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57):主帅只带三千人,打出史上最漂亮的一仗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57)

李靖从山西朔州北上,第一个目标是百余公里外的定襄(内蒙古和林格尔)。带了多少人呢?'骁骑三千’。

首战选在定襄好理解。打下定襄第一有政治意义:十年前,隋炀帝的萧皇后和小孙子杨政道,被窦建德送到突厥,安置在了定襄。突厥把境内的中原老百姓集中起来,以杨政道为首,设立百官单独治理,等于有一个隋朝流亡政府在定襄。

打定襄第二有重大的军事和经济意义。说和林格尔大家不熟悉,说呼和浩特大家就清楚了。这两个地方挨得很近、也就五六十公里,同属河套地区的呼和浩特平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绘的敕勒川,就是呼和浩特平原这一带。这块地方背靠阴山、面朝黄河,水草丰美,军事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

另外,从后面情况看:李靖的情报工作十分到位,基本掌握了颉利可汗的位置,就在定襄这一带。

带三千人这个事就比较让人费解了。主帅孤军前出,没听说过有这种打法呀。是没有兵吗?唐军准备了小半年、集结了十万人,不存在缺兵的问题。是想搞突袭捉住颉利吗?人家有十多万人,这也不现实。

打江南李靖是参谋长,怎么打要跟领导李孝恭商量商量。现在他自己是老大,怎么打一个人说了算。他没出来解释,历史也没留下相关记录,只能靠推测。

在猜测李靖的想法之前,先看看这一步作战行动有什么效果。

(靖)夜袭定襄,破之。颉利可汗不意靖猝至,大惊曰:“唐不倾国而来,靖何敢孤军至此!”其众一日数惊,乃徙牙于碛口。

首先是初战告捷,很轻松就把定襄给打下来了。其次,不但拿下定襄,还把颉利给吓跑了。'碛’(qì)是沙漠,这里特指内外蒙古间的沙漠地带,把牙帐搬到碛口,就是随时准备北上逃回外蒙去的意思。

从对定襄的介绍可以知道,李靖的这个战果相当辉煌。李世民都特地表扬:'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给他作了两点结论:一是从古到今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李靖打得最好;二是这仗打完,自己四年前被迫签订城下之盟的耻辱,就算是洗清了。这是个相当高的评价,稍微有点夸张,但基本符合事实。

李靖怎么能赢得这么痛快呢?从他另一个行动里,可以找出点答案。

靖复遣谍离其心腹,颉利所亲康苏密以隋萧后及炀帝之孙政道来降。

李靖发动谍报战和心理攻势,争取到颉利可汗一个叫康苏密的亲信投诚,而且顺带还拐来了两个重要人物萧皇后和杨政道。

再对比前面颉利可汗的表现,一是敌情不明,对李靖的进攻事先毫不知情,而且后续部队有多少、在哪里,完全搞不清状况;二是士气涣散,上下惊惶失措、一日数惊。可以得出结论:唐军在情报战和心理战方面,占据压倒性优势。

人人都知道打胜仗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从记载看,李靖夺取定襄没打什么大仗,算是真正实践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李世民是行家,很清楚李靖的功劳和高明之处。给他又是发奖金又是升官,越级进封为'国公’(公爵里的最高等级、从一品)。

这里顺便对萧皇后作个交代。她回到长安后,李世民给的待遇还是不错的,管吃管住还给小孙子杨政道安排了工作。后来以八十一岁高龄病逝于长安,唐朝以皇后的礼仪把她和隋炀帝合葬于扬州。比起老公杨广,萧后虽然也国破家亡、飘流异域,但总算有个善终。

李靖没费什么劲占据定襄,李世勣则和突厥打了场恶战。

李世勣出云中,与突厥战于白道,大破之。

'云中’是山西大同,'白道’是呼和浩特市西北的一处战略要地。为什么叫白道。从呼和浩特翻过阴山可以到达蒙古高原。翻山只有一条大路,路当中有一小段很显眼的白色石灰岩,百里外就能看见。因此大家把这条翻山的道路、以及入口处的城池统称作'白道’。

李世勣从大同出发,直奔'白道’。'大破之’,说明和突厥有相当规模的战斗。看起来,李靖起初的作战计划,是自己带少数兵马正面吸引敌人,李世勣的大部队直接抄敌人后路。如果能抢在敌人前面,夺占控扼阴山南北的咽喉——'白道’,颉利可汗他们就要被包饺子。无奈颉利溜得太快,没怎么打就放弃大好的呼和浩特平原,逃到阴山北边去了。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但是逃,又能逃多久呢?

颉利把王庭搬到碛口,看看唐军没追上来,就在阴山脚下一带休整。他为什么不干脆逃回外蒙去呢?这里就体现出外交工作的重要性了。李世民扶持薜延陀,公开在国际上承认其汗国地位。漠北多出这么一个日渐强大的对手,颉利回去也闹心不是吗?

