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第三十六讲《盗火》

我们开始今天的读书会分享哈,今天分享的书是《盗火》。这是一本蛮经典的书,当时听万维钢老师讲精英日课,立马就上手买了一本英文版,然后也没看,后来图书馆进了这本书的中文版,借了过来,也好久没看,这次因为分享这本书总算认真读了读。

这本书的可读性还是挺强的,尽管是非虚构作品,也挺严肃。万维钢老师的解读版本,有将近一个小时,分了五点进行展开,讲的很有意思。我听过一遍,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事实:

1,关于神经神学的实验

2,关于智能药物的滥用

第一个事实挺让我震惊的,讲了一个被禁止的实验,这个实验是怎么回事呢?

1,针对神学院的学生进行的实验,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控制组,对照组服用的药物除了不影响认知,其他生理影响与控制组一致,控制组让其服用某种致幻剂,这种致幻剂还不至于上瘾,但对认知有影响,会让人有神秘体验;

2,控制组反映他们在参加教会活动的时候体验到神秘体验(譬如见到神,与神对话,对耶稣基督的受难感同身受等)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3,但这不是最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方,最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方是这实验的影响很深远,甚至可以说是影响受试者的一生。十个控制组的神学院学生,九个选择了牧师作为终身志业;而对照组则没有一人。

--------------------------------

我当时听了这个实验就特别震惊,想到所谓人的自由意志真是那么自由么?还是其实受制于我们的生理,心理体验?

而关于第二个事实也很有趣,是关于智能药物,或者通俗地说叫做聪明药的滥用。这种药物一般是用来治疗ADHD,小儿多动症或者注意力缺陷综合症的。这种药也属于处方药,不是随便就能拿到,但这种药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帮助人注意力集中,进而提高记忆力以及学习效率

注意力会影响记忆,所以有一句话,记忆的艺术是注意的艺术。一切能够影响我们注意力的事物、因素也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力。进而影响我们的认知表现。

这种聪明药滥用到什么程度呢?2012年调查发现,常青藤学校的学生20%在考前服用这种药物,帮助考试取得好成绩,而到了2015年,这个比例上升到1/3.

另一个事实是人们讨论这种药是否应该禁用,往往给出的理由不是基于其副作用还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它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而是考虑这是否影响竞争的公平,就像田径赛场上,运动员服用兴奋剂。

这个事实很有意思,不知各位看过两部电影没有?一部是《超体》,将大脑的潜能说的神乎其神,夸张的不得了。

还有一部是《Limitless》,讲的也是服药后人类的认知状态发生显著的变化,这部电影还改编成了电视剧。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41269/

这是豆瓣上对Limitless的介绍,翻译成中文叫《永无止境》

《Limitless》 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于理想聪明药的期待,而这其实就是对于盗火技术的期待

所谓盗火,就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出神(ecstasis)的状态,使得大脑的认知状态发生转变,the switch。

而这样的转变之后,有什么结果呢?结果是创造力获得200%的提升,学习能力方面490%的提升,生产效率方面500%的提升。面对如此惊人的结果,人们常常选择忽略其可能的副作用

在这本书中给出的事实是几乎所有亿万富翁,那些靠着自己的创造力、领导力,总之靠着自己的本事打天下的人,在书中被知情人描述都在定期服用迷幻剂。其中包括乔布斯,而据我所知乔布斯对于冥想也是非常热爱的。

冥想也是盗火技术中心重要的一项,而且是副作用最小,最广为接受的技术,其不足之处在于太慢了,要修炼有成,达到可以让大脑进入发出伽马波---所谓创造力爆发的状态的一种脑波,需要34000小时的冥想训练----研究发现西藏僧人在打坐冥想中有这样的脑波出现,而这意味着三十年的苦修,真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实际上都去磨刀去了。

这样的速度是肯定不能被接受的,所以有人发明了辅助头盔,有人对冥想的功夫进行了改进,缩减到四天,2009年,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仅仅四天的冥想对注意力,记忆力,警惕性,创造力和认知灵活性也有显著的提高。

