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点上的二发:从没想过这么糟糕的比赛还能这么好看
疫情令全球体坛瘫痪,没有新比赛,CCTV5、CCTV5+翻来覆去播着老比赛,真是无聊死了。
微博上的网球新闻也尽是些花边,例如球员们宅在家花式练球的小视频,真是无聊死了——好吧,拉法晒厨艺还是可以看一下的。
你知道,人无聊的时候就会在互联网上穷碧落搜刮些什么。
这两天我搜刮到两部网球电影,竟都是没看过的。
在豆瓣一部无评分、一部只有92人评价,都挺冷门。
但因为是网球题材,还是要看一下的。
《2nd Serve》(又名《欧文的网球赛》)
2012年美国片,豆瓣无评分、IMDb 5.6分。
一句话概括剧情:一个沉沦的快40岁网球职业球员,在一个三流俱乐部完成自我救赎,重新找回打球的热情,还收获了和女上司的爱情。
2nd Serve就是二发,网球术语,指一发失误后你有第二次发球的机会。
用它比喻失意人生的再次出发,倒是蛮熨帖的。
乔什·霍普金斯饰演男主人公欧文,从别人的转述可知,他曾经在青少年时期是优秀球员,转战成人赛也风光过一阵,有赞助商有粉丝有号召力,后来被赌球毁了职业生涯,在当地一家最好的俱乐部当教练,但酗酒、辱骂孩童球员、私生活混乱,曾经不如他的同侪是俱乐部经理,把他解雇了。
但除了网球他也别无专长,为了谋生,来到了另一家硬件软件都很差的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的几个教练都是鱼腩、练球的会员资质也惨不忍睹,球场都开裂长出了杂草。
片中还cue了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哈哈。
初来乍到的欧文懈怠度日,但一时热血,答应了旧东家的挑衅。
两家俱乐部的第一次团战,还以为会火花四溅。
结果一番叫嚣和摆pose,实际竟然只是在中餐厅里来一场大胃王比拼,欧文他们输了。
气急败坏之际,欧文又下战书,要在当地一个网球团体赛再战。
这个团体赛赛制很奇葩,不过我还是介绍一下吧,有没有参考性你来判断。
打五场,一盘定胜负,抢8局。
第一场初级混双比赛、第二场每队派三名性别不限的职业球员接力双打赛、第三场是一名职业球员搭一名业余球员的男双赛、第四场是6名女球员轮流上场的接力女双赛、第五场是职业对职业的男单赛。
作为一个常年观看职业网球比赛的影迷,必须得忍受片中呈现的糟糕的网球技艺。
即使欧文人设是职业球员,但他的动作和移动看起来也只是业余3.0——顶多3.5的架势。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欧文的网球赛》是运动喜剧,且不是R级,网球是剧情的核心元素,不仅事关人物身份,也是戏剧冲突发生的场所。
或许是弥补拍网球露怯,编剧给男主还加了一重爱好,业余写诗。
欧文写了一首诗,就叫《二发》,也是点题了。
一条细线分开昼夜,分开光暗
一条细线分开隐藏与显露
如此分明,毫无失误
一生的劳累与玩耍
红土球场被网刻出深痕,细白的边缘
唯有在网球比赛里爱毫无意义①
离开球场,爱是全部,是血肉心灵
赛场外的输与赢
这次不要错过记号,一条崭新的线
二发属于我们
(注释①:在网球比赛的计分,用“love”表示“0”)
要说《欧文的网球赛》的最大意义,是向我们普及了一个金字塔底层职业球员的生涯之路。
欧文快40岁,打了二三十年网球,他曾经有一些成就,但没有完成学业,所以就想,教网球也不错,然后就开始当教练了,他一度严格地按表操课,但身边仍有很多诱惑,他睡得很晚,在阳光下挥动球拍,晒黑了皮肤,却可能得皮肤癌,大多数他教过的球员都比他要成功,就事论事,他只是个垫脚石,早过了可以不顾一切的年纪。
很多职业网球选手都想有一番成就,结果呢,后来都是去当了网球教练。事实如此,他们是体制下的产物,除了网球,他们什么都不会。
但不管是打球还是执教,终归是要给自己的工作找到一些意义,打出名堂或者教出一个打出名堂的人,都会成为一艘带你穿过迷雾的船。
影片结局没有流俗地让欧文赢下比赛,他在大比分落后时,用不入流的手段干扰对方发球,获得喘息后绝地反攻,一度迫近比分,但最终还是输掉了比赛。
讲真,要真是安排他赢了,那就更恶心网球了。
