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亡国之君,又是词坛帝王
南唐升元元年的七夕,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回荡在南唐后宫。南唐中主李璟又喜获麟儿,这是他的第六个儿子。李璟给他取名从嘉,字重光。在小儿睁眼四望时,大家发现此子一目中有双瞳,这让人心中一惊。
据说,生有异相者,多非凡人,为帝为相,皆大有作为。虞舜重瞳,得唐尧禅位,为华夏之君,位列“三皇五帝”之一;仓颉双瞳,结束结绳记事,创造文字,被奉为“文祖仓颉”;更有刘邦腿有七十二颗黑痣;隋炀帝出生时披鳞长角等异事,他们皆成为了君王或能人贤士。难道,李重光也有帝王之相?这让太子李弘冀心中有了一丝警觉。
渐懂世事的李重光,为避免长兄猜忌,不问政事,醉心经籍,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等。放荡于山水林泉间,沉浸在诗词书画中。他聪颖好学,作得一手好诗词,而且还擅长书画,通晓音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才子一枚。如果就此一生,或许能成就一位史上顶级诗词书画大家。
可是世事难料,谁也没想到,太子李弘冀年不过三十就一命归西。李重光只能放下心爱的诗词,于建隆二年七月,回到朝堂。他改名“李煜”,成为南唐第三代国主。
01
沉迷风花雪月
回归朝堂的李煜,虽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可是这些于国于政都毫无用处,他在政治上只是个外行。于是他将朝政放置一旁,照旧日日笙歌曼舞。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忆江南·多少恨》
饮酒赋诗,寻欢作乐依然是他的日常。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他与宫嫔们在上苑骑马嬉戏,到处车水马龙,飘荡着欢声笑语,却不知危险正一步步向他袭来。
他将自己的满腹才华用于了评花论月,游乐畅玩之中,也用于了他的爱情。他登基后,立周氏为后,即史上的大周后。大周后不仅容颜俏丽,还擅长音律,李煜感觉找到了知音。于是他们俩日日研究音律, 一起重订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琴瑟和鸣的爱情,更是让李煜的诗词多了一份迷离温婉。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一斛珠·晓妆初过》
一大早,李煜不是忙于上朝处理政事,而是开始了和大周后的肆意调情,屋内弥漫着温柔缱绻和情色昏昏。那时的他只知深情如许,从未料到这些诗词就像是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南唐从此走上衰败,他最终也会像陈后主一样过上囚徒的生活。
大周后死后,他又是用一首首情深意切、催人泪下的诗词来祭奠他们曾经的欢愉。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
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临江仙·秦楼不见吹箫女》
李煜果真那么专情吗?非也。虽然他的词写得情意绵绵,可事实上他依旧是渣男一个。早在大周后病重之时,他就与其妹妹偷偷约会。
大周后生病后,李煜为了让她开心,特准许她妹妹前来照顾。其妹妹的姿容不在姐姐之下,这让李煜一见倾心。他不顾大周后正在病中,就多次与其妹妹约会。就像他的词中所写: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菩萨蛮》
月明花暗,他们偷偷相约在花园里;甚至在青天白日里,他也耐不住相思,偷偷潜入她的闺房。这一切终于让病中的大周后有所耳闻,气怒攻心,撒手离世。
三年后,李煜立其妹为后,即小周后。小周后善妒,入宫后,宫中的妃嫔、美人连遭毒手。多行不义必自毙,小周后虽然也是宠冠后宫,但却没有姐姐的好时运。此时恰逢南唐国运衰亡,最后与李煜一起被俘,囚于大宋汴京。随着李煜被毒死,她不久也殒命他乡。
人道李煜深情,其实他亦只是多情、滥情而已。只因没过几年南唐亡国,他成了大宋的阶下之囚,否则会不会还有小小周后,亦不得而知。
02
一心向佛
李煜醉心于情爱风月,也热衷于礼佛。自其祖父李昇以来就崇尚佛法,到李煜时更甚,对佛教着一丝偏执和痴狂。他不仅在金陵城内外大建寺庙,甚至在宫中也修建了僧寺、精舍,并御笔亲题“报慈道场”。他还在寺庙中广造佛像,出钱募民为僧。
