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中,毛虫化蝶
等待中,毛虫化蝶
今天的教学任务是《毛毛虫不见了》。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毛虫化蝶的过程了解昆虫、两栖类等动物的变态过程。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于毛毛虫再熟悉不过了,因此我没有用课本里“毛毛虫过河”的小故事导入,而是直截了当的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毛毛虫吗?谁愿意把自己见到的毛毛虫的样子给大家说说?”
这样的开门见山,孩子们很是兴奋,一个个振臂高呼:“老师,我!”很显然,男孩子居多。
奇奇同学:老师,我见过臭椿上的毛毛虫,个儿挺大的,大约有六七厘米吧,身上一道儿红,一道儿黄的,尾部有两个圆点儿,身上的毛毛儿不多,都立着,感觉很肉头。
(天哪,这孩子肯定摸过!)
浩瀚同学:我见过绿色和黄色两种颜色混合的毛毛虫,我用手抓他时,它身上的毛毛儿把我的手弄得发红,还疼了好几天呢?
(唉呀妈呀,这小子胆儿也忒大了点儿!)
哲涵:老师,我玩儿过一种大绿虫子,肥嘟嘟的,一摸它就一缩,嘴里还吐绿水儿,好像很不服气的样子。
(呵呵,没想到这蔫儿小子还挺淘的啊!)
熟悉了毛毛虫的样子,我给孩子们展示了美丽的蝴蝶图片,看着他们欣喜的神情,我有点儿“煞风景“的问:“你知道漂亮的蝴蝶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赶紧看看书中小鼠标博士为你提供的资料吧!”
看完后,龙龙黑着小脸儿说:“老师我觉得毛毛虫最可爱了,它一点儿也不丑,因为没有它的付出就没有漂亮蝴蝶的亮翅!”他的话让我为之一震,看来平日里,我低估了这孩子!
(当时我立即想到这样一句话:低估孩子比高估孩子更可怕。)
接下来我们水到渠成的利用蝴蝶的一生的引入了螳螂、蝉、知了、青蛙等动物的视频资料,进而总结出了某些动物一生具有“变态”的含义。
课后,静下心来体味这节课,很平淡,但却有收获。
我知道毛虫化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尤其是那个漫长的蛹期,需要的是等待,而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们,不也正经历着这化蝶的过程吗?
依稀记得初见三年级这群孩子时的情景,走进实验室一个个犹如孙悟空进了蟠桃园啊,那叫一个兴奋不已呀。摸摸实验桌上的各种材料;碰碰水龙头;玩的不亦乐乎……
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学会了观察记录,学会了搜集整理,学会了制作,懂得了倾听的内涵,体会了合作的乐趣……
一年里,看着孩子们慢慢长大,更加懂事,越发可爱。她们的成长过程,一如那破茧而出的蝴蝶,在每一位老师期待和关爱的雨露中展翅飞翔……
我期待着,等待着,用耐心与爱心,期待着等待着所有孩子破茧而出化蝶的那一刻。
欢迎您和我们一起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的微信:xxygg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