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和「甘油果糖」同为降颅压常用药,有哪些区别?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阅读
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上所产生的压力,又称脑压。正常颅内压,在侧卧位时成人为0.7~2.0kPa(5~15mmHg),儿童为0.5~1.0kPa(3.5~7.5mmHg)。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常见病因有:颅脑损伤、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内炎症等。目前临床常用的降颅压药物有甘露醇、甘油果糖、利尿剂、激素等等[1]。其中,甘露醇、甘油果糖临床使用最为广泛。那么,它们的临床作用特点有何异同呢?
药理作用
通过上表对比可以发现两者都被批准用于颅内压增高、脑水肿等症,两者药理作用相似,都为高渗性溶质利尿脱水剂。通过甘露醇、果糖等大分子物质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
药代动力学
甘露醇起效快,降低眼内压和颅内压作用于静注后15分钟内出现,达峰时间力30-60分钟,维持3-8小时。静脉注射后迅速经肾脏排泄,故一般情况下经肝脏代谢的量很少。T1/2为100分钟,当存在急性功能衰竭时可延长至6小时。肾功能正常时,静脉注射甘露醇100g,3小时内80%经肾脏排出。甘露醇发挥降颅压效应的时间、降颅压高峰出现时间比甘油果糖快,适用于急诊抢救大面积脑梗塞、合并出血的脑梗塞致急性颅内高压,或发生脑疝的危急情况。甘油果糖起效较甘露醇慢,静脉给药后体内分布约2-3小时内达到平衡。果糖有供能作用,每500mL能提供1339KJ热量,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氧化成磷酸化基质,参与脑代谢的惟一热量源,其代谢过程不需胰岛素。而且果糖为单糖,不增加血液中血糖量,还有抗酮化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亦可应用。甘油果糖不增加肾脏负担,进入体内参与代谢,产生水和二氧化碳。适用于慢性颅内压增高、脑水、脑血栓、脑内出血等脑病,能更有效地改善脑梗塞后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具有改善微循环、安全有效降低颅内压的特点[2]。
不良反应
表2:甘露醇与甘油果糖的不良反应
对比两者的不良反应可以发现,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甘油果糖明显低于甘露醇,不易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甘露醇。因此,对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老年患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来说,使用甘油果糖比使用甘露醇更为有利。综上所述,甘露醇价廉起效快,单用剂量大,易出现肾损害;甘油果糖单用降颅压起效慢,作用维持时间长,费用大。目前临床多将两者交替使用,多项研究表明[3,4]:将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用于治疗颅内高压,二者联合作用既迅速降颅压,改善症状,又减轻肾脏负担,保护肾功能,减少电解质紊乱发生,同时也克服了甘露醇的颅内压反跳现象,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1]高超,黄杰涛,谢延风,石全红.甘露醇与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32):4541-4543.[2]黎明丽,宋薇,胡汉昆,刘萍,刘薇芝,李玲.甘油果糖注射液对比甘露醇注射液治疗脑水肿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44):4140-4143.[3]钱立伟,石红蕾,洪丽,杨延成,汪学静.患儿颅内感染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降颅压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4):3328-3330.[4]胡娟娟.甘露醇结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05):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