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崇厚德,善载物|生命人文科学智慧对话

文丨陈剑峰 · 主播丨涂山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 对几千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近期,电视剧“庆余年”火热荧屏,

其片名正是源于《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句话告诉我们: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而不善无德的个人和家庭,必有更多的灾祸。

在《易经》中,还有很多强调“德”重要性的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等等。在“生命人文科学智慧直播对话”第四期栏目中,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剑峰先生就《何为德?为什么厚德才能载物?》这一主题,对“厚德载物”的内涵做了深度解读与剖析。

问: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厚德载物这句话?

陈剑峰院长:

《易经》是群经之首,它通过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诠释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大部分人运用它的易术看风水、算卦,仅有少部分人理解懂得它的易理。

《易经》中用天和地来比喻人的性格、品德,所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就是我们做人做事要有恒心,有耐性,要像天一样。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但在相对的时间内,天地变化是很慢的,可能几年、几十年、几百年或几十亿年都不会改变。所以君子要有自强不息的品格。

地,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大地,大地养育了万物,但却不自以为功,用大地的深厚类比厚德再贴切不过了。因此厚德可以理解为:对于事物的规律、生命的规律认知的越清楚,我们在实践中就会应用的越自如。载物就是要把握规律、认知规律和应用规律,我们就能够化成天下、完成个人目标和使命。

问:您怎么看待厚德和载物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陈剑峰院长:

厚德载物,指出了厚德和载物的关系:载物是呈现出来的结果和现象,厚德是一种隐性的看不见的自我认知,是科学的路径和方法。

如果没有遵循天道、地道、人道,其带来的灾难将不可预测,正如曹德旺先生所说,现在很多的民营企业家德不配位。

这说明,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利用一些投机取巧、投机钻营的手段,也许可以得势一时,逐利一时,但并不会长久。

所以,“德薄,不足以载物;德薄,不足以载民。”也就是认知发生问题的时候,就不能够判断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只会按照自我的想象行动,逐渐滋生虚荣、傲慢、攀比等不良心态和行为,最终违规违法。

社会是要求和谐稳定发展的。在大的政治背景和环境下,任何社会也好,国家也好,不能因为少数人的利益而破坏整个社会的生态平衡。有很多企业家为了牟取短暂的利益,而忽视客观规律,结果丢掉健康住进医院,或者违反法律进入法院。

反观之,世界上也有很多好心办坏事的人。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没有按照客观规律做事,好心办坏事,祸及更多的百姓。这种行为被老子称为“下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大家要理解这几个德是什么意思。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德,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

所以,当一个人位高权重、德不配位的时候,一旦掌握了很多人的命运,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时候,他不能科学的掌握客观规律,就会祸及他人,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举个例子,一名村子里的普通百姓遵守法律,也做了不少好事,但并没有当村长,是因为他只有人文情怀,却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也就是当一个好村长应具备的思维力。

德高望重也一样,村里面有很多活了100岁的老人,但为什么不是都称得上德高望重呢?德高望重,就要看这个人是否为他人、为村里面的纠纷解决问题,在无我的状态下没有私心,从而受到人们的尊重。

做到德高望重,需要清楚地把握客观规律。一旦我们了解万事万物,了解人的矛盾起源、矛盾心理,知道规律和本质,再用科学的办法解决问题。所以一个人德高望重,不是轻易得来的。

还有一个词,德行天下,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走南闯北也会遇到很多障碍,那么如何可以做到德行天下呢?

“德”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和生命本质规律的认知与把握的能力。在把握了这个能力后,才能按照规矩做事、行事。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会觉得这个人很伟大,能够深刻把握,轻松驾驭,因而能够德行天下。

问:是不是一个人具备了德,就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了呢?

陈剑峰院长:

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在单位当领导,识人、用人、选人是一门大学问,这首先需要弄清德和才的关系。

德是认知、把握和应用规律的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到实践当中,称之为才。但应用这些规律还存在“一念”,也就是“德”。

不能说坏人就没有能量,无论正能量、负能量都是能量,关键是一念之差:如果一念向善,这就是正能量,德才兼备;如果是一念向恶,就是负能量,是德不配位,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

所以企业、单位在识人、用人、选人上的标准就是:有德有才,破格提拔;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问:我们国家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您认为在国家治理过程中,道德起到了一种怎样的作用?

陈剑峰院长:

这个问题需要上升到更大的一个层面,这是一个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以文化人,政治是一个基础和制约。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文化、层次、理解、认知、能力都参差不齐。政治目的是什么?是让大家形成一个需要遵守法制、制度、观念的共同体。所以德治在疏导、引导方面的作用更突出,法治则在限制、达成共同目标方面的意义更大。

治理一个国家,从宏观角度讲,法治、德治都是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做到人文建设、科学建设、法制建设三位一体才能让这个国家适应新时代,在和谐稳定中求得发展。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德治之国,必有盛世。历经几千年传承积淀,《易经》中的思想和智慧对小到个人,大到家庭、企业、国家都有很强的指导借鉴作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正心正举

对话一位嘉宾,聚焦一个话题,引领一种思考,启迪一生智慧。

“与智者同行·生命人文科学智慧对话”,是正心正举生命人文科学智慧教育的品牌栏目。栏目旨在通过对话各领域的精英智者,引领和启迪人们在生命实践当中,不断提升情怀与格局,让人们在浮躁中沉淀,透过现象与问题,探寻和思考本质。在不断动态调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过程中,实现生命能级维度的螺旋式上升。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