万维钢老师最近在解读《生活黑客》这本书,我觉得《盗火》与生活黑客一脉相承,是同一条线上的不同表现。《盗火》其实就是生活黑客在巅峰表现上做出的尝试,这与创新者阶层的出现或者说对于精神,物质成功有强烈追求者的大量涌现都关系密切,这是其发展的社会背景。

在《盗火》里有过介绍,介绍了对于精神运动的追逐,以前被当做精神病的边缘人士,成为了精神突破的象征,这倒是让我想起了我国前段时间爆红的流浪大师。不过两者还是有许多的差别

在书中介绍了一套视频,被作者认为是历史上十大精神“集会”之一。指的是2009年2月,奥普拉与埃克哈特.托利合作,制作的十集名为<Oprah and Eckhart: A new Earth>的网上视频集,阐述了托利对精神独特的理解。来自139个不同国家的1100万人观看了这些视频----这是我看书才知道的讯息,我没看过这一套视频。

http://www.oprah.com/app/a-new-earth.html

这是这个网站所在

托利在一般人看来,简直就是精神病,是人生失败的典型代表。他在战后德国的残垣断瓦中长大,患有极度的焦虑症和严重的抑郁症。10岁时,他密谋自杀。29岁时,即将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他却精神崩溃了。

托利辍学,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无家可归,大部分时间坐在伦敦市中心的公园长椅上。他几乎总能非常愉快地度过这些时光。此时只有他和宇宙独处,而他至今仍保持这种习惯----让我想到了庄子逍遥游的一句形容这种状态: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逍遥游》

作者在书中这样描述,托利使出神变得平稳,使这种暂时、无私、永恒、非刻意的异常状态经历成为他永恒现实的一部分。但如果是10年或20年前,传统的心理学家对他的评价大不相同,会把他关在精神病院,喂服镇静剂,进行电击疗法。而如今他被当做大师膜拜,他的“布道”成为盗火技术孜孜以求的STER状态的福音书。

他的主要论点是,通过非自我性,非时间性,非刻意性的体验----他称之为“当下的力量”----我们可以生活在无穷无尽的富足里。

-----------------------------------

这段内容让我想到电影《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我也特别喜欢看心理学家对精神病人的采访笔记,像疯癫笔记等,他们的世界观与我们是如此不同,而常常有时又自圆其说,给我们以启迪。

而至于后者“当下的力量”,让我想起了我曾经一度非常迷恋的灵性导师,印度的大师克里希那穆提,他的文字是那么通灵,显得深刻无比,似乎隐藏着真理,他提倡的“觉知”与这“当下的力量”,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我同样看到,微信群有群友曾经这样议论,当一个人开始谈论老庄哲学,讲究出世逍遥的道理,这样的人就很Low,就可以断定其在生活中是很失败的Loser,所以逃遁到老庄佛禅这样的务虚思辨之中:)

这样的观点也很有意思,强调世俗的可见的成功,不信那些虚无缥缈的精神体验,如果马云等世界首富来提倡,那还无话可说,如果其他在世俗中不是很成功的人宣扬就难免要嗤之以鼻。这个在整个美国的这场精神运动的思想体系延续中是有很强的力量的,也非常有意思。

在书中的代表人物是沃纳.爱海德Werner Erhard,他把伊莎兰深奥的理论带出亚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腹地。他的人生经历是自学成为汽车销售员,学习动机主要是追求个人发展。

他很快意识到人性潜能运动的许多理论的应用范围超过了精神求索,所以他把伊莎兰启发中各式各样的实践重新包装成有利于善业运作的形式,创建了爱海德训练课程Erhard Seminars Training EST。

他算是成功学的早期导师,或者说生活黑客中的宗师,他把人性潜能运动加进新教的职业道德中。拿破仑.希尔的《思考致富》代替了《薄伽梵歌》,作为课程课文;淘汰了曼荼罗,引进了愿景板。美国的精神市场不断发生变化。

其现代代表则是Tony Robbins的赋权课程,周日大教堂牧师如Joel Osteen向人们布道的成功神学。这些人拓宽了灵性觉知的概念,使得这一概念也包括物质上的满足,你不仅能进入极乐世界,还能在现实中拥有幸福的婚姻,漂亮的新车等等

回到盗火的目标,就是要达成出神的状态,什么是出神的状态呢?

