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辉:钉锅匠
钉锅匠又称补锅匠,是传统而又古老的行当。据考,就目前出土文物来看,我国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了锅釜。而锅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童年时光的记忆,永远是那么温暖亲切,那种新鲜,好奇,快乐感像根一样生在心底,滋养丰满着我的人生。那些游走于乡村街道的各种工匠艺人,极具特色的吆喝声,各种技艺的展现,都是孩子们追逐嘻闹的一道风景线,当然更重要的是,为解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钉锅匠挑一副担子,担子两头都是补锅用的工具,有钻头,有卡子,有铆钉等等。他们一进村就会吆喝:“钉锅……钉锅”。听到喊叫声,村人们就会把放在家里待补的铁锅拿出来,让他修补。
钉锅不用烧火,就是纯粹的“钉”,用专用的卡子卡住锅的裂缝,用小铁锤子钉,所以人们把补锅的叫“钉”锅匠。
钉锅前,钉锅匠先把破了的锅端起来看,对着太阳,透过太阳光线,来确定锅的破损及裂缝的情况,然后再确定如何钉补。开始钉锅时,在细小裂缝的两头用钻子各钻一个小孔,用两毫米左右长的细铁丝往小孔里塞实,然后把锅放在小砧子上,用小铁锤子轻敲铆实,再摸上油泥就好了。对于较长的裂缝,钉锅匠就必须钉铆钉了。钉锅匠的钻子是矩弓形铁制钻。钻子的两头都是尖的,一头细小,是在锅上打眼用的,另一头相对较粗的钻头,是钉锅匠在钻眼时加力用的。钉锅时须把锅裂缝的地方摆正,视裂缝大小程度,在钻头上抹上油,将钻头小心翼翼地放在铁锅裂缝旁边,用小铁板顶在钻头的另一边,俯身在小铁板上面,另一只手则抓在钻子的矩形弯处,反复摇转,在锅的裂缝两边对称地钻上若干个小孔。这是一个非常小心细致的工序,用力不能太大,否则就会把锅钻破,孔打好后,用特制矩形铆钉,依次套卡在打好的小孔内,再用锤子把这些小扒矩在裂缝处铆实,这极其讲究力度和技巧,稍拿捏不准一锤子下去,就可能把铁锅打个洞。所以,钉锅匠在修补破损严重的铁锅时,总是小心谨慎,如钉薄冰,围观的村民也都会屏住呼吸,眼睛随着那小铁锤在铁锅上游走。锅钉好后,钉锅匠再用专用油泥,把钉好的地方抹过,然后擦一把汗告诉主人:“好了。”锅主问:“不漏了?”钉锅匠自信的涚:“漏了我给你买新的!”
任解放,1949年生人,祖籍陕西省乾县,十几岁学的钉锅手艺,为养家糊口四处奔波,扒火车去过新疆,也去过甘肃等地,为部队钉过上千斤重的大铁锅,被乡党们称为“十二能”,他除会钉锅外,还会锔碗、钉碟子、箍缸、箍瓮、修理风箱、钉箥箕等手艺。
在采访时他告诉我们:“过去,乡下人做饭用的都是生铁铸成的锅,长期使用会补充人对于微量元素铁的需要,但铁锅有一个缺点,是人们炒完菜或烙完馍后,在铁锅还没有冷却时,往锅里猛的添水会使铁锅突然爆裂,如果裂口小,烧水做饭不会有多大影响,但炒菜就不行了,锅里放进去油后就会渗漏到锅下面的'锅眼’里,破的厉害时,锅下面烧火的烟就会从这缝里窜到锅里来。这样,这个锅就必须要钉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家家日子紧巴,人口多,生活拮据,重要的是勤俭持家这种传统美德和社会风气,只要还能用的东西,都会修修补补继续使用。如今除少数老人修补老铁锅、老铁盆外,年轻的再无人问津了。”任师傅说的真真切切,让我们为社会的进步发展而高兴,同时也为曾经的经历可能被历史遗忘而忧心。
史志辉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陕西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专业委员会主任、
陕西西咸新区摄影家协会主席、
人民摄影影像艺术中心(西咸)主任、
中国摄影家协会培训中心授课专家、
中国三门峡“全球自然生态摄影师扶持项目”评审委员与学术指导、
雅昌签约摄影师。
﹌﹌﹌﹌﹌﹌END﹌﹌﹌﹌﹌﹌﹌
编审:方学辉、黄一鸣
审校:刘小利、黄小涛
责任编辑:远方
投稿信箱:19987326@qq.com
﹌﹌﹌﹌﹌﹌﹌﹌﹌﹌﹌﹌﹌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