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一字】说“寅”
提起“寅”字,你会想起成语“寅吃卯粮”,你会想起“寅时”,你还会想起《离骚》中的“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甚至还有一些以“寅”作偏旁的汉字。可以这么说,“寅”字的使用频率和范围虽然不高,但仍是活在人们口中的字。本期且斗胆尝试来说一说这个字,有考虑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先来看东汉时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的说法。《说文》曰:“寅,髌也。正月,阳气动,去黄泉,欲上出,阴尚强,像宀不达,髌寅于下也。凡寅之属皆从寅。”“髌”者为何?“髌”者,从骨,宾声。简言之,“髌”就是“膝盖骨”,也可用于动词,表示一种剔除髌骨之酷刑,故而引申出“摈弃”之义。如此一来许慎的这段话大意就清楚了,他是说,“寅代表正月,此时阳气发动,离开地底黄泉,想要向地上冒出,但地面的阴气还很强,就像屋盖一样遮盖,使阳气不能通达地面,隐伏在地下。所有与寅相关的字,都采用'寅’作偏旁。”许慎的这种解释,掺杂了一些玄的成分,个中原因或许还是他所在时代的限制,更主要原因还是未见到比小篆更为古老的字体——甲骨文。
清儒大家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指出,“髌,字之误也,当作'濥(yǐn)’,《史记》、《淮南王》书作'螾’。《律》书作'万物螾’,高注曰'螾动生皃’。《律历志》曰:'引达於寅。’《释名》曰:'寅,演也,演生万物也。’”“螾”为何物呢?其实就是“蚯蚓”,“螾”与“蚓”算是异体字。记得荀子《劝学篇》说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可知“蚓”在古人那里是被当作“用心专一”的象征。段玉裁的这种说法,似乎更能说明许慎在《说文》中为“寅”所作的注解。“寅,演也”,许慎之后顾野王在其《玉篇》中也如此说,而且还进一步解释说“寅”亦“强也”。
如今,从其甲骨文字形来看,“寅”字是一个象形字。据学者指出,其甲骨文字形上部的一竖表示脐带,其顶端的箭头表示正有一股力量牵引着胎盘,使其迫降;中间的“口”形,表示母体的产门;“口”形之下的那部分,表示在母体内的胎盘。三部分组合,形象的描绘了一幅胎儿产出后,尚未产出的胎盘仍然依赖着脐带牵引着的情景。所以“寅”字的本义就是“引导胎盘下降”。引导胎盘下降需要小心翼翼,也常常心怀对生命的虔敬。而且,由于新生命的降临是一件为家人期盼已久、欣喜、值得欢庆的大事,所以“寅”被引申出“虔敬”、“恭敬”、“迎接”等义。汉以后很多古书都有记载和解释。《尔雅·释诂下》:“寅,敬也。”《字汇·宀部》:“寅,恭也。”《书·尧典》:“寅宾出日。”孔安国传曰:“寅,敬也。”《后汉书·孝殇帝纪》:“兢兢寅畏。”李贤注曰:“寅,敬也。”再看《书·尧典》里的“寅宾出日”这句,它是说“上古先民恭敬地迎接太阳的升起”,由此或许可知“寅”还能引申出“迎接”之义。还有一些与“寅”有关的词语,比如“寅亮”,恭敬信奉;比如“寅畏”,恭敬畏惧;又如“寅清”,言行恭谨,持心清正。这样我们可以看得出,“寅”字自创制后在人们心里的位置是很高的,如“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一般存在,也还是很庄重的。
“寅”字在古代天文之中作为位列第三的地支,也是借用的缘故。“寅”同时也是星次序数之一。据古代天文学文献记载,十二星次中的“析木”为寅。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寅,又以命天体之十二宫。”《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唐代时陆德明释文曰:“谓日月交汇于十二次也,寅曰析木。”于是乎,“寅”的五行被赋予了“木”的属性。王充在《论衡·物势》篇就说,“寅,木也”。并且“寅”与十二生肖中的“虎”对应,故而“寅”也是“虎”的代名词,如“寅皮”,老虎皮,“寅人”亦指属虎的人。
