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亲人的死亡?
文丨果心 · 主播丨林霖
死亡,自古以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而若是亲人的意外死亡,更是雪上加霜,很多人一时无法从中走出来。
面对至爱的亲人,我们渴望和他永远在一起,渴望与他同甘共苦。
但是,如果这个人突然去世或即将离开,我们怎么办?要如何面对亲人的死亡?
内观己心
怎样认识你的爱?
我们通常以为,爱就是同甘共苦。
我们潜意识里可能会想:「既然爱的人已经经历世界上最大的苦——死亡,我们是不是也要同样受一些苦呢?」所以,当亲人离世后,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各种办法让自己也生活得苦一些,好像只有这样做才对得起他,对得起彼此的爱。
实际上,我们常听到,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一个人得了什么病去世了,过了一段时间,另一个人也得了同样的病去世。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得到世人的惊叹,甚至还会被媒体和小说美化。
但是,当我们想与死去的亲人同甘共苦的时候,我们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死去的亲人不希望我们这样做。
死亡不是我们人力所能左右的,但爱却是。
我们在看到前者的同时,也应看到后者,后者也同样是我们的命运。
外察世界
什么是死亡?
什么是生命?
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当亲人去世时,这种和死亡的近距离联系,让我们认清一个事实——我们总有一天也会死。
死亡使我们对于生命的本质和目的看得更深刻。
回答关于生命和死亡的问题,或许会促使我们改变生活方式,从而生活得更加有意义,提高我们的人格,使我们的爱更纯洁或者进一步探寻生活的真理。
当我们学会去正视、去接纳死亡的到来,我们才能从中获得救赎与解放,才能学会正确的面对死亡。
不面对死,就不会真正懂得生。
01
启迪多元思维
哲学视角
失去是我们的生命循环的一个基础部分。
有出生就有死亡,有生长就有衰退。这是自然法则。
但在忙碌的人生中,我们往往会忘记或者刻意回避这一点:符合自然法则的躯体是终有一死的。我们能看到的周围的每一样事物,在未来的某一天都终将会衰亡、结束。这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人类、建筑、城市、地球、太阳甚至是银河系。自然界中的每件事物都是暂时的。
当我们理解并且接受这个事实,我们就会开始寻找其他的、内在的安全和幸福源泉。
02
心理学视角
几乎每个人都会遭遇失去亲人的打击,以用随之而来的巨大痛苦,无论我们怎么控制,怎么压制,怎么否认,它都不会消失。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治疗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直面并接受人生悲剧。彻底承认亲人的确已经去世了,这一点已无可挽回了。
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会无比悲伤,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比突然失去至爱的亲人更痛苦了。悲伤的时候,我们会号啕大哭,会流下很多很多泪水。这种悲伤和泪水,是有治疗效果的,只要悲伤能在我们身体上自然流动,这份疗愈就会自然产生。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正心正举
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哀伤,人们会习惯性地问:「这问题怎么解决?」
事实上,伤痛不是用来解决的,哀伤无法解决,它只能被平衡。
首先,要平衡心态,从「正心」开始。
亲人离世时,人们会习惯性地去找理由,「如果我当时在现场,他可能就不会出事」,「如果他不去那个地方,可能就不会出事」。
这些理由是出于自责。
应当以适当的方式让自责得到有效的平衡,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模式。
平衡的办法是把亲人放在心里,直面生命的无常,让亲人很有尊严地真正活在我们心里,带着我们继续生活。那么生者所有的快乐与成就,逝者都可以分享。
接下来,要平衡生活和行为,做到「正举」。
接受失去亲人的现实。
经历悲伤的痛苦。那些允许自己感受、经历痛苦的人发现痛苦反倒减少了。
适应亲人已经不在的环境。
把感情从逝去的亲人那里转移到其他关系上。
重新建立信念、信仰和价值观。痛失亲人会让你审视你的信仰以及生活的哲学观点
拨迷见智
我们真正的力量并不取决于那些外部的、短暂的东西,而是取决于我们内心的爱和智慧。这些一定会成为我们人生的安全基石、我们的愉悦和欢乐的源泉。
开启自在之门
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经历的亲人离世,我们总要去面对这样的时刻。
这种经历,可以让我们对生命有新的领悟。
一只疲惫的鸟在树枝上休息。这只鸟一边享受着眼前的美景,一边得意于远离危险动物的攻击。
就在鸟儿逐渐习惯了树枝给的栖息之地、安全之屋的时候,一阵大风开始狂吹,树枝在风中来回摇摆。在强风之下,树枝似乎要被折断。
但是这只鸟一点都不担心,因为它知道两个重要的事实:
第一,即使没有树枝它也是可以飞的,依靠有力的翅膀也一样能保证安全。
第二,除了这个还有很多树枝可以让它得以栖身。
这个简单的例子,反映了我们和我们的爱人、财产、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之间理想的关系。
我们有权利享受这些,我们依赖他们、但不要害怕失去他们。因为他们时时刻刻在改变,并且随时可能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