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仰望星空的奥秘
范式文字是一种科学的文字之二十六
承前篇
“宪象”或范式是依靠相互印证来建立的。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所以象“宪象”或范式之形并不是简单地照着事物画一个形。就以日月为例。“
”为太阳之精不亏的写照。尤其被指明后就很容易被确定。这种方法是约定俗成的符号法。世俗所谓的象形法即是此种方法。这种方法原始而低级。
“宪象”之形不是定出来的。而是选出来的。所以还有更高一层的方法。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对应印证来认识确定,这是范式文字所特有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约定俗成。而是建立在相互之间能够协调理解的基础之上的。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作为参照而获得共识。所以“宪象”之形是经过筛选的。
“日”与“
”之间是作了选择的。“
”字之中是“乙”寓意鸟。鸟暗示的是小鸡0鸡。“鸟”入“囗”中便是性0交的导向。这是太0阳之精不亏的写照切身写照。相对:“月”即写作“
”,象缺月之形,又象女0人0胸0奶0子侧面之形。女0人0胸0奶0子是女0阴的象征。这是太0阴之精有阙的写照。
“日”:“
”象女0人0胸0奶0子的正面形象。女人胸0奶0子是女0阴的象征。女0阴象征太0阴。太0阴即太0阳。相对:“月”即写作“
”,象缺月之形,更象勃0起之形。阳0具0勃0起是太0阳的象征,太0阳即太0阴。
奇数“一”为阳。偶数“二”为阴。“日”周而复始,所以“囗”中加“一”为日,“月”周而有阙,所以“
”中加“二”为“月”。
也就是说“日月”作为象形字。并不是简单地看着“日月”的形而依形所作。而是在画形时,背后是有理论作为支撑的。用理论来作为最后选择的支持。因为有了理论的支持。那么这个象形就不需要约定了。只有具有理论知识的人,是能够非常准确地理解其中所表达的内涵的。
如果看“日月”只是“日月”的形。那么就不会明白“阴阳”是什么了。
“日月”是认识变化的第一参照物。以“日月”为“阴阳”的参照代理。那么认识“阴阳”就有可以依凭的根据。“阴阳”不再是玄虚之物。
以“阴阳”论“日月”,“日月”不再只是天象。而是一种可以凭籍的依靠。世间万物相对“日月”来说都只是变化中的一个宪象。而人类的认识都是相对的。参照永恒也就可以获得一个恒定的认识。而“日月”相对人类是一个永恒的存在。那么参照“日月”也就容易在人类间获得共识。所以“阴阳”的概念是相对认识的基础。只有认识“阴阳”才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