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也要乘在海浪之上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我和你。


迎着北京冬夜的凉风,从地铁站往当代MOMA狂奔,只为了赶场《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

我是怀抱着对于新海诚画风唯美、故事忧郁浪漫的《言叶之庭》和《你的名字》的期待去憧憬这部电影的。

然而它并没能让我感到如愿以偿。

或许是对于它的期待过高——

毕竟,在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汤浅政明的这部作品荣膺金爵奖最佳动画片。

但是画风清奇、人物扁平、故事俗套,终究让人灰心失望。

看着一同涌出电影院的观众们,有的做学生打扮,他们仿佛十分意犹未尽,还乐在其中地哼唱着那支一旦女主唱起,男主便会在水中出现的歌曲,我不由恍然。

是不是因为,我已过了青涩纯真的年纪?

所以在这样清新明朗的电影面前,显得过于“老成持重”?

再想,如果今时今日,重看《你的名字》,我是不是还能如初见时候那般,情意饱满,雀跃感动?

想到这里,我便不忍再嘀咕刁难。

电影围绕一对年轻男女而展开。

热爱冲浪的向水日菜子幼年时候曾在海里救过差点溺水的雏罂粟港,长大以后,向水日菜子一个人搬来雏罂粟港家所在的城市,在一次烟花引起的火灾中,雏罂粟港及时拯救了陷于困境当中的向水日菜子。

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爱,水到渠成。

她教他冲浪,他教她做饭。

两个人,像人世间处于热恋当中的任何一对情侣那样,以浪漫为己任,视相爱如归宿。

直到雏罂粟港在一次冬日滑雪中溺毙,她的爱情地图瞬间分崩离析。

爱人的离去,而且是死别,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卡在喉间的鱼刺、悬在头顶的利刃、布满天空的阴霾......

向水日菜子还未能完全从失去雏罂粟港的现实当中醒来。

但是周遭的一切都在声色俱厉地提醒告诫她,良人已逝,覆水难收。

直到有一天她发觉,只要一哼唱起他生前最爱的那首歌,他就会在水中出现。

于是一边不厌其烦地吟着歌,一边牵着装满水的塑胶娃娃、捧着幽幽晃荡的水杯、在浴缸里和恋人嬉戏便成了她生活的必需。

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够感觉到他的存在,她才能够重温那些,曾经如烟花绽放,绚烂一整片夜空,后来却挫骨扬灰,消失无影踪的浪漫美好。

然而在朋友甚至是雏罂粟港的妹妹眼中,她的种种行为无异于走火入魔。

后来,向水日菜子终于从这样无限期地沉沦旧梦的状态中醒来,开始接受恋人的“不在”——

得知恋人和自己身份的交织,原来从少女时候就开始,也正是因为那次溺水,让他萌生了长大以后做能够济世救人的工作的志愿,于是她也“夫唱妇随”,加入消防志愿者队,追踪曾经引发火灾的“犯罪团伙”,在大火当中成功挽狂澜于既倒,站在踏板上带着恋人的妹妹逃出生天。

至此,向水日菜子实现了内心的超脱与成长,雏罂粟港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夙愿——

这一刻,向水日菜子真正懂得了“与你共乘海浪之上”的意蕴,也实现了“与你共乘海浪之上”的华丽蜕变。

曾几何时——

她连做一份似模似样的煎鸡蛋都千难万难;

搬到新居好多个日子,但是行李包装箱依然原封不动地堆积在房间里,还动不动迷路;

第一次和恋人的妹妹见面,她居然直称对方像某种喷洒毒液的乌贼(虽然没有恶意)。

说得动听一点,她是阳光明朗,说得刻薄(却未必不是真相)一点,她是神经大条。

神经大条固然有神经大条的好,心思细腻未必没有心思细腻的烦恼。

可是,这样的向水日菜子,显然无法将自己照顾好。

雏罂粟港的出现,不仅仅是填补了她青春少女内心的空虚,满足了她对于恋爱这件赏心乐事的向往,与此同时,更帮助她学会了,怎样在两个人的生活里,彼此陪伴、彼此需要,又怎样在一个人的生活里,保持希望,心怀热爱。

或许这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我需要你,但我不会依赖你,我不是攀附其上的凌霄花,失去了依傍就无法蓬勃生长,我们是两棵同样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树,共同沐浴阳光,共同散落阴凉,狂风暴雨来临,一起并肩作战。

每一次星辰闪耀,每一个雨过天晴,都有你在身边,不偏不倚。

就算有一天,你消失不见,而我已亭亭,无畏亦无惧。

我依然会记得,你曾经轻抚过我脸颊的样子,你曾经与风雨抗争的样子,你曾经在夜色里沉默无声的样子......