“寅”在历法中既能用于纪年,也能用以纪月,同时也可以纪日。它在表示纪年时,太岁(反木星)运行到析木即为“寅年”,“太岁”的名称就叫“摄提格”。《尔雅·释天》就说“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史记·历书》也云:“寅名摄提格。”更有后人说“寅分星辰将降祸”。“寅”在用以纪月时,表示的是夏历的正月,如“寅正”,夏时农历的正月。而它在用以纪时当中,《论衡·说日》云:“今案察五月之时,日出於寅,入於戌。”这就是说“寅时”指的是凌晨三点至五点之间这段时间。比如《西游记》中的“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即是指“寅时尚未天明,卯时方才日出”。又比如“寅正一刻”,指四点一刻。我国先秦著名爱国士人屈原曾在其《离骚》中叙述其出生之日时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就是讲屈原生于“寅年”“孟春正月”“寅日”的这一天。这是“寅”作为地支的说法。
“寅”还可以表示对同僚的敬称。《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中便有“老寅台青目一二,足感盛情,类似的例子还有如“若论小弟无识,也不该邀寅兄去而复返。”同时呢,古代时候诸如“寅翁”与“寅兄”皆可以表示对在同一部门做事者或旧时同僚之间的敬称,“寅丈”更能表示对同僚的尊称。
“寅”字表示姓氏可以说是来源已久,据说与“演”姓密切相关。相传“演姓”祖先居住在湖北麻城,原并不姓“演”,而姓“寅”,但由于一次战乱而使“寅姓”家族发生了变迁,这一派系就来到了陕西。由于战乱中祖先有人遭到了官府追捕,来到现籍后,联系到附近的一条河,便改为“演”姓,春秋时期卫国有大夫叫弘演的。但是直到现在此种说法尚需进一步的证实。不管如何,今天来看已算是罕见之姓。据调查资料显示,现代北京、武汉、成都有演姓。《续通志·氏族略六》曾记载:“寅,见《说苑》。宋寅午辰,嘉兴教授。”
说到这,想必诸君都会想起明代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画家,没错,他就是唐寅。唐寅,字伯虎,时人经常以“唐伯虎”来称呼。古人的名与字往往即是如此,意义相关或相同,“寅”与“伯虎”就是这样。“唐寅”在我国绘画史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他在山水、人物、花鸟等方面颇有建树。关于他的传奇故事那时民间有很多,拥有多个流传故事版本,比如“三笑佳人”,比如“唐伯虎点秋香”等,如今更有影视作品《唐伯虎点秋香》和《三笑之才子佳人》以此为题材。由此,“唐寅”之名气可见一斑。
此外,还有成语“寅吃卯粮”或“寅支卯粮”,想必诸君也都不陌生,大意就是寅年吃了卯年的粮,这一年提前支用了下一年的粮,引申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预先挪用眼下只能亏空的财物或还没到手的收入,不顾将来。明无名氏《龙图公案·借衣》:“先后是伊妻子,何故寅年要吃卯年粮;终究是伊家室,不合今日先讨明日饭,先缺后空。”其实今日信用卡使用的现象,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寅吃卯粮”。但是呢这种消费观念在如今社会又不能一概说对或错,合理而科学地使用,会收到事倍功半之效;如若使用不当,且陷入恶性还债的旋涡,那样就成无限悲剧了,那样真的就是“寅吃卯粮”了。信用卡作为现代金融行业越来越受宠的支付方式,甚至一些第三方平台,如支付宝、微信等,也陆续支持这种信用消费。这固然是时代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革新自然也是方便了很多人以及很多时候,但也真的有一些人会因此而濒临破产。此所谓,“万事皆有度”,当信用消费超过自己偿付能力之时,那就转喜为悲。
本期这个“寅”字从字形、字义到地支、姓氏等,说了许多,也颇有感触。“寅”字造字之初便有对人类降生之不易的崇高敬意,几经演变与引申,内涵亦日趋丰富,至今仍有很多人以“寅”为名或为姓的现象。可以想象得到,曾经先祖为后代所打下的烙印已然深深镌刻在后世人们的心里,诚可谓幸也!
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