不过,隔着个山就是唐朝大军,弟兄们这羊放的也不踏实,颉利就派人来找李世民谈判,说准备承认唐朝的老大地位。你给我划块地方,我保证再也不来捣蛋。行的话,过段时间就来参见皇上。李世民一听,这态度不错!当初李渊可是向突厥称臣的。就派了当时的外交部长唐俭,去和颉利谈判。

当然,谈归谈,军事上不能放松,同时又命令李靖:颉利准备入朝,你们派兵迎接('又诏李靖将兵迎颉利’)。迎接是个好听的说法,实际就是武装押送的意思。

怎么完成这个押送任务呢?李靖和李世勣、张公谨他们,在白道开了个会。李世勣是老江湖了,说:“别信颉利那鬼话。他只要手里有兵,是不可能真投降的。而且等开春草长马肥,再要被他逃到漠北去,想抓就困难了。现在朝廷派人去谈判,估计他们会放松警惕,刚好乘这个机会杀过去,可以一举捉拿。”张公谨人比较实在,说:“皇上都说了接受颉利的条件,咱们这样子破坏和谈不太好吧?何况唐部长还在人家那里呢。”李靖听完,当场拍板:“世勣说的对,这正是当年韩信打齐国的办法。唐俭他们算个屁!”('此韩信所以破齐也,唐俭辈何足惜!’)

当年韩信出兵打齐国,刘邦也是派了个人叫郦食其(yì jī)的去谈判。谈判很成功,齐王已经答应投靠刘邦了,韩信心想:你嘴巴说说而已,而且不打我的功劳哪里来?乘齐王不备一举攻下齐国。倒霉的是郦食其,被一肚子怨气的齐王给烹杀了。现在听李靖他们在这里商量,唐部长的小命相当危险呐!

(0)

相关推荐

  • 大唐李靖

    西楼饮月 为什么说李靖是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看完这一仗你就明白了 公元629年冬,唐太宗李世民派出李靖.徐世勣等四大名将,率领十万大军,以李靖为主帅,分路出击突厥. 此时距离颉利可汗率军杀到长安附近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89):李世民有没有改史,都怎么改的?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89) 贞观十七年(643年)对李世民来说是个转折点.这一年,他两个儿子一个弟弟谋反,加上后边的立太子事件,搞得他既伤心又伤神.伤心:自己这么些年累死累活,这班人竟没一 ...

  • 轻松读史之大唐(200):天下人称道的贤相,只因参透一个秘诀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200) 李世民干的第三件事,是紧随表叔隋炀帝的步伐,死磕高句丽. 当年杨广为挣回面子,一意孤行,连着三年发兵征辽.现在李世民也陷入差不多同样的怪圈. 贞观十九年(645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1):唐朝不杀开国功臣吗?其实是个误会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1) 贞观八年(634年),一连串军事外交活动均告失败后,吐谷浑再次发兵侵扰凉州(甘肃武威).这次,李世民下决心作一个彻底的解决.11月21日,'下诏大举讨吐谷浑.'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2):西定慕容——李靖的最后一战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2) 贞观九年(635年)唐朝对吐谷浑的作战,比五年前打更厉害的东突厥,还要艰难得多. 这里面有多种原因:天时,东突厥遭受了连续天灾,国力受损:地利,突厥颉利可汗当时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3):消灭敌人,既开心,又操心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3) 打垮吐谷浑,估计李世民的心情和五年前差不多:既开心,又操心.当时也是李靖带队,三个月消灭东突厥,还活捉颉利可汗.要说有什么区别,可能这次开心少一点,操心更多一点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4):什么样的女子,能够成为百代楷模?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4) 贞观九年(635年)太上皇李渊去世,李世民更多的是一种礼节上的哀悼.而次年另外一位至亲人物--长孙皇后的离世,则给他带来深切的悲痛. 这个长孙皇后可不简单. 虽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5):唐朝老百姓,都交些什么税?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5) 李渊和长孙皇后的离世,对李世民来说,感情上固然有丧亲之痛.但从权力的角度,其实去掉了两个潜在的制约. 自李渊去世那年(625年)起,一系列重要的法规制度纷纷出台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6):大国崛起,斗争不可避免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6) 大国崛起,斗争不可避免.贞观九年唐朝才把吐谷浑打服,边境上没消停两年,又有人上门挑衅来了. 贞观十二年(638年)七月,'吐蕃寇松州.' 松州,就是现在四川松藩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7):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7) 贞观十二年(638年)唐朝答应与吐蕃和亲,没想到松赞干布这一等,就是三年.中途大概等得有点急了,又派人上门打听消息.这次为了体现诚意,派来了宰相禄东赞,'献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