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团纪事||马站炮团——记忆中的珍珠链(一)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这是本号和“西乡情韵”发出"沂蒙情·军营纪事"征文后的第一篇来稿,一气读完这18000多字、14篇散发着浓郁兵味的“炮团散文”,我似乎又回到了30多年前的马站营房,似乎又回到了营部南边的炮场,坐到了连队政治教育的课堂,听到了连队饭堂前的歌声,嗅到了连队大锅菜的饭香。感谢党培战友用心、用情、用爱写出的文章,把我们带到了那也思也恋的马站营房。

党培在团里服役时我在宣传股当股长,四个营部的文书、通讯员因经常到政治处抄送通知、传阅文件,我基本都熟悉,一看照片,倍感亲切。党培文中所说的王长海,是我调到政治处当报道员的。从党培发的简介看,退伍后他历经多个岗位,已成为一位青年作家。马站沃土育好苗,沂蒙炮团出英才,我为党培自豪、点赞!

党培的系列散文,写的都是军营中的凡人凡事,可篇篇都给人回味、思考、启迪、留恋、思念,通读全文,我的真实感实就是两句话:不忘初衷和初心,不懈奋斗和前进!

——田兆广

“沂蒙情·军营纪事”征文

第1期

追寻军营

28年前,一个阳光和煦的冬日。

我和全市两百多名青年一起穿上了崭新的军装,背着行囊,整齐地坐在市武装部大院内,静静地等着中巴车的到来。

院子的角落里,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人们,有的是父母,有的是兄妹,有的是亲朋好友,还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我坐在方队里,看着那么多人为我们送行,心里热乎乎的。作为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平时过着舒适的生活,根本体会不到家庭的温馨。而此时,也许是感到即将离开安逸的“窝窝”了,这时才感到过去父母的关心和疼爱是那么的温暖。

中巴车来了,带兵的军官开始组织新兵上车。这时,送行的人群骚动起来,有的往新兵手里塞东西,有的拉着新兵的手千叮万嘱,有的抱着新兵痛哭。母亲走到我身边,话显得特别多,嘱咐我到部队后听领导的话,空闲时经常往家写信等。听着母亲谆谆的话语,我默默记在心里。上车后,我倚窗而坐,也不知怎么了,开始唏嘘起来。中巴车启动了,缓缓地向前走着,当我抬起泪眼向窗外看时,送行的人们随着车向前奔跑着,挥舞着,其中也有我的母亲。初次离开家乡的情景,就这样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

到许昌市时已近中午,我们简单吃了点午餐,约有一二个小时的时辰后,就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在列车上,不大一会儿,寂静的气氛就打破了,新兵们谈论着憧憬中的军营,谈论着梦想中的军人,忘记了背井离乡的痛苦。就这样,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行程。第二天凌晨六时,我们两百多名新兵在山东省潍坊市火车站下了车。随后,我和十多名新兵又坐上了蓬子军车,蓬子车内黑洞洞的,外面的世界什么也看不到。又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军车停了下来,当车门被打开时,一束强烈的阳光照射得我们睁不开眼。我提着行囊下车后,揉揉双眼,然后环顾着这个陌生的地方:一排排红色的营房错落有致,显得格外注目;一队队士兵走在道路上,迈着整齐、矫健的步伐;旁边的训练场上,正在训练的战士们生龙活虎,吼声震天;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巍峨雄浑,莽莽苍苍,几行不知名的鸟儿在蔚蓝的天空下展翅翱翔。

不错,这就是部队,我的心不由地一阵暗喜。 啊,心中的梦想实现了,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我梦见自己身穿军装,手持钢枪,站在哨所里,守卫着祖国的大门……

线块世界

四年的军营生活,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军营是一个线与块构成的世界。

我入伍的当天下午,班长就把我们班新兵召集在一起,教我们叠被子。班长熟练地把一床军绿被子展开,然后两折,用手指在被子上乍了几下,又用两只手掌在被子上使劲地挤压,之后迅速地把被子折叠起来,抠了抠被角,压了压被棱。叠成后,班长对我们说:“在部队,今后叠被子都要叠成这个样子。”当时,我们几名新兵围了上来,惊奇地看着班长叠成的被子,那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有角有棱,线块分明。按照班长的示范动作,我们争着练习叠被子。然而,在以后的几天时间里,一有空闲,班长就要求我们叠被子。慢慢地,心里难免就有点烦躁了。有一次,我忍不住问班长:“天天这样叠被子,多麻烦啊。”班长听了严肃地说:“作为军人,就要按照部队的要求去做,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叠被子如此,干其他工作也是如此。”听了班长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觉察到班长对我们新兵的要求很严格。被子叠不到位,就让我们重新再叠。班长站在旁边,一会儿指指这儿,一会指指那儿,使我们紧紧张张的。有时候,早饭号都吹过了,个别人的被子叠得还没有达到要求的标准。没办法,班长只好让他们去就餐。新兵们顾不上洗漱,揉着双眼,就匆匆去了饭堂。不仅叠被子如此,就连帽子、脸盆、毛巾、茶杯等生活用品的摆放也有要求。是不是摆放到位,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为此班长没少给我们纠正。刚开始时,我们确实有点不习惯,时间长了,慢慢适应了,倒觉得军事化管理是一种美。整整齐齐的被子,雪白雪白的毛巾,一排一排的脸盆,整个房间里的物品摆放的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使人看后赏心悦目。