包括如下三点:

1,心流状态

2,沉思、神秘状态

3,致幻状态

这三种状态最常达成,体验的人分别是:

1,艺术家与运动员

2,修行者和圣人

3,嬉皮士,瘾君子

这三种状态看似不同,但其生物学基础都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大脑的脑波状态

2,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状态

我们一般人平常的时候,大脑前额叶皮层广泛活动,保持着理性思考的能力,通过逻辑推理来思考,有意识地从事某些工作,这时候脑波主要是贝塔波。

而如果大脑前额叶皮层活动减弱,脑电波就会从活跃的贝塔波慢慢降低到平和的阿尔法波,类似白日梦的状态;或者跟深度的类似催眠状态的斯塔波;而在创造性的状态的时候,也就是新奇的想法第一次聚集起来并开创出新神经路径,我们在顿悟中体验“捆绑”,处在eureka时刻时,会产生伽马波

伽马波比贝塔波频率还快

而神经化学物质主要指如下六种: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内啡肽,大麻素,血清素,催产素

在心流中,就像我们所检验的大部分状态一样,六种强大的神经传递素以形态各异的序列和浓度开始发挥作用。这些都是能够引起愉悦体验的化学物质。

更具体地看,出神的体验常常在大脑向我们的系统释放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时开始运行。这些神经化学物质能够加快心跳,集中注意力,同时提醒我们警觉起来并加以关注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些化学物质也能够提高大脑模式中的认知能力;

当我们更加深入到出神中去,大脑就能够释放内啡肽和大麻素。它们都能够减少疼痛,让化学反应中生理上的痛苦不再转移,让我们能够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投以更多的注意力。大麻素还能急速增加“横向思考”,让我们在分离的思想之间进行广泛连接。

如果我们以更深的程度进入出神,我们可以体验到血清素和催产素作用过后的余韵,产生宁静、幸福、信任和善于交际的感觉,与此同时我们开始把刚刚才向自身揭晓的信息融合起来。

----------------------------------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书中的介绍,想到了另外两本相关的书,也一并推荐。一本是《高能量姿势》,一本是《积极上瘾》,前者樊登读书会有一期有分享。其中《神奇女侠》女主角的叉腰姿势被哈佛商学院教授认为,如果保持这种姿势两分钟,可以让自信提升,压力下降。

处在出神状态会表现出STER四种特性,分别是无自我性,无时间性,无刻意性以及丰富性。作者在书中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很有意思

我想到的是其实这种出神状态可以类比热恋状态。

人在热恋状态中,会体会到自我的藩篱被打破,与自己所爱的人融合的状态,觉得他/她的快乐,强大,进步就是自己的快乐,强大,进步,会忘却自己的存在,变得更加无私,关心对方的利益;变得更加的勇敢,自信,觉得自己在爱情的感召下,似乎无所不能。

----与此类似的状态譬如在大游行之中,譬如在集体主义的狂欢之中,在打鸡血的广场效应之下。

作者在《盗火》一书的最后一部分,对这些不同寻常的状态给出相应警示的时候,就提到心理学家将“耶路撒冷综合症”的反应称为“极度自我膨胀”。火人节建议参与者至少参加活动一个月后再去做改变生活的决定;在线精神药物百科全书这样的线上论坛有许多类似“不要相信人和你所想的东西”这样的建议。

2009年,瑞士神经科学家皮特.布鲁格发现,神经系统中含有更多多巴胺的人相信秘密阴谋与异形绑架的可能性会更大,这些人正遭受着阿波菲尼亚状态,“一种被富有意义的巧合所征服的趋向”,而且常常察觉到一些其他人浑然不觉的模式。----这一点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广义迷信》有过介绍:

