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余明教授:奥希替尼获批用于辅助治疗适应证,守护患者全程获益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ADAURA研究结果谱写辅助治疗新篇章,造福更多中国肺癌患者
用最小的切口和最少的肺部切除,
给患者带来最少的痛苦
对于早中期患者而言,手术是首选的诊疗手段。近些年来微创手术发展迅速,例如胸腔镜手术从最早的四孔手术发展到了现在的单孔手术,用最小的创口和最少的疼痛保证了同样的疗效。
精细度更高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使用微创的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同时通过立体成像技术,增加视野角度,对于一些复杂的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内腕”较腹腔镜更为灵活,能以不同角度在靶器官周围操作,因此还能进行更为精细的手术。
近些年肺癌的病理学领域的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今的肺癌分成多种亚型,不同的亚型疗效也不尽相同,高分化贴壁型肺腺癌与微乳头型肺腺癌相比,微乳头型的疗效则更差。
朱余明教授提到:“如今发现的病灶越来越小,对于一公分以下的非常微小且恶性程度并不高的结节,按照传统的观念需要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但是否有必要进行这么大的手术呢?这是近几年在早期肺癌领域一直广泛探讨的热点问题,对于现在的技术水平而言,这类微小的结节进行楔形切除或者肺段切除也能达到同样的疗效。”
靶向治疗对比传统化疗,
对于突变患者具有明显优势
对于早中期的患者,靶向药物多使用于术后的辅助治疗。对于II期以上的患者,一般需要进行辅助治疗,传统的辅助治疗方案为化疗,但是大多数的患者对于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存在一定的恐惧,肝肾功能的损伤以及掉头发,对患者不光是身体上同时也有心理上的伤害。因此选用靶向药物辅助治疗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影响较小,患者也更容易接受。
朱余明教授提到:“对于处于较早期且预后较好的患者,我们一般不推荐使用辅助治疗。但对于早期同时伴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如病理类型较差的微乳头型、实体型的患者,不进行辅助治疗的话存在一定的转移风险,选用化疗进行辅助治疗对于如此早期的患者而言,心理负担未免比较重,靶向药治疗只需要患者每日服药,对肝肾及重要脏器的损伤较小,大多为皮肤或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患者的接受度较高。因此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早中期肺癌患者,推荐使用靶向药物辅助治疗。”
奥希替尼获批辅助治疗适应证,
为患者保驾护航
基于ADAURA研究的结果,奥希替尼由此成为全球首个获批并纳入NCCN 指南推荐的肺癌辅助靶向治疗药,在靶向药和免疫药领域,奥希替尼是少见获批用于辅助治疗适应证的药物,ADAURA研究结果显示,在II-IIIB期(T3N2,AJCC8)NSCLC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奥希替尼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显著延长,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3%(P<0.0001)。患者的3年DFS率在使用奥希替尼的情况下为80%,而在安慰剂的治疗下为28%。在总体研究人群中[IB期至IIIB期(T3N2,AJCC8)NSCLC患者]奥希替尼与安慰剂的3年DFS率为79%和41%。
朱余明教授指出:“在临床上用药讲究循证医学证据,而奥希替尼获得NCCN指南推荐,并且获得NMPA批准用于EGFR突变可手术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适应证,这对肿瘤科医生,包括我们胸外科医生以及患者而言,便意味着可以将之投入临床使用。我相信与普通的化疗相比,奥希替尼投入临床使用对于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而言一定是获益的。”
个体化精准治疗成为辅助治疗未来方向
对于早中期肺癌辅助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朱余明教授谈到:“我相信未来还是以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为导向,往后会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目前用于辅助治疗的手段有化疗和靶向治疗,未来可能会有免疫治疗。化疗对于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都是统一方案并且毒副作用较强,基因检测现在十分普遍,可以指导更为精准的治疗,所以靶向药物可能在未来会成为优选方案之一。”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胸腔镜学组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分会常委
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抗癌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肺癌外科学组主任委员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