我无需活成你的样子,因为我有我自己的生命轨迹,但是因为你的出现,我仿佛距离一个更加明朗坚定的自己,又前进了一点。

每个人都有独自的一片海,有时浪涛翻涌,有时星月岑寂。

美好的爱情,不单单是能够两个人手牵手、肩并肩共乘海浪之上,更是某一个人因为对方曾经的关怀与陪伴,而学会了如何更加坚定从容、勇敢坦荡地乘在生活的海浪上。

像《泰坦尼克号》里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心永恒》当中唱的:

“你在这里,我便无所畏惧。”

虽然你不在身边,但是你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辙印。

他在她生命里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相爱那么简单。

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丰富并且完整了她的往后余生。

这是这部电影令人感慨欣慰的地方。

*

只是,我依然无法心临其境地接受这一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

或许是它太过熟悉,或许是它太过在人的掌握之中,或许是它讲述的道理太过清浅明晰......

事实上,我一点也不觉得这种情节设定虚假浪漫得如天方夜谭。

当年看由李碧华小说改编的电影《奇幻夜》的时候,我非但不会觉得电影奇突诡谲,反而十分能够理解陈法拉扮演的女主,在因为愤怒和嫉妒失手杀死男友之后那种愧疚、恐惧、寂寞和恍惚,所以才会借助“药枕”的奇效,一次次与化身为鬼魅的男友颠鸾倒凤地缠绵云雨,以至于最终整个人失魂落魄、完全与正常的社会脱轨,只为了沉湎于那失去的悲伤、那重逢的酣畅与痛快......

包括最近又重读了亦舒的小说《天若有情》——

小说情节设定令人大跌眼镜,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亦舒建构的2020年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人们可以借助高超的技术而无限期地延续生命,重返青春、逃脱红颜易老的宿命更是不在话下。

许红梅与列嘉辉就是这样一对渴望超脱生死而“惊情四百年”的爱侣。

“第一世”,她正处于豆蔻年华,却爱上了年届五十的他,两个人不顾家族反对,毅然决然相爱,自然他不得不顺应天时,在她前面乘化归尽,可是她不甘,于是向名医求方,本是想让列嘉辉重返盛年,却谁知手术失误,列嘉辉化为襁褓婴儿,许红梅不得不接受宿命的安排,亦母亦妻地爱惜呵护他;

“第二世”,他们的感情遭遇风波,两个人各自心死,而许红梅也终于重蹈列嘉辉的覆辙,先于他而老去,这时候列嘉辉故技重施,让名医将许红梅“变作”青春娇艳女郎,重返旧时红颜黑发岁月,两个人,再度相爱......

明知道科学技术再发达,这样的故事都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我看重内里那种难舍难分的深厚情意,以及它所流露出来的,人生在世“由天不由我”的一种必然的遗憾。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是啊,假如两个人真心相爱,谁不愿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生世世无休无止?

生离已然残忍,又何况是死别?

如果在现实里,生离死别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戏份、无论潇洒不羁还是痛哭流涕都无法改换的宿命,那么在艺术作品里,让我们假装那个人,一直陪在我们身边,不偏不倚,从来未曾远离。

它们不过是对于某种无法实现的心愿的情感投射。

在不可能中发掘可能,在荒芜中绽放出绚烂,这是文艺作品带给人的升华与感动。

*

我之所以会感到生硬和疏离,或许只是因为内心里的某一部分柔软,终究难再寻觅。

那些嬉笑怒骂,那些飞短流长,我曾经历过,我曾渴望过,我也曾失去过。

然而如今,只感觉雾里看花,隔岸观火。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自己莺飞草长、春意盎然的岁月,也终究迎来自己水落石出,秋风萧瑟的时辰。

或许对于真爱的那份憧憬,将永不会熄灭,但是随着时光流逝,对于爱是什么,爱该如何存在,爱当如何长久的思索,会变得越来越深刻而复杂。

年少时更以为,爱是一种必需品,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如果喜欢一个人,却不能换来同等的真心,那么对方一定冷血可恶,令人发指。

但是慢慢地会发现,爱一个人的生活,可以很宏大,却也可以很逼仄,事实上,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街角咖啡店、凌晨的上弦月,都有其可爱之处。

而且这种对于世间万物的爱,未必不能形成滋养。

慢慢地也会明白,爱是一种情绪,就像下雨的时候,想要带一件风衣,但是总有人即使天寒地冻,也能光着膀子前行。

不是每条鱼,都游在同一片海里;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必要爱你。

原谅不是因为无奈,而是让自己开怀。

是啊,正因为有些爱与关怀千疮百孔,才显得另一些爱与关怀妙不可言。

时光,让一个人懂得挑剔,懂得抉择,懂得拥抱,也懂得背离。

*

回家的路上,我又感到几分庆幸。

仿佛终于是一个跋过山涉过水的人,不会再轻易感动,更不会动辄伤悲。

看着荧幕上闪烁着“我爱你”英文字样霓虹灯的摩天大楼,不会觉得浪漫到唏嘘;

男主角逝世的讯息传来,天地间忽然一片愁云惨淡,画面瞬间化作冷淡飘零飞雪,也不会心生恻隐无限——

也许是知晓这人世间的一切荣华,终会枯萎,热闹之后,必将沉寂。

所以内心早已为这场浩浩荡荡的离别做好了心理准备。

观影如是,人生亦如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