------------------------------

那迷信思维到底是什么思维呢?咱们先说一个洞见:当人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候,就会有迷信思维。

明知道做了也不一定好使,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因为不做心里就不踏实 —— 这就是迷信。

反思自己到底是理性探索还是已经陷入迷信,我们需要问两个问题。

第一,你相不相信身边有些事情是你不管做什么都控制不了的。

第二,你相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发生的。

据此,我想把迷信分成四个等级。

第一级是求神保佑。这个比较低级,寄希望于一种无法证明其存在的神秘力量,把命运交给神。

第二级是追求好运气。这有点自我奋斗的意思,棒球运动员的小仪式和鸽子的多余动作,都算是积极的探索。

第三级是阴谋论。不相信有什么巧合,认为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有缘故的。

比如我前天还在网上看到人说,德国队

第四级很难识别,是随时随地都能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从第一级到第四级,越低级的迷信越明显,越高级的越普遍。

所谓迷信,就是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寻找道理,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找到意义,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在没有因果的地方强加因果。

----以上引自《广义迷信》

---------------------------------------------------------

所谓阿波菲尼亚状态(apophenia),是一种征兆,在这种征兆下,人体趋向于一种特殊的感知模式,即以频率混乱的数据为媒介,来感知外界有特定意义的信息。

当前额叶皮层功能关闭,神经冲动控制了一切(在狂热情绪下),长期规划能力,批判推理能力也都下线了。

我们丧失了自己的检查与平衡功能,再加上富余下来的多巴胺告诉说,自己正在建立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马上付诸实施---那就是,我自己就是非常重要的,怎么能没有人听我说话呢?(没有权力的时候,会显得很可笑;有权力的时候这种想法会显得很可怕)

-------------------------------

再来看无时间性,这钟特性在热恋中也体现充分,爱因斯坦向公众解读相对论的时候,就做过类似的类比(我看到两个版本,不排除都是杜撰):)

1,“一个男人与美女对坐1小时,会觉得似乎只过了1分钟;但如果让他坐在热火炉上1分钟,却会觉得似乎过了不止1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2,一个老太太在看完电影《卡门》后在电影院门口正巧遇到爱因斯坦。于是就问:“请问你就是搞相对论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说:“是啊,你有什么问题么?”;老太太说:“能解释一下什么是相对论么?”,你猜爱因斯坦怎么回答?

爱因斯坦说:“当你在家焦急的等待你的孙子的回家归来的时候10分钟是多么的漫长,而你在看电影《卡门》的时候100分钟是不是感觉多么的短暂!,这一下子老太太明白了。

---------------------

《盗火》一书中讨论无时间性,特别有意思,首先给我增加了一个冷知识,在谷歌上搜索时间,会出来超过115亿条搜索结果,而搜索性,27.5亿条,钱,20亿条;时间以及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成为笔性生活和赚钱重要五倍的事情:---难怪万维钢老师在解读《生活黑客》的第二篇讲的就是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内容

对于时间的研究,有一本书值得一提,就是心理学家津巴多的名作《时间悖论》,津巴多是时间知觉领域的先锋,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我们的视觉由枕叶单独负责,而时间并不像视觉,时间的感觉是一种分布式的知觉,整个大脑,整个前额叶皮层都在计算。当我们处于“短暂前额减退”时,前额叶皮层功能下线,无法再进行这种对于时间的计算。

没有了区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能力,我们便陷入了延长了的“现在”,研究者称为“深度的现在”。

原因是这时我们会花费精力重新分配注意力,我们每秒吸收的数据增加,并且处理得更快,当我们更快地处理更多信息时,每一刻似乎都变长了---这就是所谓延长了的“现在”

出神状态的无时间性,意味着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现在,我们不再仔细回顾昨日那如此痛苦以致想要避免再次重复的经历,我们也不再幻想比今天更好的明天。这时候掌管我们恐惧情绪的大脑结构杏仁核,也停止了反应。---这就是所谓活在当下;

到底是应该活在当下还是活在未来?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活在当下是无时间性的特点,也是我很早看成功学经典《人性的优点》的时候,讲到如何战胜烦恼的方法,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建议;

----------------------------

那么他成功的秘诀何在呢?

