体记忆已经模糊的没有了棱角,而更多的那些童年旧事也一并随着老屋的翻盖而埋在了地基之下,成了如烟往事。
老屋与西瓜的记忆,是关于我和妹妹的一次经历。旧时家里有一种习惯,就是季节到了要给老人送东西,端午节到了要送鸡蛋,中秋节的时候要送月饼,赶上闰年的时候还要送面鱼。那年的时候,母亲里买了一个硕大的西瓜,放在屋子的饭桌上,滚圆而饱满,绿的有点过的花斑外皮,很诱惑人,那个西瓜是准备送去给姥爷的。那时的父母为了生活奔波,整日的赶集,每天起来做饭,我们姐弟三个吃完就去上学,那时我和龙凤胎的妹妹读一个年级。
那天放学以后看到桌子上那个西瓜,自然的垂涎三尺,我和妹妹大眼瞪小眼的看着。终于按捺不住诱惑,菜刀都没有用,干脆抡圆了胳膊,用拳头砸开,我和妹妹一人抱着裂开的西瓜,大快朵颐,满口生津,烈日的中午很是受用;后来听到门响,是姐姐回来了,我和妹妹直接端着西瓜就从后门跑了出去。印象里面姐姐是刚直不阿的,看不惯我做的事情,她看到桌子上满面狼藉的西瓜、汁水横流,很生气了,既然打开了也没有办法。后来记得是父母回来后也没有说什么,可能理解孩子对时鲜东西的好奇。后来也买过几次,妹妹都是拿着最后一块,慢慢的吃,那时候调皮的我还会给妹妹争夺,真的是相知与襁褓的真性情。
那时父母很幸苦,有三个孩子要读书,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好一些,他们不知疲倦地奔波,风雨无阻。怀念那些共同吃苦的日子,还有儿时吃西瓜的趣事。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

  • 浙北新市:记忆里的孩子趣事(五)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本篇图片大多来自于网络,如有不规,请予指出并删除 浙北新市 记忆里的孩子趣事(五)   编者的话: <浙北新市,记忆里的孩子趣事&g ...

  • 萌芽经典 | 那些鸟儿都到哪里去了

     编者按  高中毕业的暑假,我们举家搬迁去岛上,第一次见到许多从未见过的飞鸟,然而台风过后鸟的踪迹全无.我想起随着时间推移渐渐走散的朋友.断绝的联系与忘却的记忆,它们或许也去了飞鸟曾前往的地方. 作者 ...

  • 【平凡的人*精品美诵】关于西瓜的记忆 //主播上善若水.

    羽墨飘香文学第1398期 诗词的天地,声音的摇篮 2018震撼诗坛的国家级精品文萃 关于西瓜的记忆 作者.平凡的人  主播.上善若水 主编玫瑰.总监:张洪福. 主审:平凡的人.音频:云之翼.冬日的阳光 ...

  • [往事钩沉]儿时的乐趣:记忆中的古币册子

    文图/ 寒雨连江 我曾拥有一本集币册,里面有二百多枚古铜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铜钱,大钱,还有少量民国和"满洲国"时期的银币.铜币.铝币和纸币,以及几枚同时期的日本硬币. 那些钱币 ...

  • 散文||儿时的"忙年"记忆

    儿时的"忙年"记忆 袁福成||江苏 鼠年初一,为响应政府号召,配合疫情防控,便宅在家中足不出户.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闸门,儿时"忙年"的景象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

  • ​冰棍,儿时难忘的清凉记忆

    冰棍,儿时难忘的清凉记忆 儿时记忆中,冰凉爽滑的冰棍永远是我的记忆珍藏. 小时候家在农村,每到夏季,我最大的愿望是每天能吃上一根冰棍.那时的冰棍品种远没有今天那样繁多,都是五分钱一根的圆柱形冰棍,味道 ...

  • 端午:脖子上挂红蛋祈平安,是儿时最美的记忆

    今天是端午节,比去年的端午节,整整晚了18天. 据说,因为闰四月的关系,今年的端午节是本世纪最晚的三个端午节之一. 美好的日子,再怎么姗姗来迟,它总会到来! 现在端午节,都讲究吃粽子,开发出各种各样的 ...

  • 【散文随笔】儿时的梦,记忆的魂|| 张渊

    儿时的梦,记忆的魂 文/ 张渊 前些日子,老家的叔叔打电话给我,说可不可以将我以前的旧书.旧资料让收废品的大爷收走?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情绪瞬间失控."为什么要卖掉?不,不能卖掉!&qu ...

  • 【火腿维修室】修复老式索尼CRF-160收音机,也是修复了儿时的一段记忆

    1972年,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的索尼CRF-160是一台二次变频,模拟显示的13波段接收器,涵盖长波(150-400 kHz),中波和十个短波波段.它还接收FM波段.短波波段包括:1.6-4.5.4.7 ...

  • 老广儿时的记忆 门前的黄皮树

    老广儿时的记忆 门前的黄皮树

  • 浦江廿九间里,在浪漫文艺的古宅里重拾儿时记忆

    四方的天井.古老的门墩.高高的马头墙--这是廿(niàn)九间里给我最初的印象,仿佛徽州的西递与宏村般让人痴绝生梦.在烟雨弥漫中,清新的空气交织着古宅经年的味道.沿着斑驳的老墙,踏上百年的青石板,穿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