我入伍的那年春节前夕,下了一场大雪,大雪持续了三四天,把整个营区装扮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雪停后,班长带领我们去训练场铲雪。到了训练场后,有的用铁锹铲,有的用木板推,有的用扫帚扫,我们忙忙活活的,干了大半天,把雪清到训练场边上。之后,班长又领着我们把一座座雪堆修成几何图形。远远望去,十几座雪堆像金字塔削去了顶部,整整齐齐,蔚然壮观。在部队后勤施工中,就更能体现出线块之美了。每年三月份,连队都要大搞一次后勤施工。全连官兵共同动手,翻整菜地,整个施工大约半个月。修葺之后的菜地,畦垄成行,阡陌纵横,特别是田埂,那是战士们精心用木板拍打出来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看上去给人以美的享受。

线与块,不仅体现在内务、后勤上,更重要体现在军事训练上。在训练场上,无论是步伐训练,还是军姿训练,战士们都能做到令行禁止、整齐化一。方队的列与列,队与队,处处都显露出军人的威武、飒爽。我当兵的第四年十一月份,团里举行了一次阅兵活动。那天,我们营的方阵在通过主席台时,二百余名官兵迈着铿锵有力的正步,敬着军礼,精神饱满,英姿威严。阅兵结束后,当宣布我们营为全团第一名时,全营官兵们激动地欢呼、拥抱。直到那时,我才真正感受到军营里的线块之美是那样地震撼心灵。

军营的线与块,永远留在我心中,影响我的一生。

艰苦岁月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是旧社会对当兵的一种看法。从这个看法中,可以看出当兵的不易。现在条件好了,相对来说,当兵远远不像旧社会那样艰苦,但当兵也决不是一件贪图享乐的事情。一旦穿上军装,就意味着要付出、吃苦、奉献。

应该说,我是怀着对军人的崇拜去参军的。小时候,我总是头戴绿军帽,身穿绿军装,腰扎武装带,手拿玩具枪,学着解放军冲锋的样子,领着小伙伴们做游戏。长大以后,虽然不像小时候那样顽皮了,但对军人崇拜的念头始终没有改变。我梦想成为一名解放军,手握钢枪,英姿飒爽,为祖国站岗放哨。就这样,梦想着、追求着,走进了部队。然而,直到进入部队时,我才知道梦想与现实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当兵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浪漫,在军人的背后,还有许多常人看不到的艰苦和磨难。

我入伍没多久,就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新兵集训。沂蒙山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凛冽的北风整天刮个不停。在部队里,不允许像地方那样,随随便便的,任意穿戴御寒衣帽。作为刚刚入伍的新兵,我们一时还难以适应。这些且不说,在日常生活上,就更苦了。每天天不亮,我们就要起床,起床后,训练、扫地、叠被子、洗漱,一系列的连锁工作,先做啥后做啥都得听从班长的,不能乱套。天气那么冷,班长要求我们用凉水洗脸、洗脚、洗衣服。刚开始,我们真的受不了,畏畏缩缩的,不敢往冷水里伸。有时,班长用威严的目光看着我们,我们看看班长的目光,再看看冷水,只好伸进去,手脚伸进冷水里,冰冷的水如刀割一样。蓄水池的水常常是冰封的,为了洗衣服,新兵们只好找来石头砸冰取水,为此新兵们的手指都冻得像一根根红萝卜。对于北方的新兵来说,喜爱吃大米的不太多。然而,部队里每天中午都要做大米饭,北方的新兵吃不惯,可没有办法,为了补充体能,吃不惯也得硬着头皮吃。新兵集训苦啊,没有亲身体验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说句内心话,在新兵集训期间,我最害怕紧急集合和五公里越野。特别是在晚上,当新兵们正睡得甜香的时候,班长会冷不防地吹起集合哨。新兵在听到哨后,必须迅速起床、打背包、集合,这几个动作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完成,并且还要在熄灯的状况下完成。作为刚刚入伍的我们,当时的难度可想而知了。集合完毕后,班长会带着新兵们到训练场跑上几圈儿。几圈儿下来,训练场周围有许多跑掉的鞋子、牙缸、毛巾,弄得许多新兵哭笑不得。五公里越野是部队里一项超强度的军事项目。刚开始时,班长要求我们不背背包,到了集训后期,则要求我们背背包。每次在跑到路程一半时,我就觉得像背了一座大山似的,腿如灌了铅似的,胸口也喘不上气来。然而,班长还在后面一个劲儿地催。在几次比赛中,我都落到后几名,难免要受到班长的斥责。

