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晚成与建文帝(三):柏晚成买下松柏岗,创建上下两个柏万城!
从前面的历史信息中,我们已经获得:柏晚成是位明朝初期的外地地主,死后葬在了鲤溪镇仙马石村厂屋里三公砠。那么《宁远县志》是怎么记录这个问题的呢?本小节,我们就一起来解读一下宁远县志的相关记录。
06 柏晚成买下松柏岗
1942年版的《宁远县志》,关于柏晚成有如下记录:“又有金台山,层峦耸翠。有寺踞其巅,亦为升眺之地。距山(金台山)半里,有白掌塔,云明末故臣瘗骨于此,传者失其姓氏。初,披缁慈觉寺,其母为募此山,创立道场,自营宅兆,刻铭塔石,其词俚拙,不足采矣。又东北有大观岭,新田界也,其上旧筑石堡。“
▲柏晚成墓与金台山位置图
宁远县志的关于柏晚成的记录,我们分句一一解读。
(1)又有金台山,层峦耸翠。有寺踞其巅,亦为升眺之地。
金台山有佛帝寺,俗称佛帝庵。它距柏晚成墓堆三公砠约200米许,是柏晚成生前建来为自己诵经祈福用的寺庙。
▲在金台山发现的清康熙碑《佛帝庵记》
寺庙被称作“佛帝庵”,这是不多见,我们在以后的文章中再作详细解读。
(2)距山(金台山)半里,有白掌塔,云明末故臣瘗骨于此,传者失其姓氏。
距离金台山佛帝庵半里就有白掌塔,说明朝遗臣当了和尚后,他的骨灰就埋在这里。最早是谁传出来的已经不知道了。
说明:我们已经确定柏晚成是明初人,不是明末人,所以明朝末年的遗臣,应该改为“明初遗臣”。
(3)初,披缁慈觉寺,其母为募此山。
最开始,柏晚成是在慈觉寺由官员削发为僧,后来,柏晚成的母亲出钱为他买下了松柏岗这座大山。
说明:慈觉寺在今宁远县中和镇西山村。而今村名尚存,遗址荒废。
松柏岗即今大观岭,包括人民公社时期的柏万城全部范围。
▲柏晚成最早披剃为僧的慈觉寺卫星图——今中和镇西山下辖自然村。民国以前属柏家坪镇皇家洞所辖。
(4)创立道场,自营宅兆,刻铭塔石。
道场:泛指指修行学道的处所。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规模较大的诵经礼拜仪式。如水陆道场、慈悲道场等。
买下松柏岗以后,柏晚成就创立了上下两个柏晚成,上柏万城指大观堡,下柏万城指今柏晚城。上柏晚成实指乐善堂,下柏晚成实指永善堂。晚年的时侯柏晚成就自看风水,营造墓穴,还亲书撰写了墓塔铭文。
综合上述《宁远县志》的记录,可以推定,柏晚成是他的户籍名,其实他是一个信佛的居士。
07 “上下两个柏晚成”是啥意思?
在柏万城地区,从古至今一直流行着一首地名诗:“香花井,桂花亭,上下两个柏万城。观音打座朝龙板,太公钓鱼向鱼形。蛤蟆吃水开化流,白兔对门鱼藏形。龙形头上倒犁田,朝罟大王牛塘坪。”
现在很多人认为,上下两个柏万城是指今柏万城村所辖的上下两个柏万城。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因为,上下两个柏万城中间隔着一个“香花井和桂花亭”。事实上,香花井和桂花亭是同一地方,香花井边有桂花亭,其上为上柏万城,香花井和桂花亭以下为下柏万城。上柏万城是指大观堡,下柏万城是指今柏万城。
▲柏万城地名诗图示。
那么,梅语这么解读的证据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来展示一下证据。
▲上面两块碑文都是乐善堂章程碑。
在大观堡里,有一块《乐善堂章程碑》,它最后两个条款是:“一、立堂在堡,永垂不朽,勿得移置它处。一、载寄庄都六甲,梗名永善堂饷,乐善堂银。”第二块碑中红线部分写道:“前首事杨依义(鱼形明初始祖杨禄安)、王履衢(柏万城王氏始祖王友庆)、□王衡等创立乐善堂,公举□经理堂事。”从这里明显可以看出,初创时只有乐善堂,后来才增加了“永善堂”。
从“一、载寄庄都六甲,梗名永善堂饷,乐善堂银。”一句可以了解到:粮食存放在寄庄里第六甲,这里应该就是永善堂,即所称下柏万城;而乐善堂银指的是大观堡存放的是银两等贵重物品,即所称的上柏万城;立堂在堡,指的是永善堂和乐善堂的总部在大观堡乐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