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丨老屋(麦子);我在家乡作民兵(麦杏生)

作者简介

麦子,籍贯广西藤县。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现为高校教师。
编者按:本文为作者大一时候的作文,曾刊登在当时的校报刊上。

老屋

麦子

家乡是个小镇,温和明丽,水秀山青,浩浩荡荡的西江水从她面前奔过,温柔可人的蒙江从她身侧走来。两江的交汇处有个码头,沿着码头走上去,是一条青麻石板铺成的小巷,我家的老屋就坐落在小巷里。
和小巷大多数人家的屋子一样,我家的老屋分为两层,下层是火砖砌的,上层则是木质的阁楼。老屋的年纪,是属于爷爷那一辈的了。它斑驳的肌肤,像爷爷皱纹纵横的脸;经过常年的风吹雨打,阁楼的木墙已微微倾斜,像爷爷展不直的腰身;木楼梯一踩上去就“嘎吱嘎吱”作响,像爷爷蹒跚的脚步。老屋虽然简陋破旧,却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温馨和快乐。
记得在小学时,每当临近暑假,我就开始扳着手指头数日子了。一放假,父母就可以带着我和哥哥回家乡看望爷爷了。
傍晚在贵港乘坐宽敞明亮的“飞跃”(大客轮)顺江而下,次日清晨就到了家乡。我们在家乡度假的那些日子,爷爷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他整天笑呵呵地忙入忙出,给我们买这买那,还不时在我和哥哥的小兜里塞上几毛钱。家乡的特产,什么黑叶荔枝啊、无籽西瓜啊、甜杨桃啊更是摆了满桌,日日不缺。爷爷是烹饪高手,他做的甜酸排骨、红烧猪蹄、虾饺点心、南乳花生,还有驰名八桂的西江鱼等等使得我们经常怨恨自己的肚子太小。家乡的美食,令人回味无穷,味道好极了,爷爷的慈爱,点点滴滴尽在其中。
在家乡度假的日子是惬意的,更是美好的。每一天,我爬上阁楼,倚着向河的木窗放眼眺望。只见南面巍巍青山,连绵起伏。宽阔西江,茫茫一派,滚滚东流。繁忙时,艘艘货驳客轮穿梭般往来,一排排雪似的浪花扑向岸边,咆哮如雷,令人激昂向上。平静时,白帆点点,渔舟数叶,水鸟掠江飞翔,船家爽直的号子隐现起落。此刻清风徐来,沁入心间,眼前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水图画,令人不禁陶醉其中。
夏日的傍晚,夕阳的余辉把江水涂染成色韵流动的华锦,绵延的远山也卸下了白日的青装,换上了朦胧的夜礼服。这时正是游泳的好时机,大人们在水中放松劳累了一天的身体,孩子们则嬉戏打闹,像鱼儿般在水中畅游,快乐非常。我和哥哥还是旱鸭子,只能傍着岸边扑腾几下。爷爷坐在岸边的石头上,手摇大葵扇,看得乐呵呵。最有趣的是在西江和蒙江的交汇处游泳,西江水急,色淡微黄,凉飕飕的,蒙江水缓,清净碧透,暖洋洋的,感觉各异,趣味也不尽相同。人声、水声、欢叫声和过往轮船的马达声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了一曲欢快的交响乐,直至夜幕降临时才渐渐停歇。
美丽的故乡,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于是我盼望夏天的到来,盼望江上的清风,盼望爷爷的笑脸。然而,在一个寒风凄凄、冷雨沥沥的早春,爷爷像一盏枯了油的灯一样熄灭了。此时我已远赴南边求学,关山隔阻,路也迢迢,无法回乡为爷爷送行,只能含泪向家乡的方向遥拜,愿爷爷安息。
此后一晃十年,我没有回过家乡。可那简朴的老屋,灵秀的山水和爷爷的音容笑貌,时刻萦绕在我的心间。我怎能忘记,那曾经如此亲切的故乡!
终于在我参加高考后的那年夏天,父亲拗不过我的请求,和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当我走进那条小巷时,忽然间觉得昔日令我心情愉悦、脚步轻盈的路,今日竟是步履沉重,有一丝冰凉而陌生的凄楚,景物依旧,但旧时木屐声声的景象也已不复存在。当年的儿童已成为年青一代,大多已外出工作或求学,剩下的是寥寥可数的苍老身影。走进老屋,眼前一片凋零残破,旧时熟悉的摆设已然不存,人去楼空!父亲伫立屋内,双眉紧锁,眼中似有泪水转动,也许他在回忆着这里曾经带来过的悲欢离合,回忆已长眠在青山坡下的爷爷。良久,他长叹一声,无可奈何地说:“卖了它(老屋)吧!”一股酸涩的味道涌上我的心头。
当晚,我们借宿于不远处的一个亲戚家。天气很热,我独自走上阳台乘凉。月亮出来了,江面上闪烁着粼粼的波光,大大小小的船只像夜空里的萤火虫一样轻轻飞过……一切都还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静谧。我放眼河口处,记忆深处的欢声笑语,如今只剩下一片寂静。我家的老屋夹在一排参差不齐的砖木房之中,隐约可见,仿佛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静静地回忆着过去的岁月,它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却又那么的陌生,那么的遥远。

