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青铜器-中邮篇(5)国之瑰宝-四羊方尊

原创 魔都斑马 集邮者

特63-殷代铜器共八枚,四羊方尊是第五枚:

4分 父戊舟爵 300万枚

4分 亞觚(gu) 300万枚

8分 举父乙觥 450万枚

8分 斝 450万枚

10分 尊 150万枚

10分 戊箙卣 100万枚

20分 尊 100万枚

20分 司母戊鼎 100万枚

1964.8.25发行,影雕套印,尺寸P11.5×11,26.5mm×36mm,50(10×5)。

设计者:邵柏林。

雕刻者:孙鸿年,孔绍惠,高品璋,唐霖坤。

器物介绍

四羊方尊 商代晚期

四羊青铜方尊,上口最大径44.4厘米、高58.6厘米、重34.6千克,现存国家博物馆,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夔龙纹。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

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出土器物的湖南洞庭湖周围地区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铜尊,表明商文化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流转过程

发掘出土

1938年4月的一个上午,湖南省宁乡县 黄材镇的转耳仑山上,姜景舒、姜景桥、姜喜桥兄弟三人正在半山腰垦荒栽种红薯。忽然锄下“当”的一声金属碰撞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一件硕大的金属器物出现在姜景舒兄弟眼前。他们不知道这个墨绿色、带有4只卷角羊头的东西为何物,猜想肯定是个宝贝。如获珍宝的三兄弟,不停地打量着这件宝贝,并用工具敲 四羊方尊敲打打,不小心竟将器物的口沿敲掉了手掌心大小的一块碎片。姜景舒把它抱回家后,用老式的杆称称了重量,大约64市斤,虽然并不清楚这件宝贝到底有何价值,但不凡的外形和如黑漆般的色泽,让姜景舒以为挖到了“乌金”,倍加珍惜。姜景舒挖到宝贝的消息很快在镇上传开了,由于长沙历来就是青铜文物出土的宝地,文物贩子在乡村往往布有很多眼线,因此 黄材镇万利山货号的老板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他当即开出了四百大洋的价钱要购买这件后来被称为“四羊方尊”的稀世珍宝。那时的姜景舒还只有17岁,生活在一个有10多口人的大家庭里,家里就靠爷爷做豆腐、父亲做短工的微薄收入度日,听说这件东西能卖个好价钱,也就只能忍痛割爱了,毕竟在当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在经过当地保长、甲长和乡绅的层层盘剥后,四百大洋最后到姜景舒手上就只剩下二百四十八块了。姜景舒在卖掉宝贝时还下意识地将那片敲下来的碎片留下来做纪念。1976年,他将残片献给了国家 。

战乱流失

四羊方尊在被黄材镇的古董商买进后,很快辗转到了 长沙县 靖港镇某商号,一些心怀不轨的商人通过文物贩卖的渠道秘密放出消息,打算密卖宝物,内定起价二十万大洋。当时的长沙因文物盗掘走私现象严重,政府部门对出土文物走私现象的查处也十分严厉。四羊方尊出土的消息很快被长沙县政府得知。为防止奸商贪利将国宝卖给外国人,长沙县政府立即派警员前去查处此事,并将四羊方尊没收,上交了湖南省政府。宝物充公之后,被放在了时任湖南省主席 张治中的办公室里,张治中虽然知道这是个宝物,但并不知道它有什么价值,竟把宝物作为笔筒放在几案之上达3个月之久。不久,日寇进逼长沙,四羊方尊被送到了湖南省银行保管。1938年11月,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和省银行均迁往 沅陵。为了不让完整的长沙城落入日寇之手,当局决定实行“焦土政策”。11月12日,延续两天两夜的大火,烧毁了长沙城近80%的建筑,史称“ 文夕大火”。这把火不但烧掉了长沙城,也使四羊方尊在战乱中遗失了 。1938年四羊方尊出土、截获的消息,曾轰动三湘,其时, 周恩来、 叶剑英等同志均在长沙。解放后,向来关心文物的周总理,于1952年亲自责成文化部派人追查四羊方尊的下落,经多方查询,最后得知四羊方尊在随湖南省银行内迁沅陵的途中,车队遭到日机轰炸,运载四羊方尊的车辆不幸中弹,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十几年无人问津 。

