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教师怎么阅读教育理论书籍
2019年12月26日,在浙江的著名学府,明清贡院所在地,鲁迅等著名大师讲过课的地方――杭州高级中学,在学校的古朴典雅的“读写美在斯”书房中,为杭州市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学术小组第二届、第三届的50多位小伙伴们做了一个专题的经验分享讲座,主题是:教师怎么阅读教育理论书籍。
我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教师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的三个主张:
一是深读+多读
深读就是每年要确定一个主题精读1-2本权威的、最新的专著(权威,指导意义为人们公认;最新,能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
多读就是要围绕这个主题,寻找相关的、有兴趣的书籍多读一些,不必精读,只要选择自己有兴趣、有困惑的点多就行了,也即参考要泛读一片。
深读,意在形成基本概念,确立知识体系;多读,目的是为了形成组合而成的创新式的体系化的理论观点,发展自己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思法。
二是思之+用之
思之就是读后要追问一下,多想一想为什么?还能怎么样?对我有什么启示?对实践有什么用处?要把这些思考的所获及时记录下来备用。读书随笔是我的一个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用之就是要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工作中、实践中试一试这个理论的功用。我的做法是用最新的理论指导我自己联系的学校的课题研究,努力让自己头脑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思与用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思想与作者对话并发生碰撞,让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实践理论,从而让书本上的知识成为真正的自己的东西。
三是主题+规划。
主题就是要做到一年确定一个与工作和研究相关的主题,系统地读几本书。如今我的研究方向是课程与教学,所以我的阅读基本上集中的课程理论和课堂教学理论方面。
规划就是每年的读书要有一个基本计划安排,精读的书要选好,参考则可以根据最新的与主题相关的书籍出版情况确定。
参考书与精读书是可以动态调整的,即在碰到阅读过程中特别有启发的,能引起更多思考和联想的书,就把它升格精读;而读着读着读不下去的书也可以放弃。在一个阶段要围绕1-2个主题系统地进行阅读,可以采取专著+论文式的阅读。读权威专著可以掌握权威的公认的理论观点,读最新论文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
我是结合自己2017-2018年阅读《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二本精读书展开我的分享的。以这二本书为精读书目,我还泛读了类似的6本专著。那一个年度,我阅读了8本教育理论专著和一批论文(有五六十篇)。
我还向小伙伴们呈现了个人2017-2018年的读书收获--运用那些书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思考,并用于指导一些学校的课题研究实践,再根据思考与学校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共撰写了8篇论文,其中已有6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讲座的最后,我把自己的经验概括为:
教师读书需要学、思、用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用则虚
用而不思不学则废
从结束后小伙伴们的反响看,我的这一次讲座还是比较成功的,能够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示。
这一次的活动,标志着我负责的2019年杭州市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学术小组的培训研讨的任务比较圆满地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