陆游《南唐书》中记载:“后主......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数。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颓废政事。”他不顾国库空虚,大肆敕造庙宇,供养僧尼,无心于政事,更是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南唐,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
在每日下朝后,他与周后一起,身披袈裟,跪拜佛像,虔诚诵经。《南唐书》中曾记载他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上行下效,当时的南唐国中佛教盛行。许多大臣也开始不食荤腥,持戒奉佛。
李煜对高僧极为礼遇,经常延请高僧讲经说法,提高佛学水平。曾经,高僧玄寂被召入宫中讲说《华严经》。即使在金陵城被围,南唐国运命悬一线之时,他仍在净室内听僧人讲解《楞严经》、《圆觉经》等经典。
曾有一些辩才极好的年轻僧人,南渡去给他讲“世事轮回”、“因果报应”等方面的佛家学说,李煜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称他们是“一佛出世”。因此,他更加不把治理国家、守卫边疆放在心上,以为一心向佛,佛祖就能保佑他及他的江山万代兴盛。愚之至此,也堪称极品。
03
屈膝求和
对于北面虎视眈眈的大宋,李煜一方面潜心求佛,寄希望于佛祖保佑其不被吞灭;另一方面则以求和示弱为宗旨,卑躬屈膝,妄图得到大宋的施舍。
为了得到大宋皇帝的信任,他主动向宋朝示好,每年给大宋朝廷进贡。而且每次听闻大宋朝出师凯旋或有喜庆节日等事之时,他都派遣使节到宋祝贺,并献上无数精美的贡品。
开宝三年,宋朝出兵灭荆湘,又讨伐北汉。南唐南都留守林仁肇向李煜呈密表,请求趁宋朝连年征战,士卒疲惫之时,率兵渡江收复两淮故地。并在表中声明,如果成功,对国家有利;如果失败,就推脱为他的个人行为,让李煜诛灭他的家族,来向宋朝表明南唐没有叛宋之心。然而,即使这样,优柔寡断的李煜都没有答应。
后来,又有人提醒李煜,要他出兵灭掉邻国吴越,防止吴越与宋联合,对南唐形成夹击之势。可李煜再一次拒绝了。他说:“吴越是宋朝的属国,对它我们怎敢用兵呢?”就这样,南唐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有利时机。
李煜想着用最低的姿态,用俯首称臣的奴颜为自己挣得一份安宁和生的希望。在开宝四年,他又派弟弟李从善到宋朝贡,并将自己印章中的唐字去掉,自称“江南国主”,以示对大宋的臣服。还请求大宋朝廷赐诏江南时直呼其名。
并且他在制度上也做了更改。在国中下达文件,不再称“令”,改为“教”,表明自己的身份只是一个师长,不是国主。又将中书门下省改为左右内史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尚书省为司会府等;并把已经封王的一众兄弟,全部改为国公。所有这一切就是为了向大宋朝廷表明自己只是宋朝的附庸,不是一个国家。
尽管李煜一次次将自己低至尘埃,幻想着以此偏安于一隅,以度残生。可是大宋皇帝赵匡胤,怎能允许自己的卧榻之旁,有他人酣睡。南唐的存在,是他心中的一根刺,迟早是要拔出的。
终于在几番试探和多年的准备后,大宋开始了对南唐的进攻。他首先要除去李煜的膀臂,赵匡胤知道,林仁肇是个能人,有他在,攻打南唐就会困难许多。于是赵匡胤派人买通林仁肇的侍者,盗取林的画像,悬挂于自己房中。并引江南使者观看,说:“林仁肇要投降朝廷,命人送来这张画像。”又指着一处房产说:“我已赐予他此宅,专候他入京居住。”使者回去禀告李煜,李煜信以为真,用毒酒赐死了林仁肇,从此南唐又少了一位可用之才。
而此时的南唐,因李煜的昏聩无能、无心国事,像韩熙载等很多有识之士也早已心灰意冷,无意再辅佐于他。开宝六年他又听信谗言,杀死了潘佑、李平两位忠正的大臣。至此,南唐几乎已无可用之人。又有江南落第举人樊若冰,隐于长江畔若干年,摸清长江水情,并投靠宋朝,献计建造浮桥,以利于宋军南下。
看到时机成熟,赵匡胤召李煜来朝,李煜当然不敢来,只好称病拒绝北上。赵匡胤就以此为借口,开始了大举进攻南唐。开宝八年九月,宋军一路高歌猛进,来到金陵城下。李煜害怕,两次遣使到汴京请求宋朝撤兵。无奈,赵匡胤灭南唐决心早定,怎肯轻易退兵。
在宋军围困金陵一年后,走投无路的李煜只好赤膊来降,被押送汴京。同时,赵匡胤也因病离世,弟弟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李煜在汴京受尽屈辱,却最终因为一首词而毙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赵光义在词中看到了李煜内心的不甘,觉得他不能再留了。于是一杯毒酒,结束了李煜短短四十二年的生涯。这一日,又恰逢七夕。
他赋诗词,虽无冠冕,却是真正的词中帝王;他做帝王,虽贵为江南之君,却极尽卑微,也未能保住那“三千里地山河”,最终沦为阶下之囚,客死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