麦杏生丨我在家乡作民兵

作者简介

麦杏生,76岁,广西藤县濛江镇人,20岁离乡外出工作,现为南宁铁路局退休职工。五十年来乡音不改,故土情深。撰有濛江回忆录二十余篇。


我在家乡当民兵

麦杏生

解放后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我们家乡濛江镇能当民兵,是一件比较光荣的事,仅次于参军。
濛江镇(街)的民兵队伍是在1950年在濛江镇人民政府成立时同步建立的。因为刚解放,百废待兴,当初的民兵,没有经过学习和训练,只要出身清白、政治可靠、年满18岁都可以报名当民兵。
街上民兵队伍建立后,在协助政府工作,维护社会治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1951年还随部队赴太平参加剿匪战斗。
我童年时期,凡重大活动或节日都会看见民兵身影,他们全副武装执勤、站岗、巡逻。那时候看到民兵叔叔们表情严肃、威风凛凛的样子感到好奇和羡慕。
1958年9月,毛主席对新华社记者谈话时说:“我们不但要有强大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这样,在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时候,就会使他们寸步难行。”同年,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藤县、濛江也不例外,在人民公社挂牌时,也首次挂出了濛江民兵团,镇(街)上也挂出民兵营牌子,这牌子是长方型木制的,白底蓝色宋体字。
公社成立一个礼拜后,组织了几百人的报喜队,主要是来自街上和新城、海波、马健、江权等乡村的青壮年男女民兵,于某日上午乘坐航运社数艘帆船,请了梧州港的拖轮西江001号牵引,向藤城驶去,在县城最西的一个码头停泊。人员上岸后,集中排队,以两行纵队按次序缓缓在大街往东游行,到位于北流河畔的县政府报喜。队伍前面是民兵红旗队,其次是由吴仁雄老师率领的二中学生铜鼓乐队,其次是由朱甲州、朱十、谢沛初领衔的新城醒狮队,街上由黄健全、唐耀年等组成的镇少年高跷队,街上由梁容珍、梁爱金、甘秀英等组成的女子秧歌队,由业余剧团刘志达、林天月、潘水养、谭睿新、邓三洲、欧阳剑光、何家富等组成八音锣鼓柜,压阵是武装民兵队。濛江报喜队人数最多,阵容最盛,艺术欣赏性强,在藤县史无前例。这天,县城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万人空巷,争睹濛江队伍风采。群众称赞,领导满意,濛江队出尽风头。我那时是少年高跷队员,有幸参加了这次盛典。
在此后的各次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中,如冬修水利工程、农田基本建设、夏收夏种双抢、植树造林绿化等活动,都有民兵突击队的红旗在飘扬。他们在集体劳动中也发挥了先锋带头作用。
1962年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最后一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工农业生产已逐渐恢复正常。物资供应有所缓解,但国际形势比较严峻。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古巴加勒比海,因导弹危机而弩张剑拔。在中印边界,印度不断挑衅袭击我方边防哨所和巡逻战士,造成流血事件,战争一触即发。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也蠢蠢欲动,叫嚣反攻大陆,拼凑了所谓最高五人军事小组,并先后派出了九股武装特务骚扰东南沿海地区,均被我边防军民一一歼灭或活捉。
正是这个时候开始,濛江街民兵营领导班子也重新调整和加强。由濛江派出所所长张维持兼民兵营营长,由镇文书覃杰生兼民兵营副营长,另任积极分子陈鉴良为副营长,由军转干部、税所所长老何兼任民兵营政治教导员。加强了民兵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
也是这年八月,濛江镇综合社也成立了,主要是集中管理街上闲散劳动力,承接各单位临时需要的散工、日工以及货物搬运装卸的劳务。
综合社成立不久,社领导黄强、何志新在宣布民兵名单的时候,我的名字也在内。在会上对我们二队的年轻人说:“经上级批准,你们也是民兵了,今后有活动必须积极参加。”