凡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新兵集训期间的军事训练是非常艰苦的。三种步伐、单双杠、木马、投弹、四百米障碍、刺杀等军事项目,每项都要训练。训练是严格的,也是超负荷的,即使累了,没有口令也不能休息,完全取决于指挥员。超强度的体能训练,使新兵们的饭量大大增加,那时每个新兵每餐要吃六七个馒头,甚至十几个馒头。因此,吃馒头比赛,成了新兵集训时的一大“奇观”。匍匐前进训练是一项必训的项目,这个项目分侧身匍匐、低姿匍匐、高姿匍匐,在训练时常常弄得我们满身泥土。超强度的训练磨破了我们的衣服和鞋子,手掌、胳膊、腿上也都磨出了血泡。有时,班长还给我们加“小灶”,谁的哪个项目弱,谁就单个训练哪个项目。为此,新兵们的胳膊常常练的发肿,吃饭时连筷子都用不成,睡觉时连脱衣服都需要战友们帮忙。艰苦的生活条件和高强度的训练,使少数新兵受不了,其中有的竟背着班长和战友们逃回了家乡,最终被团部抓回来给予处分。

说真的,在新兵集训期间,不少新兵们暗地里说班长的坏话。可是,自新兵一个个通过考核顺利下到连队时,我们又非常感激班长,紧紧地拥抱着他。此时此刻,我们才体会到严格的要求也是一种关爱啊!

也正是经历了新兵集训阶段,我们才练就了一身保家卫国的本领,实现了从地方青年到军人的转变。

现在想来,越是艰苦的岁月,越能成为人生难忘的一页;越是经过艰苦的磨练,越能体会到现在生活的甜蜜和幸福。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

(0)

相关推荐

  • 我当兵的日子

    --我一生也不会忘记那火红的年代 1968年3月早春的承德阳光灿烂,万物复苏 准备上高中的同学们接到通知,说部队上学校招兵,我和昔日的许多的同学一起来到了学校,经过体检和政审我合格了,参军入伍了,我和 ...

  • 朱知路丨离别军营的日子

    离别军营的日子 作者:朱知路 有一种追求,叫精忠报国,有一种信念,叫青春无悔.1995年的一个冬天,王建在父老乡亲的敲锣打鼓声中,在母亲的哭泣声中戴着大红花离开故乡,来到了总参工程兵一个独立的伪装团开 ...

  • 炮团纪事||马站炮团——记忆中的珍珠链(二)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这是本号和"西乡情韵"发出"沂蒙情·军营纪事"征文后的第一篇来稿,一气读完这18000多字.14篇散发着浓郁兵味的" ...

  • 炮团纪事||马站炮团——记忆中的珍珠链(三)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这是本号和"西乡情韵"发出"沂蒙情·军营纪事"征文后的第一篇来稿,一气读完这18000多字.14篇散发着浓郁兵味的" ...

  • 炮团纪事||马站炮团——记忆中的珍珠链(四)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这是本号和"西乡情韵"发出"沂蒙情·军营纪事"征文后的第一篇来稿,一气读完这18000多字.14篇散发着浓郁兵味的" ...

  • 炮团纪事||马站炮团——记忆中的珍珠链(五)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这是本号和"西乡情韵"发出"沂蒙情·军营纪事"征文后的第一篇来稿,一气读完这18000多字.14篇散发着浓郁兵味的" ...

  • 寻找那年在马站炮团当兵的你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从2017年至2018年底,我在沂蒙炮兵团服役时的战友."西乡情韵"公众号主编黄文龙,连续在他的号推出<难忘沂蒙那岁月><难忘军 ...

  • 马红:记忆中的春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是一个春节.在与亲朋推杯举盏的喜庆里,记忆中的春节不时地浮现在眼前. 顶罐罐.小时候,与奶奶一起过春节特别有趣.记得刚刚进入腊月,奶奶就会四处寻找邻家废弃的罐子(类似于现在的砂罐 ...

  • 家乡纪事(16) 记忆中的寻常巷陌(一)——南头巷子

    我的家乡上东峪村,顺沟依坡而建,一条主街巷犹如一根长长的瓜蔓曲曲弯弯纵贯南北,沿路两侧又岔开许多窄小的巷子(或者叫"胡同"),高高低低地向两侧扩展开去,形成了一些彼此连接又相对独立 ...

  • 家乡纪事(17) 记忆中的寻常巷陌(二)——“上头街”旧事

    上头街,是我们村正中间的一片"广场".有史以来,这里就是村子里的政治文化中心. 山区的村庄多是随地势而建,很少有宽阔整齐的街道,如果在街中心处有一片比较开阔的地方,就叫作" ...

  • 家乡纪事(19) 记忆中的寻常巷陌(四)——“后门上”那些人,那些事

    从"上头街"往里走,穿过一段弯巷,来到一个叫"后门上"的地方.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恰好位于从村后出入村的门户位置. 从地理位置上看,"后门上&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