但欧文,显然也没有太沮丧,俱乐部的人都过来拥抱他,对手也过来发offer。
有时候你输了,但似乎你收获了更多。
当然,这是在电影里,若在现实,成王败寇,输了就赶紧收拾球包离场吧,连一句虽败犹荣,都显得矫情。
《Break Point》(破发点)
2015年美国片,豆瓣6.4分、IMDb 6.0分。分级是R级。
一句话概括剧情:为了赢得参加大满贯男双赛事的机会,一对已经关系疏远的两兄弟重新结对。
Break Point就是破发点,网球术语,指对手发球局你再拿一分就破发。
杰瑞米·西斯托饰演哥哥吉米,大卫·瓦尔顿饰演弟弟达伦。
达伦提到他已33岁,那吉米应该更老,虽然对于双打选手来说,年龄的range会宽一点,但这个年纪还在底层小赛事混,无疑也是艰辛讨生活的状态。
片中cue到了现实中男子网坛最成功的双打搭档布莱恩兄弟,这俩就是年过40仍在打,虽已丧失曾经的统治力但还有一定竞争力,不过他们也宣布在2020年美网之后将退役。
达伦当了7年的代课老师,一朝失业,班上一个11岁的男孩一路追随他,像是原生家庭疏离后的情感寄托,又像是有点莫名的情愫。
吉米则是场上吊儿郎当、场下酗酒讲脏话的混蛋样,战绩不怎么样,但自视还颇高,反正就是输球怪搭档怨对手、赢球则姿态嚣张的那种人。
兄弟俩应该年轻时搭档过,但丧母后哥哥甩下弟弟和另一个看起来更厉害的球员结对,自此兄弟疏远,但哥哥也没打出名堂来。
吉米想最后再冲击一下大满贯资格,可他的搭档已经被气跑了,找别人也都被拒,于是只好回过头来求弟弟组队。
浪子哪会轻易转性,但好在他俩有一个善良又包容的父亲当桥梁,兄弟俩一波三折地还是携手走上了赛场。
他们起步要打的是大满贯的资格赛的资格赛。影片里并没直接提US Open,只说Open,不过应该是指美网。
资格赛的资格赛拿了头名,就能去打资格赛。
但这个资格赛并不是美网自身的直接资格赛,而是美国一项小型赛事,拿了冠军可以参加美网而已。
可能类似于澳网在中国举办的澳网亚太区外卡赛那种。
最夸张的情节出现在资格赛最后决赛,吉米达伦错失了赛点,然后被对手在自己发球局拿到了赛点。也就是说,对手拿到了破发点,同时也是赛点。
此时正要发球的达伦,突然走向观众席,向一个他暗恋许久的女生激情表白,问题是女生的男友就坐在身边,这个女生也是达伦父亲的雇员。
一是罔顾网球比赛规则,球员是不能跟观众交流的,更别提私自中断比赛走上看台;二是三观相当不正,男小三公开抢人,处理感情问题非常儿戏,而那个女生也当场接受了。
吉米的行为也很奇葩,他曾经拍下主裁与女球员不正当关系的视频,以此威胁主裁让11岁男孩未经培训直接当上了球童,当达伦走上看台时,也威胁主裁不准给警告,真是把网球圈黑出翔了,USTA(美国网协)应该告他们啊。最诡异的是,这时他们的对手竟然没有抗议,导演当他们是死人呐。
影片最后也是没安排兄弟俩赢下比赛,达伦在关键分回球出界,他们输了,大满贯梦碎。
确实他们也不配赢,看看吉米赛后握手的行径:表面上是祝福对手(对手之一是他的前搭档),还以过来人的口吻分享网球理念,但实际上他只是为了把粘了自己阴毛的网球在对方脸上摩挲。真是恶趣味,对方也没有对不起过他,赢球也是靠自己实力。
亚当·德维尼在本片中客串,依然是演他擅长的傻样,而吉米的那个恶趣味,就是他教的。
不管是《欧文的网球赛》里的欧文,还是《破发点》里的吉米达伦,都是职业网坛的底层球员,网球题材的影片对准这类人群,还是挺善意的。
我们看网球比赛,总是崇拜那些顶尖高手,他们打出的球赏心悦目,但这个行业,以及每个行业,都有很多底层人群,光有top,也构不成一个健全的行业生态。
疫情影响网坛,赛事都停摆,大牌球星或许反而可以借机休养生息,但那些排名100名外开的球员,本就靠打比赛入不敷出,没比赛打更是断了粮米。
又比如疫情影响娱乐圈,很多剧组停工,但受影响最大的并不是明星们,他们吃老本已够吃几辈子,受重创的是没开工就没钱挣的那些美术、道具、灯光、场记……
从比赛桥段的观赏性来看,这两部电影都不够对味;从成片的完成度来看,也没什么亮点。但就是因了是拍网球,还是能让网球迷愉快观影,用影片中一句解说词来讲就是:我从没想过这么糟糕的比赛还能这么好看。
当然,前提是,我们正处于一个长期没有网球比赛可看的无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