1964年春节,濛江镇举办了大型文体活动,一连几天,有篮球、乒乓球、拔河、象棋等比赛,文化站也推出了有趣味有奖励的知识猜谜活动。礼堂白天放连场电影,晚上演粤剧。中断了几年的传统舞狮活动也恢复了,由综合社主办,以濛江醒狮团旗号重出江湖,在街上欢腾贺庆。春节期间,街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人潮汹涌,热闹非凡,全镇沉浸在欢乐气氛中。
大年初三深夜,大地已经寂静,人们正进入梦乡,大约在凌晨一两点左右(已进入年初四了),突然“嘭嘭嘭”几下尖锐清脆的枪声划过夜空,打破了小镇温馨梦境。当年我家是租住在上大街10号后三楼,有一半是露天凉台,所以枪声格外清楚入耳,全家人都惊醒了。我披衣走出凉台观望,只见远近全部漆黑,连平时通宵照明的路灯也不亮了,苍穹下万籁俱寂。寻思间,又听到“嘭嘭嘭”的枪声,半夜显得特别刺耳、凄厉、恐怖。紧接着“嘡嘡嘡”急促连续的铜锣声在街上响起,有人高声大喊:“民兵紧急到球场集合!”我头脑中马上冒出一个判断:“有敌情!”惊人的锣声叫声迅速在大街小巷传遍,令人有些胆颤心惊,这是解放1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情况呀!
作为青年民兵,锣声喊声就是命令,不容多做细想,我急忙回房,穿衣着鞋,二话不说,在父母亲惊恐而关切的目光下,快步跑下楼去。
大旅社前球场已经集合不少人了,张所长、何所长、覃文书等民兵营领导在清点人数,由于事出仓促,又是首次,有个别后生人衣着单薄些,加上心情紧张,在寒夜中打起哆嗦,被上大街老资格民兵林同志批评说:“震什么!敌人还未发现就怕了,还打什么仗!”后生们不敢吱声,只有咬紧牙关顶硬上。上大街青年覃永竟光着脚手拿着拖鞋跑来,领导发现后劝他回家更换。各街民兵到齐后,张所长发话了,说是江权那边有情况,要马上去解决,说罢立即行动,民兵们往新渡口跑去。
几艘横水渡船一字儿排开停在码头,每船可载二三十人,黑蒙蒙的没有照明,我乘坐那渡船是由三名青壮年妇女划棹,她们凭着经验,准确地把握航向,往对岸江口嘴驶去。
渡船驶至江中心时,“嘭”一声枪响,在头顶上空划过,原先坐得稳稳当当的民兵们,立马不约而同地迅速改变姿势,猫腰伏在船舱里,在船头棹桨的二位女同胞,反应之敏捷丝毫不让须眉,放下手中长浆,俯伏在船头仓板上。船失去动力停了下来,没有音声,一片肃静。约一两分钟后,有人回过神来,大呼:“快棹,船要流入大河了!”女同胞们如梦初醒,重新执桨,奋力向东岸靠拢。
上岸后,民兵们沿着公路小跑,过了粮仓、大塘头村,一直至3公里外的凤岭脚下。敌情当前,不能休息,接着往凤岭上爬。大约到了半山腰,才有命令停止,原地休息。
原来,这是一次民兵演习!
众人如释重负,摸黑寻找适合位置坐下歇息,不少人已气喘如牛了,我幸而年轻,尚无此感觉,却也冒些细汗了。
民兵们所处的方位是西向山坡,大家分散三三两两一伙,有坐的,半躺的,闭目养神的,小声细谈的……我没有睡意,也不疲倦,沉醉在美丽神秘夜景中。
深邃的夜空,繁星闪烁,偶尔会有一抹流星飞曳瞬逝,天文奇观,妙不可言。夜幕下,看不清山下哪里是村庄哪里是田野,只见有一条灰蒙蒙长带由北向南延伸,我心中疑惑,为什么这荔濛公路在黑夜中如此显眼?
正当众人昏昏欲睡时,山顶上又传来“嘭”的一声枪响,大家已松驰的神经又绷紧了。一位原来坐在小坡顶的供销社陈同志,甚是灵活,像蛇一般“嗖嗖嗖”就滑下坡底,躲得很隐蔽。此公的动作,惹得大家笑个前仰后合。一阵小骚动后,又恢复了平静。
五更已过,银河渐落,黎明时分,东方已微露鱼肚白。山下已有雄鸡报晓,隐隐可见山下西侧是海波辣头村,我原疑为公路的长带,原来是小河蒙江,它静静流淌着,江面上飘逸着白色雾气。
急速的哨子声吹响了,在领队带动下,大家齐声喊着“冲呀”,奋力向山顶冲刺。10多分钟到达山顶平台,营长、教导员早已在那里等候,他们挎着手枪,手执小红旗,面露笑容。集合后,何教导员讲了话,他表扬大家,行动听指挥,不怕劳累,完成了任务,希望今后继续努力云云。
站在家乡附近第一高峰凤岭顶上,一览众山小,方圆数公里内的江河、田野尽收眼底。村庄中已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有农人已早起劳作。
旭日东升,霞光万丈,照映得空中与江面上下彤红,水天一色,鲜艳美丽,分外娇娆,令人陶醉神怡,一夜不眠奔走的困倦,早已消失。
民兵队伍回到街上时,不少街坊站在门前注视我们,心里肯定会想昨夜发生了什么情况呢?在街坊们关注目光下,我们觉得有点自豪,当民兵是光荣的,是有政治地位的,是党和政府信任的。

