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让孩子说“对不起”了!根本不管用
全文1874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在家庭和学校中学习到:伤害了别人的时候要说“对不起”。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句“对不起”并不表示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曾听一位妈妈说:“儿子总是在外面惹是生非,事后我们要求孩子上门道歉,孩子也配合。但后面该惹的祸却一点没有减少。我怀疑他根本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像这样的孩子,其实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那句“对不起”更像是为了应付大人,堵住他们说教的嘴。
最后演变成:“对不起,我下次还敢。”
道歉的第一步:
是孩子承认“我做错了”
曾经看到这样一幕:
有个小男生动手打了一起玩的小朋友,小孩子大哭。一旁正在聊天的家长匆匆赶来。
了解前因后果的妈妈轻轻推了推孩子说:“赶紧给人家道歉!”
小男生扭扭捏捏地说:“对不起!”
但那个小朋友并没有止住哭声,两边的家长一直想方设法地哄,打人的孩子却很不以为然,在旁边小声道:“我都说过对不起了,还想我怎样啊!”
很多说着“对不起”的孩子认为只要说了这句话,对方就一定要原谅自己,犯下的错也就可以一笔勾销。
大人有时候也是为了面子,孩子能认个错就完事,也不会多说什么。
在整个事件中,孩子学习不到任何东西。
时间久了,这种没有反省过程的道歉,更让孩子分不清是非对错,他们下次遇事会很自然说着“对不起”,却还是会一直重复犯错。
真诚道歉的第一步应该是:“我意识到并承认自己错了。”
所以面对孩子犯错,父母做得第一件事不是一味地苛责,催促孩子快速道歉,而是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错在哪里。
有的孩子其实心里也会产生愧疚,大人不妨先去谈谈他的感受,表示理解与共情,再来回过来分析他的错误所在,最后再引导孩子道歉。
劳拉·马卡姆博士曾说:“孩子犯错,父母首先要给孩子一种安全感,也就是说,不发怒,不回避。”
父母用这种处理方式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怪你犯了错,但是我们希望你有担当。”当孩子内心安全感慢慢建立起来,他才能更好地反思自己。
“对不起”只是道歉的开始
行动才是重要的一环
对不起,只是道歉的第一步,并不是结束。
在孩子的道歉行为里,家长们常常忽略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在一个儿童乐园里,一个4岁的小女孩专心致志地在角落堆沙子玩,花了半天才堆出一个房子的模样。这时,旁边打闹的小男孩不小心跌坐在她的沙堆上,小女孩哇哇大哭。
男孩赶紧慌慌张张地道歉:“对不起,小妹妹,我不是故意的。”
他蹲到女孩子旁边:“我帮你重新堆起来,好不好。”
小女孩止住了哭声,她似乎原谅了男孩的过失,两个人一起堆起了沙子。
这个小男孩其实就做了很好的道歉榜样,“对不起”只是道歉的开始,接下来的弥补行为才是更为重要的一环。
这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关键。所有人都应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孩子也不例外。
前几天看了东野圭吾的小说《红手指》,十分感慨。
文中的小男孩残忍杀害一个7岁的小女孩,却从未表露出一丝丝愧疚和悔意,他把这个难题丢给父母去承担,自己则像没事人一样呆在房间里,嘴里还一直在嘟囔着:烦死了。
当警察把他带进审讯室里,这个孩子开口说得唯一一句话则是:“都怪我父母。”
没有道歉,推卸责任,这样孩子很难在成长之路上走得稳稳当当。
而小男孩有这样的反应,很大程度是源于那个总是包庇他犯错的母亲。
做了错事没有悔过之心的孩子,不能生发出责任心,他也无法自主、自立。
我们让孩子学习道歉,不仅是为了修复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通过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才是道歉的真谛。
事后反省,并强化孩子道歉的行为
当孩子道完歉之后,父母不妨找个时间,再来和他复盘事情的过程,不是为了再次批评他,而是为了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
期间,我们可以表扬一下孩子的道歉行为:“道歉有时候会很难,但是那是正确的做法,你做得很对。”
强化孩子的道歉行为,既能够帮助孩子认识错误,也能让孩子看到道歉的价值。
道歉这件小事,几乎贯穿孩子一生中的所有人际关系。
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后有责任心,请教会孩子认真地道歉吧。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钱志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