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养生
夏至养生
一、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6月21日前后,视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历书》记载:“斗指乙,为夏至。万物于此皆假大而极至,时夏将至,故名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二、夏至的简介: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三、夏至养生的内容:
1、夏至养心,心静自然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畅,皆非所宜。
2、夏至起居调养:
在起居调养方面,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大抵会晚睡早起,所以中午宜有短暂的休憩,补充体力。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减轻疲劳之感。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夏日炎热,许多人喜欢将风扇和空调直接对着身体吹,结果导致一时或日后许多疾病发生。我们了解到一个事实,就是身体感到凉爽是由于房间空气能流通,自然就会舒适。故此当暑热难耐,我们可以利用风扇朝人体不到的地方吹,空气流通,「凉效」就达到了。另外,晚间入睡前,可以利用空调把房间温度凉下来,睡前将空调关了,入睡之后,夜间气温也逐渐下降,这样人就能顺其自然美美地睡一个好觉了。
3、夏至运动调养: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因极热和极凉相激,很容易引起中暑,或风湿痛等症。虽然年轻时不明显,但中晚年出现症状,就非常难受了。
4、夏至饮食调养:
夏至三庚数头伏,在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可以适当注意饮食补养,北京流行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因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寒凉食品均要“食适可,勿过则”。
四、夏至是养生最好的季节
冬病夏治指什么?
夏至,是养生的好季节。比如手脚冰凉、哮喘这些疾病,在夏天通过治疗,就可以缓解。很多人听过冬病夏治,但却并不是很理解。其实这是根据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它的原理是: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
固阳为本
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预防“中暑”、“上火”等。
酷暑来了,饮食自然不能再按秋冬“菜单”来,此时的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吕氏春秋》里说过,“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孙思邈则倡导多吃清淡清甜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少吃肉、多吃饭。
夏至并不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夏至开始数到三个庚日后的第四个庚日,就进入三伏。三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各持续十天。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夏至之后即进入三伏天。伏者,夏至之后一阴始生,但天阳旺盛,阴气升而不起,伏敛于地面。三伏天阳气流行,天地之间一片炎热,阴气欲升而未升,与阳气交争于地面,阴弱而阳强,阴不胜其阳。地面之上越来越热,地下的阳热却越来越少。对应于人则中焦阳气渐升浮于外而中阳渐弱,故需养阳培土。
三伏天最好艾灸,或服四逆汤等扶阳剂,或穴位贴敷辛温类中药,可借天地之间阳气旺盛之力以祛除体内的久郁之阴寒,此为善用天人合一理论。但诸法亦不必拘泥于三伏天,夏至之后至大暑天气炎热,此段时间都可在任何晴好天气及时扶阳抑阴。暑热郁蒸,人们往往贪图寒凉饮食,反易伤脾阳,因此需重视健运脾阳。
夏天吃姜升发阳气
夏天众多的食材中,姜可能是最为重要的。“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夏天早上吃姜,保健养生的效果最好。原因是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夏天早晨正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而且姜性辛温,能加快血液流动,有提神的功效。
可以在早饭的时候准备一碟子泡姜,就着小米粥吃。泡过的子姜口感脆嫩,入口有一丝丝的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微妙地调和在一起,简单,清爽,细细地品来,却是世间至味。这是最养人的饮食,功效远远胜过补药汤。同时夏天吃姜还有开胃健脾的功效。
夏至心静自然凉,
晚睡早起午休躺。
暑伤津气炎热防,
切忌饮食过寒凉。
神清气和胸宽畅,
户外防晒讲着装。
慢跑散步太极拳,
强身健体身心安。
关注养生!关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