本公众号往期作品选读

磨小云丨家乡旧日那条港口驳艇桥

2020年广西“藤县粉葛杯”全国近体诗大赛获奖作品公示

李琼丨庚子年下半年诗词小辑

何海荣丨庚子年诗词集

燕浔风丨《书录何海荣诗词选一百首》(三)

磨小云丨昔日的蒙江河口横水渡

铭记一段岁月,追寻几许乡情。《安城风韵》,一本值得收藏的经典书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西江水月

微信号:xjsy2008

(0)

相关推荐

  • 故乡的老屋(散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年近九旬的爷爷奶奶在半月之内相继去世.一年后,父亲晋升中级职称,我们全家"农转非"迁到煤城,老家只留下一处搬不走的老屋.我在农村生活了十四年,对老家再熟悉不过 ...

  • 【散文】郭今/故乡的风景

    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郭今 我在农村生活的时间不多,对乡村的记忆是零零散散的.但就是这些零零散散的记忆,在后来的日子,时常从我的脑海里跳跃出来,提醒着我,那里是我 ...

  • 五音疗疾丨疏肝利胆,理气解郁《小城故事》《人面桃花》《月朦胧

    五音疗疾丨疏肝利胆,理气解郁《小城故事》《人面桃花》《月朦胧

  • 小城故事多丨话说大理挖色镇小城村本主

    本主李珠一家 如果说苍山洱海是大自然的馈赠, 那么大城.小城则是历史沉淀的至宝. 游客们往往会迷恋大理风.花.雪.月带来的奇特景观.殊不知,在挖色古渔镇,还有不为人知的大城.小城古村落.关于古村落的故 ...

  • 闲思| 清迈:小城故事知多少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清迈,这是邓丽君生前最喜爱的城市,最终连生命都折损在这里.这个小城确实如歌中所唱,故事多.乐趣多,而且你待得越久就越喜爱它. 去年我们一家三口 ...

  • 我歌单 流行(16)《小城故事》邓丽君

    歌曲<小城故事> 词:庄奴 曲:汤尼 小城故事多 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 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 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谈的谈说的说 小城故事真不错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 ...

  • 主持人梦桐 徐俐 李红跨界演唱《昨夜星辰 小城故事 甜蜜蜜》

    视频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视频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

  • 小城故事

    到了清迈才知道,这是邓丽君最喜欢的城市,<小城故事>唱的就是这里,张国荣唯一一套不动产就买在这里,他生前每年都来清迈度假.董小姐让我回去整理一下清迈的攻略,我来清迈基本没有攻略,就逛吃逛吃 ...

  • 道口古镇:“小城故事音乐酒馆”盛大开业,欢迎光临

    河南滑县,道口古镇"小城故事音乐酒馆"盛大开业.

  • 民乐合奏《小城故事》

    此视频是北海民族乐队于2014年演奏的民乐合奏<小城故事>,请大家欣赏. 此视频是北海民族乐队于2014年演奏的民乐合奏<小城故事>,请大家欣赏. 展开

  •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