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谈议论文中事例的处理

我们知道, 好的议论文就在于它透彻的说理, 而说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例证”, 即用事实说话。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 可见这“事实”(事例)在论证说理中的重要。过去我们常常慨叹自己是“巧妇”但却无“米”下锅。但当我们有了“米”之后, 却又不能把它做成一道香喷喷的饭, 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把“米”进行巧妙的处理。所以说, 围绕文章的中心, 对事例进行选择和处理,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成败。

事例要能为文章的分论点,最终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服务。

有时, 同样一个事例可以说明多方面的问题, 我们要注意阐述的角度, 以达到为中心论点服务的目的。有这样一则材料, 说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 踮起脚都够不着, 只好搬来木梯, 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 苹果突然脱枝而落, 摔落在地上, 成了一团果泥。这便是生活中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 但这不算白费力, 至少, 我知道, 这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 再去摘其他树上的苹果也不晚。

对于这样的材料, 首先就要弄清我们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要选准议论的角度。由于材料内容的丰富性, 再加上审题思辨的角度不同, 就会出现多方面的“感受点”和不同的议论中心。“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道理。这则材料就可以用来说明: 生活中有许多的无奈、许多的失败——看到成熟了的果子, 就在伸手要摘的时候, 苹果却摔成了一团果泥; 又让我们看到了失败的价值——知道这个苹果不属于我; 认识到失败的意义和如何对待失败——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苹果也不晚。这摘苹果的过程, 又是生活中的一次探索。而这每一次的探索, 从本质上说, 都是成功。

由此不难看出, 许多材料是有着丰富内涵的。因此, 我们就要注意论述的角度, 要让材料为我所用, 为自己的论证服务。

事例要概述, 要有典型性。

史学家司马迁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 写作时如果要把司马迁的事迹进行详细的叙述, 一是文章的篇幅不允许, 二是没有这个必要, 我们只要扣紧中心论点, 选准角度, 加以概述就行了。有同学为了论证“人需要远大的目标”这个中心论点, 就这样叙述道: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目标就是“以文采表于后世”。当他遭受宫刑, 出狱后仍坚持自己的理想——创作《史记》。这样的概述, 简洁明了,能支撑文章的中心论点。事例除了要进行概述之外, 还要注意事例的典型性。有些同学写作中喜欢用我的奶奶、我的邻居、我的同学等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是说这样的例子不能用, 而是说这样的例子常常缺少典型性, 不能让人信服。如果你熟悉的事例别人不熟悉, 事例就缺少了说理的力度。像司马迁的事例是人所共知的, 就具有说服力。

事例前要有观点, 事例后要有分析说明。

议论文写作中, 有的同学只是把事例进行简单的罗列, 不加以分析,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显得松散、突兀。因此, 举例时首先要考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的, 这个所说明的“问题”, 就是文章的分论点, 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叙述: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 小时候很笨, 成年以后屡次失败, 但他毫不气馁, 勤奋工作, 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 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的学生, 然而他顽强拼搏,发奋学习, 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国外留学时, 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 可他暗下决心, 最终成了享誉世界的学者。应该说这三个事例的概述是到位的, 三个事例也有共同点。但援引这三个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呢? 应该在三个事例前加一个中心句“勤能补拙”。但仅仅有了这一点还不够, 还应该就这些例子进行分析: 试想, 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 哪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的精神, 哪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 哪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令人瞩目的成就呢?最后, 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勤能补拙。这样一来, 文章就显得紧凑集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 议论文的本质特征, 就是要在“辨析”上做文章, 不进行“辨”, 不进行“析”, 论点就很难站住脚, 很难叫人信服。

事例的列举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

应该说, 上文中的例子角度是同一的, 在一个观点之下, 运用排比段落增强了文章说理的气势, 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对于这种同一角度的例子, 我们可用 “且不说⋯⋯也不说⋯⋯就说⋯⋯”的格式来进行排列, 以避免给人堆砌事例、以例代证的印象。有同学为了论述“珍惜时间, 才能有所作为”的观点, 他就这样论述道: 我们且不说挤时间于马上、枕上、厕上写文章而成文学大家的欧阳修, 也不说怀揣面包、半夜起床雕刻的米开朗基罗, 就说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挤出来写稿而成文学家的鲁迅⋯⋯这样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又不会给人堆砌事例之感。

在论述时, 如果事例都在一个平面、一个角度上, 往往难以全面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因此, 我们要注意事例的多层次性和多角度性。有同学在论证“学会拒绝”这一中心论点时举了这么一些例子: 拒绝在热闹的白天与群芳争艳, 才有了夜晚的昙花那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雅幽香; 拒绝温暖舒适的环境, 才有了雪莲纯洁的身躯和神奇的功效; 拒绝了肥沃的泥土, 才有了岩石中的苍松那份坚韧——这是大自然界的例子; 人类社会中, 有拒绝做官的陶渊明, 拒绝在官场阿谀奉承的李白, 拒绝朋友馈赠的王安石——这是正面的例子;反面的例子有不能拒绝美色利诱的唐玄宗,不能拒绝金钱诱惑的毒贩子⋯⋯论述中注意了事例的多角度、多层次, 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丰富、论证有力。

(作者系江苏省高中语文学科专家组成员,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

  • 议论文常见十种谁论证方法,超级实用!!附详细例析

      一.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 ...

  • 陈培谈家教

    警惕家教中的"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说当人有某一方面的特点时,这个特点就会被无意地夸大,就像刮风前月亮周围的一圈光环,使月亮看起来"大&q ...

  • 陈培:凸显立意抓细节 渲染点化兴波澜(谈“记叙文如何写得深刻”)

    高考语文作文,在"基础等级"中,提出了"深刻"的要求.具体解释就是: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由此,记叙文的"深刻 ...

  • 陈培:谈议论文如何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分析

    我们知道,所谓"发展的眼光"是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之一,它与"历史的眼光"是相对而言的.一个是指向未来,一个是指向过去.其核心内涵是"辩证"地 ...

  • 陈培:谈剧本写作如何构建情节

    剧本指的是戏剧作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以及舞台指示组成,是戏剧排练.演出或影视剧拍摄的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应该说,剧本是一种适合"舞台"演出的舞台艺术.它是把静止的 ...

  • 陈培:谈小小说写作如何选取角度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谈小小说写作如何选取角度 对于小小说,人们习惯把它称呼为千字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微型小说.极短篇小说.一袋烟小说--那么,小小说写作时我们如何来选取角度呢 ...

  • 陈培:谈“故事新编”的写作

    巧借"故事"诉新意  彰显主旨显匠心 --谈"故事新编"的写作 我们知道,所谓"故事新编",就是根据古典名著.民间故事或名人名作中的人物,重 ...

  • 陈培:谈叙事散文如何写得动人

    注重细节描摹  抒发别样真情 --谈叙事散文如何写得动人 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作者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思的文章叫做叙事散文.它的特点是借助某些生活场景.片断以及细节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抒发情感.叙 ...

  • 陈培:谈哲理散文的写作技法

    巧叙生活事景情  揭示其中蕴含理 --谈哲理散文的写作技法 我们知道,通过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的观察体验,感悟出某些人生哲理的散文即为哲理散文,这其中所表达的哲理往往具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个体的认识和感 ...

  • 陈培:正视学习压力,戒除考试焦虑

    正视学习压力,戒除考试焦虑 如皋市第一中学    陈培 同学们: 距离高考还有29天的时间,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我们依然要大量地刷题.做题,依然要面临一场场大大小小的考试,那么,在高中生涯的最后阶段,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