重获新生

得知这一信息后,经文化部指示,相关部门迅速通过专家会诊、攻关,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把破碎的四羊方尊修复了。所幸,修复后的四羊方尊几乎看不出破损的痕迹。这样,经过战火洗礼的四羊方尊才又得以重新面世,并成为了我国国家特级文物。1952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蔡季襄在 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的仓库中,找到这个破碎的宝贝。又过了两年,修复四羊方尊的重任落在了国内文物修复大家 张欣如身上。张欣如上世纪30年代便在河南省 开封市的“倾古斋”学习古玩修复,1954年4月,张欣如调至湖南省文管会,当年5月,便接到任务修复四羊方尊。清洗碎片、烙铁焊接……每天, 张欣如都把30多公斤的方尊放在腿上,一手扶着,一手作业,丝毫不敢分心。两个多月后,四羊方尊终于修复成功,再次展现出3000年前的瑰丽身影。美中不足的是,尊的口缘部分始终还缺一块残片。原来,农民姜景舒在卖尊给古董商时,曾有意识留下锄掉的一块碎片作纪念。这事儿于1976年才被 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发现。为此,高至喜远走宁乡县,千方百计寻找到姜景舒两兄弟。至此,尊口上的云雷纹残片才终于完璧归赵。1954年,湖南省博物馆成立,1956年省文管会将四羊方尊移交省博物馆收藏,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四羊方尊调往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以后就一直留藏在该馆。四羊方尊作为全国排名第三的十大传世国宝曾多次出国展览,并作为中国古文物的精华和古代青铜工艺的杰作编入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和各类教材 。

宁乡出土的其他同期青铜器

人面方鼎

虎食人卣

戈卣

两件瓿

象纹大铙与一整组编铙

文化解读(张昌平教授)

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来讲,当时的商王朝完全有能力威慑和征服周边的方国并形成一个以商王朝为中心的政治文化中心,并将自己的文化向周边国家传播;另一方面是当时商王朝以外的其他方国或政治中心在文化上都相对落后,其先进文化征服落后文化也是情理当中的事。因此,宁乡出土的商时期铜器不论是作为商人南下的结果,还是作为一个方国统治者为适应统治的结果,都必然受到商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中原型铜器的使用和仿制及铜铙上粗线兽面纹的应用似乎都向世人暗示着商王朝的存在。正如张法先生所说“一个核心,多种图式”,此核心就是兽面纹,进而言之就是商王朝。兽面纹的变形或抽象并不能影响商王朝的威严,相反是对商王朝的诚服。在青铜器的设计艺术中,造型与纹饰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最重要的内容,造型强调的是实用功能,而纹饰也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态度。正因如此,他们在铜器的设计上总强调一种神秘感。有学者认为:商人为适应祭祀的功能需求,他们是按照一种“神”的尺度来设计他们的祭器。如人面纹反复地装饰于祭祀的方鼎上,不但强化了鼎作为权威象征的主题,还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威慑。而虎食人卣的设计似乎更具神秘感,张光直先生就认为这一形象是互通天地的需要。铜铙上抽象变形的纹饰也带着一种不可释读的神秘性。这些独特的造型和装饰似乎都显示着这一区域在宗教仪式上具有一种不同的方式,并且我们知道这一地区并未发现如中原地区一样成组的祭祀礼器。尽管我们对其造型和纹饰进行了初步的探析,但由于与这一区域相关同时期历史文献资料极为缺乏以及考古发掘的不足,使我们并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这一“政治中心或方国”当时的礼拜方式和宗教信仰,而只能停留在猜测阶段。这些都需待考古资料的进一步丰富后,才能逐步去弄清楚的。

来源 ✉ 网络 | 编辑 ✒ 集邮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