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原发性胆囊癌的病因不清,一般认为由于胆囊结石及慢性炎症反复刺激黏膜,导致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发生癌变所致,其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早期诊治极为重要。一般老年人多见,女性多,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或只表现出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相似的症状,一般多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常规超声是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在胆囊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受胆泥及结石影响,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低。
超声表现:大部分合并胆囊结石(但是胆囊结石恶变率却较低),胆囊癌表现可分为厚壁型,实块型,结节型,息肉型,混合型。
实块型及结节型胆囊癌较容易诊断,实块型表现为胆囊腔内突起的实性肿块,一般不能显示正常胆囊,肿块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可侵犯周围组织(最常见肝脏),CDFI血流丰富,可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结节型团块较小,超声表现为一个或多个低回声或中等回声突起,基底宽,表面不规则,呈菜花状或分叶状,多位于底、体部,后无声影,不移动;
厚壁型容易与胆囊炎混淆,诊断率较低,尤其是合并充满型结石及胆泥,仔细观察胆囊层次,胆囊壁层次消失,胆囊壁局限性增厚或弥漫性不均匀增厚,黏膜面不光整,浸润浆膜后,浆膜不光整,CDFI血流丰富或不丰富。
息肉型超声表现与胆囊腺瘤及较大息肉难以鉴别,一般无蒂,表面不光滑,部分呈桑椹状,CDFI血流一般不丰富。
混合型:一般是合并厚壁型和结节型。
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快速高增强(与肝实质对比),后快速消退,黏膜不光整,胆囊壁可见中断,超声造影可以更好显示胆囊轮廓及病变范围(与胆泥区分开来)。
男81岁,病理证实胆囊癌,超声表现为胆囊底部中等回声突入腔内,肿块基底宽,表面不规则,后无声影,不移动,CDFI内见血流。
女67岁,病理证实的胆囊癌,胆囊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黏膜面不光整,胆囊壁层次消失,浆膜不光整,局部突出胆囊轮廓外,CDFI血流丰富。超声造影:动脉期明显快速高增强(与肝实质对比),后快速消退,黏膜不光整,胆囊壁可见中断。
女69岁,病理证实低分化胆囊癌,超声显示充满胆囊结石,胆囊腔显示不清,后方胆囊壁由于结石遮挡显示不清,胆囊底部壁增厚,层次消失,容易误诊为慢性胆囊炎。
男65岁,病理证实腺瘤癌变,超声表现为两个中等回声突起,基底宽,无蒂,表面光滑规则,CDFI血流不丰富。容易误诊为良性病变。
男57岁,病理证实胆囊底部中分化腺癌,超声显示胆囊结石,胆汁淤积,胆囊底部壁厚,此时可能超声造影更容易区分胆泥和实性组织。
男32岁,病理证实胆囊癌,正常胆囊消失,胆囊位置见一低回声肿块,CDFI血流不丰富,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期明显快速高增强(与肝实质对比),后快速消退,黏膜不光整,胆囊壁不规则增厚,二维显示的肿块部分为胆泥,超声造影可以更好区分胆泥和实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