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学”是炼好自己一颗不二的心,从后天返回先天(连载120)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善之与恶(è),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zāi)!众人熙熙(xī),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bó)兮,其未兆(zhào);沌沌(dùn)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zhāo),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áo)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bǐ)。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最好的学问让人心没有忧虑。自我尊贵和阿谀奉承,相差有多少?善良与丑恶,相差有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也不能不畏惧。荒唐的事啊,没有个准绳!众人兴高采烈,像参加盛大宴会,像春游登上高台;而我独自淡泊啊,无法人云亦云;浑沌啊,像刚出生的婴儿;飘忽啊,像没到归宿之地。众人皆有很多,唯独我像有所遗失。我是愚人的心啊!世人都明白,唯独我糊涂;世人都精明,唯独我敦厚。恬静啊,像深沉的大海;漂泊啊,像不停的疾风。众人都有所作为,而我却愚顽鄙陋。我独自与众不同,只依靠养育万物的母亲。
在第十九章中,老子强调了回归大道的得道者有五种“行为路径”;而在本章中,老子又具体描述了得道者与众不同的“行为艺术”:即“绝学”“独泊”“未孩”“无归”“独遗”“愚人”“沌沌”“昏昏”“闷闷”“独顽”“鄙”“独异”“食母”等的修道形象图。
分六个层面来阐述:
- 第一层面,“绝学无忧”是做好、做透的人生终极目标。
- 第二层面,文化的国土会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第三层面,作为身体国的领导者与道的对话。
- 第四层面,《道德经》是人类高心灵的灯塔。
- 第五层面,是随大流,还是独善其身?
- 第六层面,老百姓的幸福就是执政党的事业。
第一层面,“绝学无忧”是做好、做透的人生终极目标。
首先,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绝学无忧”的解释。
这里所说的“绝学”是指最高的学问,是太上法门。自汉代起,印度佛教流入中国后,精研佛学之人即成为了“无学”的圣人——这里的“圣人”有三重境界:
- 一是阿罗汉境界,
- 二是菩萨境界,
- 三是佛陀境界。
在前两个境界时,人还是处在有学有修的阶段;而真正到了第三个境界时,则是无学、太上的已臻化境之“绝学”了。
无论是东方的圣人,还是西方的圣人,他们说的真理只有一个,他们都在讲一个道,此心同,此理同,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佛学未进入中国前,“无学”的观念尚未在中国宏扬,但在近三千年前诞生于周宣王时期的《道德经》中,就已经有“绝学”的观念了。后来,用佛家的“无学”来诠释老子的“绝学”,两者颇有相得益彰之效。
本章的“绝学无忧”有两层意思:
- 第一层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 第二层是做到、做透的意思。
因此“绝学无忧”的真正意思是:把人生的终极目标、方向搞对了、做到了、做好了、做透了,人的这一生就不会再有忧虑或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人生就到达了大安心、大自在境界了。
其次,每个人都有无为自化的大道基因。
无为自化的大道基因原本就存在于我们身体里面,这里的关键点是:一般人在每个细节上都特别关注后天意识层层叠叠的、复杂的“术”,而老子《道德经》中所讲的“绝学无忧”却是让我们大道至简地抱一,简简单单地守住一,任何时候不分二心,任何时候不搞二元对立,任何时候都是天人合一。
所以,无为自化的“绝学”只是炼好自己一颗不二的心,让自己完完全全从后天返回先天的纯朴敦厚里。
练习后天之术为情、为子气,而先天则是为性、为母的创造之气,并由情为性,如子恋母——我恋着道,道恋着我;在爱里在情里,我拥抱着道;无论痛苦幸福,我呼喚着道;纵然凄风苦雨,我万劫不退。任何时候不雕琢、无染尘、一片混沌,发生什么事情都能任其自然;无论顺境逆境,我都自然而然凝聚着道;任何时候,我就是道,道就是我。
“绝学无忧”就是要练抱一的功夫。
悟透老子这一章,然后在“和谐社会我的责任,和谐企业我的责任,和谐家庭我的责任,和谐身心我的责任”的“四和”服务中、做事中,练无我,练厚德,这就是人生的大修行。
再次,无为自然的东西,不是练出来的。
人类的心中都居住着一个神,这个神就是我们的心灵之神——神是人的高端执法状态,人是神的终端学用状态。
如果我们的品质与神性品质的震动频率接近之时,就是从“人在做天在看”的低频状态转换到“天在做人在看”的先天模式中了。
地球是一所生命大学,我们这一世到地球上就是来研读生命功课的“三命”。人的“三命”就是天命、使命、生命:
- 天命,是《道德经》第十三章中所说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简而言之,人的天命就是为爱而生,做好自己,敬畏所有人。
- 使命,是《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中所说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简而言之,人的使命就是为报恩祖国、报恩社会大众、报恩父母,报恩天地而来。
- 生命,是《道德经》第七章中所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贵生。简而言之,贵生就是懂得人生处处要感恩,这是最高明的长生久视之道。
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遇到的发生都是不一样的,生命的奇妙就是我们所遇到的每个挑战都是生命的考试题。
当我们通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考试,当我们在神性品质中做好做透,当我们在“四和”服务的广阔天地中做好做透,当我们在“无我”做事中接近玄德的频率、接近道的频率之时,就是取得突破性成功之日——当我们拿到了生命大学的毕业证书,还要回归自己美丽荣耀的故乡。除非我们的灵魂比来的时候降级了,那就会痛苦地坠落到低维世界中。
所以,学用《道德经》,当我们将身体与思维交由先天模式做主以后,心中的道就将成为我们身体国的帝王,指导我们走向幸福自在的回归之路。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开始《道德经》第20章“绝学无忧”第二层面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的分享,我们明天再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