他认为这完全是因为他活在所谓“完全独立的今天”里,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在奥斯勒爵士到耶鲁大学演讲的几个月前,他乘着一艘巨轮横渡大西洋,看见船长站在舵房里,按下一个按钮,立即听到发出一阵机械运转的声音,船的几个部分就立即彼此隔绝开来——隔成几个完全防水的隔舱。

奥斯勒爵士对那些耶鲁的学生说,你们每一个人,组织都要比那条大海轮精美得多,所要走的航程也更远,我要劝告各位的是你们也要学习那位船长,知道怎样控制一切,而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面,才是在航程中确保完全最好的方法。

到舵房去,你会发现那些大的隔舱至少都可以使用,按下按扭,注意听你生活的每一个层面,用铁门把未来也隔断——隔断已经死去的明天,然后你就保险了。

你有的是今天,切断过去,让已死的过去埋葬掉,切断那些会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明日的重担,加上昨日的重担,就会成为今日的最大的障碍,要把未来像过去一样紧紧地关在门外,未来就在于今天,没有明天这个东西,人类得到救赎的日子就是现在,精力的浪费、精神的苦闷,都会紧随着一个未来担忧的人。那么把船前船后的大隔舱都关断吧,准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奥斯勒博士是不是说我们不应该为明天而下工夫准备呢?绝不是这样。在那次讲演里,他还说过,为明日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要集中你所有的智慧与热诚,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一定要为明天着想,不错,要小心地考虑、计划和准备,可是不要担忧。

----以上引自《人性的优点》

---------------------------------

这是《人性的优点》 第一章抗拒忧虑的节选,我记得我读到的时候大概是读初中时,都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情了,但印象特别深刻。

而认为人应该活在未来,则是李笑来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颇费篇幅集中阐述的人生哲学的基石之一。都挺有道理。

而李笑来讲的活在未来的道理,我理解主要是如下三点:

1,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少年穷但不困,有希望

2,抱着成长的眼光,远大的理想,慢慢积累,方向明确,步履坚定

3,不怕丢脸,不怕犯错,不怕起点低,相信自己能提高,能进步,能改进

但在《盗火》一书中,作者对于过去,现在,未来的认识,是从获取信息是否可靠的角度来思考的。

1,我们对于过去的记忆反复而易变,而且常常改动

---就像室痛苦的婚姻所重写的蜜月图画书。“记忆失真在人类中很基本,也很常见,不太可能有人能够幸免”与其说过去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的存档图书馆,还不如说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心流所指导的个人传记---这说的还主要是个人的自传体记忆,像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更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2,现在才是时空穿梭中唯一能够获取可靠信息的地方

3,对未来的展望也不过如此,当我们试图预测将来会怎样时,正确率是很低的。我们倾向于认为不远的将来大概会跟刚刚过去的一切非常相似。后见之明中觉得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在展望未来的预测中往往并不可见

好,今天就分享到这吧!这本书内容很丰富,很有意思,强烈推荐!

在读书分享中,有群友问到哪部电影可以了解这些关于时间的?

我的回答:

我对与时间有关的电影都特别感兴趣,不过了解关于时间特点的电影一下子还真想不出来;

我想到的譬如关于同一天时间不断循环的,像《罗拉快跑》《土拨鼠之日》《明日边缘》《忌日快乐1,2》;

时间穿梭的《蝴蝶效应》1,2,3,《回到未来》,甚至像《星际穿越》;

以及不同时间点对话的,像《海市蜃楼》《黑洞频率》。我都挺喜欢的。

最后,为下次读书分享做个预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