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到底有没有用?
哲学不应该只是一门独立学科的专业知识,或者是一堆令人望而生畏的抽象概念,它是人类高于动物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人们在物质生活之上应有的精神境界。
哲学家说,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
反思的内容是认识,是对认识的再认识。
认识的直接对象是物质世界,因为在概念世界之前,我们是活在一个质料的世界。但是质料本身并不能反观自己的,那它的存在就毫无意义。
质料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反思,因为所谓意义是被赋予的。
物质本身如果只被使用,是没有更深层的价值可言的。
质料即是“物”,“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庄子》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人可以认识到自身的存在,所以人不仅仅可以对客观质料世界反思,还有对自身存在和生存环境的反思。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用“洞穴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常人有能力进行自身反思的整个过程:
一些人从他们的童年便开始居住在一个洞穴里,光线可以直射入这个洞穴底部。人们的脚和脖子都被铁链所束缚,他们双眼只能直视前方,看到洞底。在他们后上方洞口不远处燃着一堆火。火与洞口之间有一条稍微隆起的路。在该路上又有一堵相似的矮墙。
……许多人扛着各种各样的家具,木制或石制的动物雕像以及其他由不同质地的东西做成的画像沿着那道矮墙起动。这些被扛着的东西的影子都能由火光投射到洞底的墙壁上。
……在这个洞穴中,他们只能看到由火光投射到洞底墙壁上的影子。
……当他们中的一个人获释了,而且突然被强迫站了起来,转过头颅,并且向着光亮处走去。那么,他会感到痛苦异常。耀眼的光芒强烈地刺激着他的眼睛。
……如果有人告诉他:他以前所见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虚幻的影子而己;现在他正在一步一步的接近现实……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第309节载录了这样一段对话:
你的哲学目标是什么?
——给苍蝇指出飞出捕蝇瓶的出路。
苍蝇、囚徒、蝼蚁……一切的卑贱之物,在于未看到更高级别的存在。哲学思考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能力,哲学能让人在高处看到人类自身能力之不及,用理性的眼光承认人的低微与局限,这是精神世界存在的意义。
启迪多元思维
哲学,如果真有什么现实功用,或许就在于人们可以从质料中抽离,让我们原本喘不过气的生活得以喘息,让我们知道不只有繁杂的日常生活,人们还可以在超然的精神世界中得到慰藉,在反观中得以释然。让我们在原本没有方向的生活中通过回首历史与展望未来,通过对自身和世界的反观找到新方向。
所以,哲学思考让人对自身原来的生活环境和思考一次次剥离,重新认识。认识变化的质料的不变,以及认识在改变的背后的恒定不变。
哲学思考让我们重新估算现实事物的价值。
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是一个醉生梦死的人在某一刻突然沉下心来想道,人生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途径?是一个人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想道,眼下的事情是否真的非做不可?
生活的意义是每个人自己赋予的,哲学家的人生的意义也不过是较之于别人多懂得一些而已。
哲学赋予的意义不一定有用。
说哲学无用的,是用日常之物的“有用”来评判哲学的有用与否。如瓶有装水之用,车有承载之用。但是每件具体事物之“用”都是有它的局限性,哲学的“无用”在于它突破了日常之物的这种局限性。
例如,物理学之用是最直接的,或者说化学对于生活的用途也是显而易见的。而理与化学只能解释各自领域的特定范围的事物关系,无法达到“广博”。但哲学可以,哲学可以为现世生活的人们提供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也可以为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这种看不见的“用”是为“大用”。
正心正举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是从世界的无意义而言,当天地之间没有心灵之意动,天地不与人同性,万物就如祭祀的编织的草狗一般,只是没有任何意涵的质料。
但是人的心灵的发用与头脑的思考,将不以天地或圣人之仁与不仁为唯一的依托,人可以自己赋予生命予尊严和意义。
拨迷见智
《周易》一书极富哲学意涵,书中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它用卦象描绘万变世界,同样通过概念让我们从庞杂的质料世界看到背后的生生与变化的本质。
开启自在之门
有哲学史家认为,哲学之用有两,一在于锻炼人思维能力,二在于提高人的精神世界。
哲学的思维分析在四方上下古往今来之中,却又可以超于时空而单纯进行逻辑思辨。
哲学思考无关于日常,却又思考着真正的安身立命的原初问题。
人存于世间必须要有哲学,不需要人人都发现它的重要性,但必须要有人知道它,因为人类需要赋予生之意义,也需要去证明存在之所以存在的应有之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